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国传媒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07:58 人民网

  潘燕辉

  前不久应邀在人大做了一次讲座,说实话,虽然讲课的次数不少,但是到人大讲课还是非常紧张的。因为人大是国内传媒、新闻教育的头牌,拥有众多知名专家,而且以我接触的传媒人看来,从人大出身的水平相当不错。可是真的讲完课,看看学生们问的问题,联想到前不久流传的一篇新闻研究生的文字,不禁在想:人大如此高水平的学校,学生也在迷
茫当中,国内的传媒教育到底在教什么东西?

  以前也曾经抱着崇敬的心情翻看过一些传媒教材,但第一感觉就是看不懂,第二感觉就是没有实用价值。这些教材不但艰涩,而且脱离现实至少20年以上。要知道在以前媒体作为宣传工具出现,重要的功能就是上情下达,所以如何写得“准确”,如何写得“专业”是最重要的事情。可是现在媒体市场化趋势越来越盛行,媒体服务的对象已经变成了普通百姓,如何让内容更符合读者的需要变成了首要任务。可我们的传媒教育呢?依旧在按照以前的思路进行。

  曾经和一份大报的副总编一起吃饭,席间提到他们去年招聘的几个学生,都是新闻专业的,其中不乏研究生,可一写起东西简直就是文革时期的党八股,动不动就“拥抱在一起,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在训斥了几次毫无修改之后,这个朋友无奈只好将这几个学生退回学校,让他们也“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我在几次讲课都提到,目前编辑流程的重点已经发生了转移,以前是重视三校核红,为了不让重要的文章、文件出错误,所以一定要避免错别字,出现一个错别字简直是罪不可恕,可是现在大家注重的是内容的实用性,所以编辑流程的重点转移到了选题会议和一审,要知道如果1000字的文章出现3、4个错别字还可以允许(只要不是关键点),但如果整篇文章不是读者关心的,那么就意味着这1000字全都是错别字!

  上面的例子说来可笑,但实在让人笑不出来,要知道大学4年时间,研究生至少2年,6年时间的学习,学生竟然学成了这个样子?最近传媒界在招聘新人的时候甚至开始有意避开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这种倾向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抛开新闻专业不谈,最近传媒院校纷纷开办了经营管理方向,大致打听了一下目前的状况,结果比内容制作更加让人心寒。我在做一份报告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例子,一个学过一些传媒经营管理的学生做了一份报告,比较当地邮局、报刊亭、流动售报的优劣势,还加上了很多区隔,这种研究行业的报告不能说不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试问有哪份都市报不是几者并行?实务派与学院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院派的研究从行业入手,对整个大环境进行研究,而实务派则要求每项数据都能和实际操作挂钩。我算是实务派的代表,并不是想说学院派的坏话,因为学院派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目前所有的传媒教育都是以学院派为核心,那么就有很大的问题了。很多学校抱怨能教经营管理的老师少,其实并不是老师少,而是学校的寻找老师和教育学生的方法错误。

  我想问学经营管理的学生,你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留校任教?还是到媒体负责运营?

  学校开设这个方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赶潮流?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打下媒体经营的基础?

  我们的传媒教育,该改一改了,若不再改,必将没落,首先就会应验在学生的分配上面……

  来源:中华传媒网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