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2004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案例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16:14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志愿选择正确与否,必然在录取时得到好的回报或不好的结果。为说明填报志愿的一些基本道理,我们从近年的考生中选择了一些案例,借以具体分析志愿选择的得失,作为前车之鉴。

  案例:2003年高考前夕,一些门户网站和媒体相继推出中国大学排行榜,并强调排行榜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称高校专业排行前后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就业前景。有考生
据排行榜填报志愿,结果进校后并不如意。

  【评析】说“排行榜”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依据、倡导考生依据大学排行榜选择自己的高考志愿,是一种严重的误导。如果按照“排行榜”来选择志愿,无疑将导致考生以学校排名先后做取舍,而忽视了这所院校的具体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即使依据“排行榜”提供的专业排名选择志愿,也同样容易陷入“专业优劣”的误区,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排名靠前的专业当作好专业、而轻视排名居后的专业。填报志愿是考生个性化的选择,应该充分发挥考生自己的实力、理解力和想像力,决不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标准化”参照系;填报志愿还是一种“技巧”,对高考成绩处在不同分数段的考生来说,能否选准志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被录取。而在某种因素引导下不约而同的“扎堆”、“撞车”,必然导致部分院校志愿拥挤和部分院校生源拮据,最终受伤的还是考生。

  案例:一考生高考成绩超过600分,第一志愿选择清华大学,结果因相对低分未取;第二、第三志愿分别报考上海、北京两所重点大学,两校均第一志愿录满。该考生本批落榜。

  【评析】录取主要取决于成绩、志愿两大因素。考分的高低决定是否能达省控线、院校投档线、学校专业线;而志愿的选择、排列、是否服从等等决定是否能被高校选中,成绩和志愿两者不可或缺。当成绩相同或者相近,德、体条件又相当的情况下,志愿往往显得更重要。两个相近成绩的考生,仅仅由于志愿顺序的不同,相对低分被录取了,而高分却落榜了是完全可能的。“高分落榜”或“高分低录”,主要原因就是相对于其成绩而言,考生的“志愿高了”,又往往不服从调剂,致使其成绩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同样是上了省控线的考生,为什么有的未被录取,有的却被录取了?这仍是成绩、志愿及德、体条件等综合因素所致。上了省控线,有可能没上志愿学校的投档线;即使上了志愿学校的投档线,也有可能因为相对低分或专业限考等原因被退档,还有可能因一志愿“踏空”,导致二、三志愿相继“失守”。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服从”,又失去调剂录取的机会。

  案例:考生蔡某对计算机专业有强烈兴趣,2003年高考成绩高于省控本一线近30分,家长建议他放弃专业爱好、报考南京一所知名工科院校;蔡某不愿意,坚持要学计算机专业,便选报了另一所录取线相对较低的高校,结果如愿以偿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

  【评析】蔡同学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不少考生及其家长在选择高考志愿时往往犯难:是选择学校重要呢,还是选择专业重要?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量。首先,名校之间取分也有差异,考生完全可以从取分级差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名校。此外,名校的亮点在于其名师、王牌或特色专业,如果考生的专业志愿目标就是名校的王牌、特色专业,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有充足的实力,如选报的专业志愿并非名校特色,那就要考虑是否值得冒险去冲击名校。再从专业志愿的角度看,专业和就业关系密切,但又不等于职业。考生对专业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等,不能将现在选择专业等同于4年后选择职业。还有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几乎所有学校都在办,但是潜伏着“滥”的危险。

  案例:考生林某2003年高考成绩略超本二省控线。填报志愿时一家人商量,产生严重意见分歧。林某愿意去外省、也不苛求专业;家长则主张留在南京、至少不出江苏省。双方争论相持不下。

  【评析】针对林同学的情况,我们提倡考生和考生家长做到“三放”,即放眼、放胆、放手。放眼就是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很多家长和考生为填报志愿设置了种种条件,例如南京以外院校不去,不喜欢的专业不报,要“大学”不要“学院”等等。限制多了,路径就窄了;将思路打开,就可以从有利于学生入学、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角度作选择,就会努力去争取入学机会,志愿取向就不会局限在一城一地一校、也不会“咬死”一种专业。放胆是指不要受一些不利因素或不实传言的干扰,大胆地作出抉择。今年无须估分,每个人都是拿着实际得分报志愿,只要判断准确,留有余地,就应该放胆去选报志愿,用不着缩手缩脚。放手是对家长而言,不要越俎代庖,最好将选报高考志愿放手给孩子去完成。考生的兴趣、爱好、理想、取向,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4年的大学生活是他们自己独自度过,因此应该支持、鼓励考生自主选择。

  案例:某考生2003年高考成绩598分。填报志愿时选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理由是上海交大上年招生分数线不高,结果上海交大当年计划招生220人,600分以上有237人;华东理工招生213人,550分以上的第一志愿考生就能满足计划。

  【解析】在高考成绩、分数段和分数线揭晓后填报志愿,最重要的是活用信息,找准“相对位置”,尽量避免同分段志愿拥挤。通常,一个招生批次省控分数线的确定是比照该批次招生院校的招生总量、按照不超过1:1.2的比例划定的,后面批次省控线的确定,还要考虑到上批次落下来的考生数;个人成绩只是一个绝对值,它是高是低,还要参照个人成绩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序,这就是“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应该是考生撬动志愿的“杠杆”。在操作时,首先要看省控分数线。假定:本一省控线为535分,参照本一院校招生总量,大致可以确定划线的比例依据;参照全省考生分数段排列,基本可以明白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如果个人成绩与省控线差距较大,那就要看本科第二批省控线。同理,参照公开的信息数据,以知晓本二省控线的划线比例,也可以大致确定自己在本二批次全省考生中的“相对位置”。总体上来说,相对高分的考生其选择范围大于相对低分的考生。因此,假定省控本一分数线和本二分数线之差为30分,那么,对刚刚踩上本一分数线的考生来说,他们在本一批次院校和志愿上的竞争实力绝对低于本二批次,所以,不妨将本二作为重点来研判。

  案例:考生张某2003年高考成绩550分,填报志愿时选定一所常年录取线在550分上下的高校。不料当年该省考生因成绩揭晓后填报志愿,大量与张某成绩相似甚至超出的考生不约而同也填报了同一所高校,导致该校考生过于集中造成“撞车”,分数线因此较往年大幅提高近30分。张某及一批同等志愿考生从该校“意外”落榜。

  【评析】“撞车”就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约而同地奔向同一方向甚至是同一目标,以致“僧多粥少”,黯然落榜。造成撞车的原因主要是单纯比照上年学校录取线决定志愿,冒险攀高。许多人拿自己今年的高考成绩去“套”上年、前年的分数线,殊不知每年的考题、考分、考生数、全省均分特别是考生志愿流向、分布等决定分数线的因素都是变化的,上一年的分数线并不意味着今年也是同等分。撞车的另一个原因是“避高就低”。例如同一批次里的甲、乙2校,排名、实力、声誉、地域等“人气指标”也就在伯仲之间,但2校上年、乃至前几年的投档线有高低差距,互有高低,考生比照个人成绩和高校此前的录取线,具备填报甲校的水平,但又怵其门槛高,怕落榜,于是转向乙校。这样选择的结果往往会造成乙校生源火爆,其实际投档线可能大大高于考生填报志愿时所依数据。再有就是运用“逆向思维”,但研判失误导致撞车。逆向思维就是研判别人不会报考,自己反其道而行之。但是它的重要前提是:有多少人持有同样想法并作出同样选择?如果大家都来“逆向思维”,都这样想、这样选,那么你实际上作出了一个“从众行为”,拥挤将不可避免。

  作者: 戚若予

  (编辑 晓英)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