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上海初中尝试社会课 30个案例让学生接触"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07:25 新华网

  上海50所试验基地学校的初三学生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可以通过课堂接触“社会”。他们将会有一门新的课程———社会课。社会课以“抛锚式”的学习方法,围绕《社会》课本提供的30个源于生活的案例展开,并且每个案例都没有“标准答案”。这门课着眼于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他们的方案是否周全和具有可行性。你觉得这门课能让学生真正接触到“社会”吗?你还有其它帮助学生接触社会的好方法吗?

  初三上不合适

  陈奇30岁职员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门课开肯定比不开好,虽然开得有些晚,可总算在教学上有了一种新的并且正确的尝试,但我还是觉得这个尝试的点选得不好。将初三学生作为试点的对象,使我不由得怀疑,这门课是否还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试想一下,初三学生将面临学业上的一次重大选择,老师和家长自然希望孩子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老师、家长又如何能够对这门看上去无关紧要的课程加以重视?结果就是,对社会充满好奇的学生也只好暂时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将这门虽然很有趣虽然会对自己的一生帮助很大的课程,草草应付了事。

  所以我觉得这个课程应该从初一或初中预备班开始尝试。因为每一个课题如果想做得好,都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调查、研究,然后对调查的样本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形成报告,再进行交流。如此的耗时,对于一个初三学生来说,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当然,即使是更小一点的学生,如果老师和家长在观念上没有转变的话,实施起来也是有难度的。

  真的想要开好“社会”这门学科,必须使大家都在观念上对它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可能的话,我觉得这门课应该也和语文数学一样,从小学一年级就有,随着年龄增长,碰到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将课程的难度、深度也逐年提升。

  接触“社会”是一种能力

  李同兴47岁《社会》教材主编

  我接受编写这组教材的初衷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希望通过这本教材给学生提供一种融会贯通的综合教育,一种行动中的教育,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形成新知,提高能力,感悟道理。我们选取的30个案例都是学生身边的故事,包含多重问题,可以多种解答,能产生思维碰撞。

  我对这本教材的期望值比较高。

  就拿书中一个公交司机的案例来说,我们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这路公交车都穿越哪些道路,这是运用地理知识锻炼生存能力;第二步要求学生想办法计算起点站与终点站之间的距离,他们可以各显神通,或者通过丈量地图算出,或者通过电话查询,或者根据出租车票看出,甚至可以像徐霞客一样用自己的脚步来丈量,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的想象力,学习能力;接下来要问他们这位司机开一年车走多少路,一辈子走多少路,等于绕地球多少圈,这一比较就了解了父辈的辛苦,知道一个普通人的工作有多么了不起,对维护城市运行有多重要。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第三个层次的教育———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我自己的孩子今年上预备班,他捧着这本教材看得乐呵呵,但我并没有给他讲解什么。我出于个人的理想,总是希望他活在他单纯的世界里久一点,不用过早地了解社会的复杂。但我会教给他生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关爱别人的意识。

  从身边事做起

  诸春英41岁医生

  从报纸上看到本市初三将要开设“社会”课时,我觉得很有必要,可是对这门课程却又心存疑虑:哪些东西会被收入教材,老师又准备怎么上这门课?上好了固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可如果仅仅停留在说教的层面,恐怕除了加重学生的负担之外,对学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在我看来,“社会”是一门一定要给孩子上的课程,但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更应该在生活中给孩子大量社会实践的机会。

  我的孩子开学即将升到初三,让我感到自豪的是,与其他家长相比,我更早地就意识到了让孩子接触社会的重要性;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儿子在处理一些事情方面也比其他人更得心应手。我让孩子接触社会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从身边的小事着手。

  从孩子初一开始,我就将和钟点工结算工资的事情交给了他。当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的时候,他还有点担心自己做不好,我说这里面牵涉到的数学问题很简单,就连一个小学生都能处理好,难道你不行吗?他立刻急了,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行。同时,钟点工还帮我们每天买菜,这个是需要事先给她一些钱的,然后她每天报账,儿子必须做好记录。

  儿子干得不错,他利用自己学过的电脑知识,用Excel做了一个表格,每天的账记得清清楚楚,一个月下来居然没有一点差错。时间久了,儿子居然从账本上了解了每个时令的菜价变化,还懂得了向钟点工做合理的营养配餐建议并且拟定了一个提高钟点工工作积极性的奖励办法……渐渐地,我将更多的事情交给他去办理,比如向物业管理部门投诉、交涉之类的事情……

  我让孩子做的这些事情,与专家精心设计的课程相比,肯定缺乏系统性,但是,我想这也应该是对教学的有利补充吧。

  学生自己来选题

  孙健43岁IT高级经理

  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对时下社会课倡导的“抛锚式”的教学方法举双手赞同。本人留学时曾观摩过德国某中学在这方面的教学。

  在这门每周一次取名为“探索社会”的课程上,校方基本上没有提供规定的教材。授课老师只要求每位学生前一周自行准备好一个主题及相关材料,经过初步筛选或修改,就可作为案例放在课堂上参加答辩或讨论。主题既可以是近期社会上关注的热点新闻,也可以是发生在寻常百姓家庭的“市井话题”。有的学生翻出了事先录好的音带,有的在教室里播放各自在街头上抓拍的“社会快照”和像带,从广播录音中截取的,或从报刊上摘录的内容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失业和排外”,到“校园暴力与单亲家庭”,再到“青春期的性教育”等,课堂讨论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有时大家也会争得面红耳赤,气氛相当活跃。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期末考试的“考官”基本上是以学生代表为主。那次听课,至今都有很深的印象。(记者/张玉婷陈屹)(责任编辑:罗茜)

  /图片:·········· :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