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与其拷问南京不如拷问高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05:34 中国青年报

  本报南京8月26日电

  关于高考的争议,历年不断。然而,今年,由南京引发的高考争议,可能是历来最猛烈的。本报7月23日刊登的长篇报道《高考刺痛南京》引起的社会反响,至今未平。

  重视素质教育,高考中却受挫。这是南京之痛,也是所有重视素质教育的地方教育工
作者和管理者的痛。根据权威统计,南京今年报考普通类考生21992人,本一、本二上线人数4701人,达线率21.4%,在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排名第10位。

  “一方面,要求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另一方面,考试,尤其是高考却并不涉及素质教育的内容,这让我们左右为难。”这是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不少教师发出的最直接也是最强烈的慨叹。

  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南京探索了多种教育模式。如南师大附中的“课程超市”,金陵中学的研究性课程,南京第一中学的“社会调查”课。“愉快教育”、“体验教育”、“创造教育”贯穿于南京不少中学教学的全过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然而,这些东西几乎没有一条能体现在高考试卷上。

  今年,江苏第一次实现高考自主命题。然而,它是否交出了一份合格的问卷呢?比起以往的全国高考试卷来,它是否全面而突出地将指挥棒指向了素质教育的考查呢?教育专家说:“浏览罢今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完全可以用稳重、平和来定义。比如,它对《考试说明》‘忠诚’的落实程度;它对2003年全国卷‘亦步亦趋’‘不越雷池’的‘精神’。”不少高中语文老师直言不讳:今年江苏高考试卷完全不能算是突出素质教育的好试卷。

  江苏如此,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概莫能外。

  曾多次参加全国高考阅卷的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何永康说,恢复高考制度27年来,我们的高考命题一天天远离素质考核,一天天走向机械、僵硬和繁琐。他举例说,语文考试是讲求“贯通”和“灵气”的考试,很能检测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自从引进了国外“标准化”的模式后,语文试卷简直是面目可憎。比如,为了便于机械阅卷,考生必须用铅笔涂写表格上的许多小框框;为了让考生从“A、B、C、D”几条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条,命题者煞费苦心地编造出“错误答案”和“准错误答案”,以此来迷惑考生的视觉和思考;为了在现代文阅读中列出“得分点”,命题者往往无病呻吟地弄出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为了把考生的思路引向种种支离破碎的局部,命题者总要在考卷上标出许多不同的记号,“1”、“2”、“3”,“①”、“②”、“③”,曲线、直线、着重号等等。他慨叹:这哪里是在考语文,这简直是在折磨人。它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

  何教授曾经“下水”,按高考要求写过一篇平平常常的高考作文,竟然花去了一个半小时。他不明白:考生是怎样在50分钟的规定时间内(有几年由于文字阅读量太大,作文只有30分钟)完成高考作文的。难道他们都是曹植或李白?

  早在1999年,中央就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然而,人们普遍不解,高考出题,作为中学教学的评价参数和国家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标准,为什么可以游离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外?

  不少读者来信说,与其说是“高考刺痛南京”,毋宁说是“南京刺痛高考”。他们真诚希望,南京的高考尴尬能换来我们对现行高考制度更深刻更彻底更全面更清醒的批判。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直言不讳地说,恢复高考制度27年来,我国很少有几个领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制度或体制变革。然而,高考就是其中之一。

  何永康教授说,出现南京这样的高考之痛,我们为什么老是拷问南京为什么没有考好,南京为什么没有处理好素质教育和考试的关系,却忘记抬起头,盯住“指挥棒”,道一声:“你的指挥对头吗?!”他呼吁,江苏高考命题要斩钉截铁地向“应试教育”说“不”。一旦考题活了,南京考生的“潜质”就会显现出来,就可以领先全省。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