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南方周末:上海2004高考历史卷泄题疑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12:00 南方周末

  □本报驻沪记者 戴敦峰 □实习生 许维

  高水平的老师猜到出题的大方向是正常的,“但没有可能这么多主观题,从材料到命题角度,再到标准答案的关键词都‘猜’得如此相同”

  “如果部分学生事先知道考题,那对埋头苦学的学生就极不公平。而且,这还会损
害高考的权威性、公正性”

  “讲题”竟和考题一模一样

  开考铃声响过,考生韩乐敏(化名)拿起高考历史上海卷,扫了一眼主观题后,一时愣住了:很多题目竟和考前辅导讲座上讲的一模一样!从材料、知识点到出题方式,那次讲座上专家几乎都讲到了……

  同样吃惊的,还有上海一所高中的历史教师李云凡(化名)。高考前,有学生请他结合对联“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就“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还开玩笑说,不会这么巧就考到这个题吧。可是2004年高考历史卷最后一道30分的材料分析论证题,分明写着就“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材料用的也是这副对联。

  另一位考生刘梅(化名)对本报记者说,隔壁班的同学告诉她,老师考前说过,历史卷小论文可能会考“古为今用,中西交融”,但不让他们和其他班的同学说,甚至都不让对家长说;她在控江中学的考场考完历史后,还听见旁边的一名学生说,考前就做过一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题目,而高考第30题在考到台湾问题时,恰恰就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里的这一诗句。

  一位在控江中学监考的老师回忆,考完历史后,有学生在考场中高呼:“老师太厉害了,连高考题都能猜中!”

  上海市少云中学的一位学生,考前错过了一次历史讲座,考完之后听说很多大题在那次讲座中都讲到过,懊恼不已。

  考前讲座真神

  韩乐敏就读于上海市同济中学。5月底的一天,老师说学校主教学楼一楼的会议室有位历史专家来做讲座,让同学们都去听一听。

  “这位专家我们以前也知道,在上海挺有名的,曾经出过历史高考试卷,我还买过一本他编的教参。”韩乐敏回忆,整个讲座大约两节课的时间,前面一节多课的时间让学生们随便提问,但也没问出什么有用的问题来,剩下的时间这位专家说,“上海历史考试的客观题都不会太难,我自己总结了几道主观题来讲一讲。”

  专家一共讲了9道大题,韩乐敏是“他怎么讲,我就怎么记”,不过也只是记个大概。

  本报记者一一对照笔记和高考历史卷主观题,发现笔记中的9道题目,竟然有7道和考题的28、29、30、31、33、35、36题惊人的相似,总分值达到71分(注:历史卷主观题分值共90分)。笔记还记录了当时那位专家的讲解,可以看出,专家给的答案要点和高考题标准答案几乎一模一样。例如———

  高考第31题:

  观察下列图片:《老建筑与它的百年邻居——上海徐家汇掠影》(注:图A和图B略)

  问题:从上面图片中可以看到和汲取哪些信息?(6分)

  标准答案:A:大片的农田,稀疏的建筑、教堂(或西式建筑)、小路……以农业为主,但已经可以看到西方的影响;

  B:现代化的建筑群、灯光(或夜景)和道路,保留着原先的教堂(或西式建筑)……呈繁荣景象。

  A→B:跨时代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特征。

  笔记:

  1.信息题(上海建筑,徐家汇,万国博览会)表层信息、深层信息

  古代、近代、现代特点海纳百川,东西文明交融20年代和现代徐家汇地区20年代以农为本变化:巨变,改革开放、成熟高考第29题: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新的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加速度的变化。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注:表格略)

  问题:(6分)

  (1)在这160年间,美国人口构成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2)这种变化趋势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标准答案:

  (1)土著人口骤减,白种和黑种人口剧增或成为当地的主体,人口总数大幅上升;

  (2)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商品经济和近代制度,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笔记:

  4.美国人种变化表格

  (1)土著人口锐减(西进运动)

  (2)白人人口猛增

  (3)黑人人口增加

  (4)总人口上升对其政治经济有何影响

  (1)劳动力增加,生产力有所发展

  (2)带来近代文明发展

  高考第28题: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注:图略,图中可看出是一尊孔子塑像)。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看法的理解。(6分)

  标准答案:甲(注:略)乙(注:略)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笔记:

  6.多元评价题

  孔子塑像

  1.要美国了解中国文化教育

  2.其思想比西方早3000年

  3.民本思想与美人权有本质区别

  4.中美友好发展

  多年从事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熟悉高考命题程序的A教授,在电话里听到记者照读的记全部内容后认为:这和高考试题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押题不可能这么准

  做这次考前辅导讲座的人,是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副校长、历史特级教师曹家骜。2002年和2003年,他分别参加了上海高考综合卷历史部分以及上海高考历史卷的命题。

  8月23日下午,本报记者致电曹家骜。

  记者:今年高考前,你是否在同济中学讲过课?

  曹家骜:没有。我只在浦东的上海热线和少云中学做过讲座。

  记者:有学生说你高考前在同济中学做讲座,讲座的内容和高考题几乎一模一样。

  曹家骜:你觉得可能吗?

  记者:那么你觉得学生的笔记是怎么回事?包括孔子塑像这样的题目,在学生的笔记中都有提及。

  曹家骜:这是不可能的。记者:您确认今年没有在同济中学讲过课吗?

  曹家骜:确认没讲过。

  而一位熟悉曹家骜的人士认为,以曹在上海历史教学界的身份,他绝不可能只做过两场讲座,“我知道的就不止两场”。

  8月23日晚间,本报记者再次致电曹家骜,他忽然又承认在同济中学做过讲座,“下午是记错了”。

  记者询问所讲题目的来源,曹家骜回答:“是根据我的经验和从学生那里收集来的信息。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我再作一些归纳筛选。”

  记者问,是否孔子塑像这个题目也是从学生中来,学生又怎会无缘无故地想到问这个问题?曹家骜回答:“他们(学生)有很多渠道,像孔子题,网上都有的。许多题目命题老师也是从网上找的。你不命题你不知道,就是这样热点的题目,如果命题老师有水平,一定要出,除非他(没有水平)出不出来。换成我去(命题)我也要出。”

  A教授否认了孔子塑像题出自网上的说法,“我没有从网上看到过。就这道题提供的材料而言,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很多不同问法,怎么可能猜得一模一样呢?”

  就讲座“押题”命中率如此之高的问题,曹家骜说:“这不奇怪的,每年都有老师在最后阶段猜得很准的。我不仅(靠的)是技巧,这是几十年的功夫在里面。我是上海教材改革历史课程标准设置者之一,我担任过命题组组长,几十年都在高三教学……”

  但A教授认为,高水平的中学老师在考前猜到出题的大方向是正常的,“但没有可能这么多主观题,从材料到命题角度,再到标准答案的关键词都‘猜’得如此相同。”

  “押题”为何这么神

  “如果他能够押得这么准,那倒真是神了!”同样是高中历史老师的李云凡,完全不认同曹家骜的“押题”说。李云凡推测,命题老师5月9日入闱(注:即被招入命题组进入封闭状态)之前,可能把要出的题目内容透了出来。

  但A教授否认了这种可能性,“准确地说,试题是入闱后命题成员的集体创作,没有一道试题不经过5次以上的集体讨论与修改,甚至彻底更换。”A教授介绍,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考命题的保密工作一向非常严格,有许多保密规定和措施。如,命题老师入闱后,不得携带任何通讯设备,如有急事要打电话,必须提出申请并登记,并使用规定的电话,另外还有一名武警监听;在命题过程中,公开场合不能和不同科目的命题老师谈与试题有关的问题;在该科目开考30分钟之后,命题人员才解禁。

  “所以,不可能有一位老师会在考前知道那么多的题目。”A教授认为,从学生考前的笔记内容看,如果试题真的是从命题组泄漏出去的,那最早也要在5月下旬,因为按照工作程序,试题至此才可能有大致眉目,有的可能还会有重大修改。

  而曹家骜在同济中学做讲座的时间,恰恰是高考之前的一周,也就是5月底。

  A教授认为,虽然按规定命题人员不得带手机或其他通讯设备入闱,但据他所知,现场毕竟没有搜身程序,也没有类似机场的安检设备,所以,不能绝对排除有人利用通讯设备传递命题信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试卷印刷、运输或储存的过程中泄题。

  “这都只是推测而已,并没有见到事实依据。”A教授强调。

  据悉,高考之后,不少学生和家长向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市教委乃至教育部反映:今年上海高考历史卷有人泄题。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等机构也为此调查过,并对曹家骜所在的杨浦高中和做过讲座的少云中学考生的试卷复检,但没有发现这两所学校考生的平均分明显异常。

  对这种状况,考生韩乐敏认为不足为奇,“做讲座的时候专家并没明说这就是高考题,所以大部分同学只是当作一般的讲座来听。只有少数人知道他‘押’题特别准,在外面找老师把这些题又全部讲了一遍。”韩乐敏现在非常后悔,自己考前没有好好看过那个笔记。

  反正老师能“押”中题

  关于有些历史老师会“押题”的说法,已经存在不止一天两天了。上海多家中学今年在高考前都请了历史专家来讲课,而一些专家讲的题目几乎全是今年高考真题。多名应届考生甚至称:“当初之所以选择考历史,就因为听说历史能够漏题,能考出高分。”

  考生刘梅所在的中学有两个历史班,她隔壁班的老师据说“和出题老师关系好,总能‘押’得很准”,这个说法从上一届就传开了,很多学生在高二分班时,以分到那位会“押题”老师的班上为幸。

  刘梅说:“现在很多学生看中的不是老师的教学水平或者师德,而是看他会不会‘押题’。”

  高中历史老师李云凡告诉本报记者,很多学生平时就不在乎学习了,“反正考前老师都能把题目‘押’中!”

  “学风搞坏了是一方面,”李云凡老师叹道,“更严重的是,如果部分学生事先知道考题,那对埋头苦学的学生就极不公平。而且,这还会损害高考的权威性、公正性。”

  刘梅说,她的一名在别的学校上学的朋友,高考前据说就知道了一些大题,结果历史考了130分。但按照她这位朋友的正常水平,历史也就是一百分或者一百十几分的样子。(注:满分为150分)“差十几分在高考中意味着什么?

  这十几分里面的人,多得可以从这里排出去!”刘梅指着门外的大马路说。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