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眼中的中国农村教育现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17:02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 “12年来,我们学校除了学生人数,没有任何变化。” 一位农村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生王荟。虽然暑假社会实践过去一个多月了,但这句话在王荟的脑海里却越来越清晰。 “你很难想像,12年间,一个地方会没有任何变化,当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天都在变换面孔时,农村教育却停滞着,这是农村教育给我们的感受。”王荟是中国农业大学暑假赴安徽界首社会实践小分队的队长,今天,她和学校奔赴其他地区小分队的同学一起,讲述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看到的农村教育现状。 全家人打工合力供一个学生 目标:一定要有人走出农村 “他们对于教育的渴望,是很多城里人无法理解和企及的。”中国农业大学赴安徽金寨社会实践小分队,专门调查了农户对教育的看法。 在回答“您希望您孩子最后的学历能达到什么程度?”时,2.7%的农户选择了“初中”,5.6%的农户选择了“高中”,58.3%的农户选择了“大学本科”,25%的农户选择了“研究生”,2.7%的农户选择了“中专”,5.6%的农户选择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与此相关联,在回答“您孩子没有继续读书的原因”时,56.3%的农户选择了“经济原因”,37.5%的农户选择“孩子自己不愿读书了”,6.2%的农户选择“所受教育能满足其今后的生活需要”。 在回答“您认为你的文化程度与你家的经济状况有关吗”时,46.3%的农户认为“关系很大”,34.1%的农户认为“有一点”,19.6%的农户认为“没有”。 对于小分队的调查结果,队长马跃青这样解释,虽然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村民的文化水平也不算很高,但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并全力为孩子受教育创造条件。“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是很高的,希望孩子达到本科学历的就占到了58.3%。” 同时,家长们也意识到文化程度与自身经济状况关系很大。考大学成为农村孩子走出农村、改变人生的最好出路。 除了调查,队员们还走访了不少农户。队员刘宝平说,在他走访的一个家庭里,先是父母全部在外打工,供养家里的3个孩子读书;后来实在供不起,老大又出去打工,供养家里的妹妹和弟弟上学;后来经济又出了问题,只好老二出去打工,保证家里最小的弟弟读书。“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人读出去。他们很穷,可是比任何人都渴望走出去。” 马跃青说,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感觉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有着一样的特质。他们爱说爱笑,对未来充满憧憬”。 “3、2、1”悲剧:初一3个班,初二两个班,初三1个班 “要打工,上初中”,在西部农村进行调研的时候,很多同学发现了这个有趣的标语。一位同学说,在西部很多农村孩子读到初二就辍学了,这样的标语到处张贴,正说明这一地区初中生辍学现象很严重。 赴安徽界首社会实践小分队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结合的办法对辍学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 调查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辍学情况为:小学阶段辍学率几乎为零;小学向初中过渡时,有一部分学生流失;辍学主要发生在初中阶段,而且辍学率随着年级的增高呈递增趋势,初三为辍学高峰。 小分队副队长王旭亮说,一位村小学校长告诉他,他们村小学毕业生结业后流失现象最严重时,流失率可以达到80%。 在被调查的村镇里,初一平均辍学率低于10%,初二略高于10%,初三则高达20%。辍学多发生在由初一向初二过渡时,或初二向初三过渡时。 在许多村镇上,普遍流行一种说法叫做“3、2、1”悲剧,即:初一是3个班,到初二剩下两个班,到初三时就剩下1个班了。 同样的现象,赴甘肃礼县社会实践小分队在调查中也发现了。队长康静和副队长陈龙说,据当地一所中心小学的校长介绍,“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能有四五百人,三、四年级就只有两三百人,到五、六年级就只有两百人左右了。至于能高中毕业的就是凤毛麟角了”。 当地一位乡长介绍说,“在我们这里,孩子受教育的状况呈金字塔型,每升一级,就有一大批孩子失学”。 辍学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供养不起,孩子无法继续读书;二是当地交通不方便,学生家离学校太远,不安全;三是少数孩子成绩欠佳,学不进去,就逃学、辍学。 “老师的孩子辍学了” 赴安徽金寨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马跃青说,“我曾询问一位校长,学校老师由谁分配?他问我们想听真话还是假话。假话就是上面分的。真话有三条,第一是要听校长话的老师,第二是能力差、教学态度差的老师不要,第三是拿钱买老师”。 在甘肃省礼县的一个乡里,小分队了解到,980多个学生,只有40名任课老师,也就是说每位老师要负责25名学生,往往是一个人要教多门课程。 康静说,礼县教育局负责人告诉队员们,“全县12万名学生,只有3000多名教师,还包括民办教师。在个别偏远、贫穷山村,教师更是缺乏”。该负责人还举例子说,“天津市武清区是帮扶礼县教育的互助单位,全区有10万名学生,教师就有1万多名。他们一个老师教10名学生,我们一个老师要教40个孩子”。 让康静最难忘怀的还是民办教师问题。“他们待遇低,月工资仅85元左右,民办教师除了要完成和公办教师一样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完成上面派下来的计划生育表、资格审查表、评比表等,还要不定期参加各种培训,生活相当清苦、艰难”。 当地一位叫王具才的民办教师,自1986年教书到现在快20年了,患有肠梗塞症,不能干重活,妻子又有轻微的精神病,每月85元的工资根本无法供17岁的儿子和13岁的女儿继续上学。 “老师的孩子辍学了!”这是句让所有队员沉默的话。 计算机课本被学生都叠了纸飞机 赴甘肃礼县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康静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给农村的孩子们上英语课,竟然也是孩子们第一次上英语课。这里一直就没有开设英语课,因为没有老师。 “在偏僻的农村,学校课程的设置,完全要看老师能教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学什么。” 王荟说,在他们调研的学校里,因为没有能教电脑的老师,学校发下来的计算机课本也都被孩子们拿来叠纸飞机了。“孩子们不知道,计算机课本上的知识在城里已经普及,对他们的未来有多重要。” 调研中,很多同学发现,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客观条件。比如,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 据了解,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是由中国农大校团委组织的。团委书记潘志华告诉记者,同学们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将于近期提交给国家有关部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