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对话北师大校长钟秉林: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12:29 央视《对话》

  以下是最新一期央视《对话》节目的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对话》节目,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全国第二十个教师节了,从古至今教师在人们的心中当中就被寄予了很多的敬重和很多的期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这个称谓本身也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和意义,而教师教育在新的时期也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向以教师教
育为自己最大资源优势的北京师范大学,在历经了百年的薪火传承之后,历史性的提出要向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大学进行转型,这样的转型也引发了人们很多的思考我,们该如何去培养老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中国的教师教育未来的走向如何,我们希望在今天的《对话》节目当中跟各位做一番探讨,节目一开始让我们用掌声欢迎所有到场的嘉宾和观众朋友,欢迎大家!

  主持人:今天来到我们《对话》节目当中的很多的观众朋友都是老师或者从事着和教育相关的工作,所以我相信他们对教育都是有话要说的,在我们请出今天的嘉宾之前我想在他们当中做一个现场的调查,北京师范大学这样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在各位的心中当中是什么样的一所名校。

  观众:提到北京师范大学这几个字,在我来说第一就是想起这是一个培养优秀老师的摇篮。

  观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观众:我想到了师大、大师这四个字。

  主持人:师大、大师这四个字。

  主持人:好,谢谢!我想刚才我们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的最直观的联想也帮我们描绘了北师大的一个风貌,带着这样的现场调查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北师大一块儿去看一看。

  主持人:转型应该说是当今众多高校面临的一个共性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北师大的转型,让我们请出今天的对话嘉宾北师大现任校长钟秉林先生,有请。

  主持人:钟先生,您好。

  钟秉林:您好。

  主持人:欢迎您,我发现我在这个台子上迎接了这么多的嘉宾,钟先生是走路走得最快的一位。

  钟秉林:学校工作节奏比较快。

  主持人:学校工作节奏比较快,我知道您是北师大的第二十一任校长。

  钟秉林:对。

  主持人:但实际上在这之前您是教育部高教司的司长,从一司之长到一校之长虽然只有一个字的改变,但我相信这当中有很大的差别。

  钟秉林:我想这种角色的转换还是很明显的,应该说做司长和做校长都非常累。

  主持人:都非常累

  钟秉林:但是累的劲头不一样,作为一个校长应该说具体责任更大一点、压力也更大一点。但我觉得他有好处,第一个,作为校长要求比较务实,一旦我们把实事做好的话成就感也强一点。第二,我也是教师出身,我非常喜欢和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在一起,心理上感觉比较年轻。

  主持人:今天我们不仅请到了长期以来对北师大的教育作出很多贡献的老师,请到了历届的毕业生,还有一种观众组成可能是你没有想到的,我们甚至把今年报考了北师大被北师大招为新生的这些同学也请了一部分来到了现场,你可以把对新生最大的期望在我们的《对话》节目当中告诉大家。

  钟秉林:我想首先是希望我们考入北师大的新生能够刻苦学习 、面成长,将来不管你们是想做教师、做教育家、还是做科学家、文学家管理工作者,我想北师大都会为你们这种理想的实现插上腾飞的翅膀,我想再过四年我们再见面的时候,你们会认为你们报考北师大的选择,是一个无悔的选择。

  主持人:相信钟校长今天的这番肺腑之言,不仅仅会伴随着这些新生走过四年的北师大的求学历程,也会为他们未来整个的成长历程注入很多的精神动力,我们再一次地欢迎钟校长请坐。

  钟秉林:好。

  主持人:钟校长,在我们请您出场之前我们在现场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当我提到北师大这几个字的时候,你脑海当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得到的结果有一个让我非常地有印象,就是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北师大是一个培养好老师的地方,可是现在我们在北师大当中听到最多的是转型这两个字,究竟北师大的转型和其他高校的转型有着什么样本质的不同呢?

  钟秉林:我觉得是这样你刚才谈到的这种观众的调查,认为北师大是培养老师的地方,这个非常准确,因为北师大历史比较悠久,长期为国家培养大批的优秀的教师,培养了名师,但是我觉得北师大的发展在现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这样一个阶段,尤其是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想这对我们大学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觉得我作为校长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在学校的办学过程当中,一个要求我们更加贴近社会关注社会的需求的变化,关注一些职业的内涵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另外我觉得就是还要能够有国际视野,跟踪国际上高等教育这样发展的潮流,所以我想我们北京师范大学作出这样一个所谓战略转型的这样一个决策也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跟踪国际上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以及我们学校自己的历史现状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这样一个战略转型的这样一个决策。

  主持人:我相信您刚才谈到的这是整个战略转型的一个大的背景。

  钟秉林:对。

  主持人:从北师大的微观上来说,是不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什么样的一些前所未有的一些东西,所以才让我们作出了这样的一种选择?

  钟秉林:我想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首先我觉得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发展面临着所有中国大学都面临的一些共同挑战,比如说北京师范大学过去是以培养教师为主,在新的形式下面我觉得中国的教师教育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革,比如说现在的教师教育有的学者提出叫做大学化,或者说高等教育化,就是今后所有的教师不管是幼儿园的教师,还是小学的教师、中学的教师,都要在大学阶段培养,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趋势,当然这里也伴随着随着这种学历层次的提高,要求教师的全面素质要有所提高。另外一个趋势,就是中国教师今后的来源应该是多样化的过去中国培养教师是一种封闭的、定向的这样一种培养体系,我们过去有二百多所师范院校承担了为中国庞大的基础教育提供数量充足的教师任务,我觉得这种贡献是历史性的贡献,那现在我觉得随着经济社会这样一个发展师范院校培养教师已经不是我们的世袭领地了,现在国家也鼓励综合性大学其他类型大学都来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我们的过去这种世袭领地就被这种多样化的竞争格局所取代了,所以作为北师大校长我就必须考虑到北师大将来发展和生存的空间在什么地方,我们不能受到挤压。

  主持人:如果我们的观众没有看到这样一点的话,可能他们始终都会抱着这样的一种观念,就是我们北师大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我们培养了那么多的大师,我们没有转型,我们依然有那么多的人才诞生,我们为什么要转型可能有人会问我们可不可以不转,如果这样的一个问题问您的话您会做怎么样的回答,张女士是来自华东师大。

  张济顺:我想强化一下钟校长的观点,对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我们在师范大学特别从事教师教育这样的学校,应该说感受是特别深的,刚才钟校长谈到转型,我想这个转型的问题对师范大学来说我们也在考虑,华东师大是在2001年渡过了它的五十周年校庆,因为我们很年轻,是个共和国的第一所师范大学,当时我们就提出转型的问题,提的也是跟北师大一样,但是我们加了一句就是教师教育领先的综合性研究性大学,从我自己个人的经历来说,我觉得师范大学的转型已经到了一个非转不可的时候,而不是说我们把什么东西丢掉或者怎么样,但是我觉得要强调一点的是就是师范大学的转型不等于摘帽,这是第一个我想讲的。第二个我想讲的就是说,师范大学的转型因为我们整个国家有一个庞大的师范体系,有二百多所师范院校各级各类的,我觉得在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也要避免一种倾向,就是一风吹,所有的学校都提出和自己学校原有的基础和自己学校现在所处的层次所不适应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主持人:是不是意味着原有的一种教育教师教育存在着某种缺陷,这个缺陷可能我们要请一个教授来帮我们分析分析,也让大家更清楚的知道我们之所以要转型的真正原因到底何在

  。

  陈向明:我想我们原来的教师教育还是有它的历史发展的一种需求,所以也不能说以前的教师教育就是不合适的,因为原来我们的老师比较缺乏,所以我们需要就是比较封闭的、定向的来培养老师,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的老师基本上在小学和初中已经饱和了,高中比较缺乏所以我们整体的教师的质量要提高,所以才会有这些比较好的师范大学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来转向,同时原来的师范大学它很难吸收到最好的学生,因为一般学生老是想考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

  主持人:是。

  陈向明:如果我们把市场开放了以后,比较顶尖的师范大学变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像北大这样的学校也加入到培养教师的队伍,我们已经成立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也开始面向中小学老师,做硕士以上的这样的培养,这样的话就比较能够吸引到最好的老师在本科阶段,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专业到了硕士阶段,他们再从事教师教育的这样的一种学习,今后我们的教师资格证书如果完善了以后,我们有了更加明确的教师资格的这种认证的标准,包括教师培养机构的这样一些认证的标准,还有课程的标准,现在都在做这样出来以后,这种制度建设就能保证我们能够从市场上吸引到更多的更优质的教师的这样的一种资源,很多人可能他这个本科他不是学教师的,但他读了以后他觉得他想来当教师。

  主持人:有兴趣了。

  嘉宾:还有途径,对而以往就比较封闭就吸引不到最好的老师,所以这可能也是一个考虑。

  主持人:以往的这种教师教育好像是一种强扭的瓜早期的一种教师教育,报考师范学校的学生可能师范院校都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但是读完了之后也不管他善不善教、愿不愿意教最后惟一的一个通道就是去当老师,这个是当时的一个缺陷,那现在有了这样一种新的选择之后可能又会随之而来带来一种新的疑问,会不会有人这样理解有没有人问过您说,钟校长,那这样咱们北师是不是以后就不以培养教师为自己的主要的方向了,如果是的话那培养教师的重任该由谁来承担?

  钟秉林:这个问题不仅有人问过,而且问的人还不少。

  主持人:大家都非常关心。

  钟秉林:包括一些家长、学生,也包括一些媒体,我对这个问题倒是这样来认识的,北京师范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当中,形成了一些优良的传统和优良的校训,也形成了这种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的科学的这样的特色既然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另外现在有非常强烈的社会需求,刚刚大家都谈了这点了,我们没有理由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不加强这个,我们为什么要丢失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呢,我自己认为一个大学在办学过程当中你的硬件、软件条件再好,但是如果你的优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充其量是一所二流大学,你这个学校是办不成一流大学的。所以在这点我觉得我们还是一方面,我们坚定不移的实施这种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型。第二方面,我们也坚定不移的在转型过程当中保持加强我们教师教育的优秀特色这一点是相互促进的。

  主持人:我们在现场有没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比如说顾先生我特别想要请教您一下。

  顾明远:转型的问题,实际上它的本质是一个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的问题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学校的转变,因为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的师范院校应该说培养的水平来讲同样跟综合大学是四年,它又要学专业,又要学教育专业,又要学教育的职业训练,所以专业训练就是它的本学科的专业训练也不充分,教师的职业训练也不充分。

  主持人:有人说最后就拎了两个半桶水出来了。

  顾明远:对,所以说这个转型是必然的在世界各国来讲,在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就开始转型了,我们比较晚一些,为什么我们晚呢,因为我们教师队伍过去在数量上不足,还没有这个条件,是马上就转型,现在我们教师队伍基本上数量上已经满足了,这转型是一个提高专业化的要求。

  主持人:我们在现场再来听一听其他观众的一些不同的看法。

  观众:钟校长,我是学生家长我提一个问题,就是咱们北师大这么一个老校一百零二年,这么一个老校而且在全国或者说在家长心目中间吧,影响很大有很多,就是冲着这个才报考咱们北师大的,现在在这个转型中间我不知道具体,钟校长咱们学校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我想知道能保证这种转型质量,就是说比原来师范培养优秀教师这种质量不降低,作为家长来说吧,比较关心这一点,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你钟校长他特别关心我们在转型之后教师教育的优质资源会不会有一些减损。

  钟秉林:我觉得这位家长应该说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想这样我们确定转型目标之后,我刚才讲了,作为校长还得务实,我们也采取了一些重要的一些举措,包括我们进行学科结构的这种综合性的融合和调整,也包括我们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其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特别是能够探索构建一种新的教师培养的这种体系方面的,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四加二,就是在大学本科这四年这种培养基本是要按照学科人才培养,比如说学中文的这四年认认真真地去学中文学物理的,这四年就去学物理这个培养我想是和综合性大学这种培养目标和要求都是一致的,他们在毕业之前本科毕业之前学生有一次选择,如果是愿意将来去中小学做教师在目前学业成绩优秀可以保送到我们学校教育学院再读两年,然后拿到教育学的硕士这样在学生毕业的时候,一方面他有了一个学科的学士学位,比如说文学士或者理学士,另外一方面,他又拿到一个教育学的硕士学位这样再到重点中学去高中去任教师,我想根据今年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应该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主持人:认可和欢迎是不是仅仅出于他们比别的师范院校更高的一些学历的毕业生。

  钟秉林:我觉得还不是这样的主要这里面体现了,我觉得如果是很概括的讲一下,我们概括为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剥离,另外一个就是提升。所谓剥离就是说,我们把从教师职业专业化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把一个学生的这种学科性的培养和一个教师的养成,这个相剥离,四年就是学科人才的培养,然后如果想做教师两年,我们进行专业化的这样的一个教师的素质,全面提高这样一个养成,实际上是剥离。另外一个,就是提升,就是在硕士阶段完成教师的养成。

  顾明远:我想补充一点,师范大学为什么要办一些非师范性的专业,大家都会提出这个问题来,既然培养教师,为什么还有其他专业,我想主要是对教师的一个职业的素质的看法,刚才我讲了,这个转型它的实质就是提高教师的水平,教师的素质,过去我们师范大学的专业的师资,是相对于中学来的中学有什么课,我们有什么专业,有什么系,这种狭隘的来理解教师教育,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一个教师他的文化素质要高、思想素质要高、心理素质要高,我觉得办一些非师范专业对师范教师教育的专业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因为现在的学科都是综合性比较强,而且要求教师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提高了办了一些非师范专业,它可以提高整个的师范大学的学术水平,在提高整体的学术水平以后,对教师教育的培养当然就有很大的好处,整个的校园文化的学术气氛、学术水平都很高,培养教师的素质也会很高了。

  主持人:刚才这位女士举手了我们来听听你的意见。

  观众:我刚刚就是说听说师范要转型的时候吧,我当时是比较震惊的。

  主持人:比较震惊。

  观众:因为我觉得师范大学是培养老师这么好的地方,您要是带头转型后边都跟着转可怎么办哪,本来吧,现在我认为就是初中和高中这个阶段的老师的水平不是特别令家长满意,并不是说他们不敬业他们,我认为就是水平有的时候不够高,所以我就特别希望就是说像北师大这样的学校能多培养一些特别好的、特别优秀的老师,综合素质也高,这样的话就是把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孩子的综合素质带起来,所以当时就是听您这个转型的时候,我真的特别的担心,可是刚才通过《对话》这个栏目,我坐这儿听着您好多的分析以后,我又觉得这个担心有点儿多余了,因为北大这样的好学校也培养教师,那可能是不太缺少北师大这样的,所以呢。

  主持人:我们要为你勇于否定自己的精神鼓鼓掌,其实我觉得你一开始的心声特别能代表很多家长的心声。

  观众:真的特别担心。

  主持人:就是我们原来都是冲着北师大百年培养了那么多优秀教师,结果一看,你还转型了,所以我们多着急呀。

  观众:是。

  主持人:实际上你心理有没有还有一点点的担心?

  观众:还有担心。

  主持人:还有担心。

  观众:就是刚才我觉得钟校长说的那个四加二的模式,我觉得特别地好这样的话能培养一批

  ,就是我们希望家长,特别希望高素质的这样的教师充实到初中、高中的这样的教师队伍中,但是我现在有一点儿什么担心,一个是担心这个比例低,就是说这个占您学校毕业生多大的比例充实到这四加二的队伍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像优秀的搞经济的人上国外了或者说又深造了能不能是找不到什么职业大学又分不出去的,就是不是特别优质的人四加二了呢,我就是这些担心。

  主持人:非常坦率的一位家长,尽管是当着校长的面她,也把自己的这种心声很真切的表达了出来,相信她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想要向您提的问题。

  钟秉林:这个担心,我觉得从她提这个担心出发点是有道理的,但我觉得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吧,就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在转型过程当中还是要把教师教育的这项事业给抓好,实际上我统计了这两年我们就业的情况,我们在毕业生里面,大概基本是50%的学生去深造,包括考取研究生、保送研究生校内外的,也包括到国外深造的基本占一半左右,还有30%左右的学生是到中小学和大学,当然主要是中小学去做教师。另外,20%的学生就是一种多样化的选择做公务员啊、到科研院所、到公司啊、等等等等,我想如果去掉这一半深造的学生,就是在剩下这半学生当中,实际上我们做教师的学生还是占到了60%,应该说我这从比例来讲,北京师范大学这种培养教师这样的优秀特色还是充分体现出来了,同时我觉得还有很重要一点,我们的毕业生能不能,虽然绝对数量不会很多,但是他们出去以后能不能承载着北师大这种百年办学历程形成这种优良的传统和我们现在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到各个基层的中小学去扎根,能够开花结果,我想在这些方面如果做得好的话,那么北京师范大学在今后的发展当中,这种教师教育的优秀特色就会得以充分的体现。

  郑师渠:现在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我们是要吸引许多好学生,包括我们为什么搞四加二呢,为什么免试呢,就是希望好的学生通过我四加二保送、免试进入我的教育学院修的资格,而且获得硕士资格,这就是通过优惠条件把好的学生吸引到教育学院,但是你也要承认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学生多元化,选择我们不能要求说你这个学生一定如何,对吧,所以要通过政策协调通过社会提升才能把好的学生吸引到这儿来,但是我相信北师大作为中国教师教育的第一块牌子它转型以后能够吸引更多真正高水平的学生报考,我北师大的特别要进入教育学院修的资格。

  顾明远:我补充一句。

  主持人:好,顾先生您补充。

  顾明远:补充一句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家长要愿意把自己的优秀的孩子送到北师大来读书,我们的中学校长要动员最优秀的教师到师大来读书,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这种才能做得到。

  主持人:这个球又踢回到您那儿去了来,我们请您再发言一次就是刚才我们现场的这样一种讨论,不知道有没有让您的忧心忡忡的现状有一些稍微的调整。

  观众:我觉得您说的特别好我送我的孩子,之所以我那么支持他报北师大实际上当时我第一个理想,就是让孩子能当老师,尤其是能当一名高中的班主任。

  钟秉林:重点中学的校长现在就可以先订购一下,我就觉得。

  观众: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让我的孩子当一名老师,

  嘉宾:对不起,那我想请问一下您的孩子的理想,你刚才说是您的理想作为家长的理想,那我想请问一下你孩子的理想。

  主持人:孩子也来了来,欢迎一下孩子。

  观众:我非常对不起我妈妈,。我的理想跟她的理想不一样。

  主持人:有距离。

  观众:对。

  主持人:这妈妈跟你沟通过吗在之前,说我希望你当老师。

  观众:沟通过,但是我还是就是一直是有另外一个理想,就是我希望当一名大学老师,而且特别想当一名北师大的老师。

  钟秉林:欢迎,欢迎。

  主持人:这就不是中学校长订购了是钟校长要订购了。

  钟秉林:我非常欢迎。

  主持人:我觉得你们俩没有大的分歧。

  观众:都是当老师。

  主持人:都是希望从事教书育人都是当老师,但是最大的分歧就是。

  观众:我就觉得初中、高中,那一段我觉得更重要我觉得那样的话。

  主持人:所以愿意把孩子放在更重要的岗位上。

  观众:特别特别愿意给他搁在那个位置上去。我还有那么多年的时间可以给他做工作,我争取。

  主持人:儿子马上表态不同意了。

  观众:我觉得我妈妈这个工作可能做得不会太好,因为我觉得我挺坚定的想当一名大学老师,因为我觉得,大学老师就是比高中老师各方面都要好一点儿,比如说从社会定位,什么收入,这就是比较俗了,其实我觉得还有更高层次的,比如说,我觉得大学老师就是他的课余的时间特别地多。

  主持人:陈教授,您怎么来看我们刚才这个母子之间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分歧。

  陈向明:我还是想针对刚才那个妈妈的担心,说一下就是好像像这位妈妈这样的家长,他们认为从那个本科进去的,当老师的那个学生的素质是最重要的,但是今后从国际发展的趋势来看,本科可能学一个专业,然后他进入就是四加二或者其他的途径,这个市场开放了以后,有了竞争,可能能够吸引到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而不是本科不得不好像进到这个师范大学,这样的话你吸收到的人才可能更好。另外,就是从教育内部呢,我们就是要影响孩子,他进入到不管是北大、清华,都可以影响他说教师职业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学校,你想老师给学生影响是多么大,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非常大,这是从教育内部,从教育外部,就是从制度建设,就是刚才那个校长也说到,就是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学校的老师非常重要,但是教师的这个地位还是不够高,比起其它职业,包括就是选拔教师的这种机制,资格证书,资格的这种认证等等,我觉得从内部,外部要吸引到真正热爱教师职业的人。

  观众:我觉得北师大转型也好,不转型也好,有一点是转不了的就是北师大百年文化的积淀,再有百年它也是转不了的。

  观众: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承传当然也是一种现代化的传播。

  嘉宾:按照现在的标准如果说你大学毕业了,你如果说我不经过任何学习,我可以一辈子教书,可能这种情况不会存在,从这点出发,那你应该有什么能力呢,你应该会和孩子沟通,你会把有价值的东西,有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出来,另外还有一个新的要求是什么就是你要学会再学习、再发展。

  钟秉林:我们现在很强调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我觉得在学校里以人为本,就是应该以学生为本,而怎么样体现以学生为本,我觉得关键是尊重学生的选择。

  嘉宾:转型是一种从批量的生产向精品培养教师,这样的一个过程,我相信咱们北师大的这个改革呢,为我们国家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水平会作出非常大的贡献。

  主持人:确实像您所说的,我们也相信在未来教师教育,依然还会是北师大强有力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最大的一个资源优势,事实上百年来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这样重任的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正是从北师大这样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不断地诞生而来的,在北师大采访的过程当中,有一点给我印象特别深,我碰到了许多的老师,碰到了许多北师大的学生,他们经常向我提及国学大师启功老先生和他的老师陈垣先生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想这并不仅仅是北师大人代代口耳相传的佳话,他更是北师大独有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块儿先来分享一下。

  主持人:启功先生是德高望重的九十二岁高龄的,他在回忆起和陈垣老先生这段半个世纪的师生缘的时候,依然是充满了敬重、充满了情感,这样的一份情感也感染了我们现场的很多人,我看到很多人甚至眼里都饱含着泪水,黄老师是不是也特别地感动?

  黄会林:我是1955年到大学一年级就读了启功先生的课,就上了他的课,几十年启功先生一直是我非常敬重的师长,敬重他,当然他学问高深这不用说了,我特别敬重他的为人,举一个例子吧,一个小故事,今年春天,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主持的教授宣布我们讲话的时候,依次大家都坐在麦克风前面讲了,最后是由启功老先生致答词,我特别没有想到他站起来了,而且老先生是坐着轮椅进来的,他已经很长时间不能自己步行了,他站起来了,主席台上的人纷纷请他您坐下说,他不,他一定要站着,当时我就特别惭愧,我心里说,我要知道老先生站着我更应该站着说呀,可是我是坐着讲的呀,心里特别觉得不踏实,老先生站起来以后两只手扶着主席台的那个桌面,他站不住,讲了二十分钟,二十分钟没有讲他自己的学术造诣,没有讲他自己的书法的这样的一种高深,他只讲了一个话题就是他的老师陈垣先生,当时我有一个博士后是西南师范大学的教授,是专门攻艺术学的,他在现场下来他就说,我太感动了黄先生,我都掉眼泪了听了启先生这段话。

  主持人:谢谢黄老师,相信当时在现场启功先生的这种人格和风范是震撼了很多人,现在想起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遇到过许多的好老师,老师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微风细雨点点滴滴影响着我们,曾经也有一群学生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一份感激之情,我们来看一看,这是让大家记忆犹新的一副标语,四个字,教师万岁,我们现场的王梓坤院士可能对这样的情景记忆犹新,跟我们说一说。

  王梓坤:这是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这是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庆祝的活动,当时庆祝场面非常热烈,我们是在学校的大操场上面来进行的,正在会议进行到高潮的时候,突然底下,就是又轰动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看底下有四位同学就打出了一副横幅叫做教师万岁,没有事先商量好,都是秘密之中进行的,所以给大家一个非常大的惊喜,大家也佩服他们的聪明才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纪念。

  嘉宾:刚才讲了教师节有二十年了,二十年前,刚才说教师万岁我就在操场上呢。

  主持人:在现场。

  嘉宾:这个是数学系的班主任王教授,是我们系的教授,当时讨论的问题是叫尊师重教,讨论的问题是怎么如何给中学教师长一级工资,一级工资是多少钱?大约是十块钱左右,二十年后,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水平,是四要加二,要使他们达到硕士甚至更高的水平,我们今年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原定要引进十五人,送来的材料是七百多份,其中五百人是硕士,我最后留下了十二个硕士,有四个教师是因为外语和计算机硕士比较少,其他专业全部是硕士相当于是几十比一。前几年我去日本,说日本是十个人拿着教师证有一个位置,那么好,我们中国现在在重点中学这种热门的地方的话恐怕不是十比一。

  康健:过去拿到师范大学的文凭的时候可能可以教一辈子书,按照现在的标准,如果说你大学毕业了,你如果说我不经过任何学习我可以一辈子教书,可能这种情况不会存在了,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就是教师这种职业说,一辈子大概你要接受七次至少七次再教育,否则你这个职业生涯不能走到底。

  主持人:你的知识无法更新。

  嘉宾:不能更新,所以说现在对这一代教师的要求我觉得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主持人:对于教师的要求这么高,然后学生对教师选择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我们今天还有几位中学校长,大家也可以谈一谈,我们以刚才所探讨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跟你们的要求和你们的标准之间是不是有距离?

  嘉宾:从我们招收老师多年的一种体会吧,我们感觉招收新的老师最关键的,还是一种态度就是他确实热爱这个工作,热爱这个老师的工作,我想这是最重要的,就从这一点出发,我想四加二,我认为有利于真正想从事教育事业,这样的学生他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向,因为确实从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就让他像过去我念了师范大学就只能当老师,我想这样应该说这样一种改革,对于他能够选到确实他是想从事这番事业,我想更有利于他的选择。

  康健:所以现在在我们新的课程当中,我觉得可能现在容易被人忽视的就是,我们渴望着一种教育方式的变革,渴望着一种以教育民族化为教育核心的一种教育的发展,而这种新的课程这种理念呢,其实现在还需要很长时间,我觉得才能够被我们所逐渐的接受,并且实施。

  主持人:好的,特别感谢刚才的几位校长,我特别赞同刚才一位校长的说法因为千百年来,尊师重教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但是时代在变我们关注的目光也在变,就比如说在第二十个教师节,即将到来的今天我们坐在这儿,和钟校长一起关注的是中国教师教育的转型问题,我想任何的转型、任何的变革,最终影响的都将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师教育更将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未来。

  钟秉林:我是教师出身,又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大学工作,我觉得教师这个称号,确实是非常崇高的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想最起码教师要求他有非常扎实、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非常严格的这样专业的训练,非常严谨这样的职业的规范和其它的社会上的各种职业比较起来不同的一点,就是说教师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他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而这种研究的对象是人我们现在很强调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我觉得在学校里以人为本就是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的身上承载着太多太多的责任,当然另外一个问题我想回应一下的就是,现在我觉得中国在教育发展当中要切忌趋同,要切忌盲目攀比也不能说 北京师范大学一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型,所有的就要全跟进去全要研究型大学,所以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各个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历史现状,根据自己学校所处的这样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环境来明确自己学校的一个科学的定位实事求是的制定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北师大现在提出了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这样一个发展的目标,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觉得这一点我们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说北京师范大学这种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不仅不能够削弱,反而要不断地加强。

  主持人:确实对于这样的未来,我们大家都充满期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对教师都是心怀感激的,我们希望老师不仅仅带给我们知识、带给我们智慧,更能够带给我们很多成长的财富,在第二十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前,我听说启功老先生也带来了一份礼物托钟校长要在我们的现场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块儿来欣赏一下。

  主持人: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

  主持人:大家看到了启功先生带来的是非常朴实的三个字,老师好这三个字可以说伴随着我们成长,从我们进学校的第一天在课堂上发自内心带给老师的第一声问候就是这样的三个字 老师好,尽管现在我们大家年龄都各不相同了,也许离开校园的时间也有长有短,我想此时此刻不管我们离自己的老师相距多么地遥远,让我们大家都发自内心的向望所有伴随着我们成长,带给我们知识、带给我们成长鼓励的老师问候一声,老师好。

  主持人:好,也谢谢钟校长光临我们今天的《对话》,谢谢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谢谢各位嘉宾,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钟秉林: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