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相互理发轮做服务员 "平民教育"直指攀比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13:17 新华网 | |
鹤山一中学生相互理发,轮做饭堂服务员,艰苦朴素深入人心 “平民”校规狠刹攀比歪风 近年来,我们已经很少听到有哪里的中小学提倡或进行艰苦朴素教育了。这是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所减弱,还是艰苦朴素教育已经过时了呢? 然而,记者日前听说,在鹤山一中,学生相互理发、轮做饭堂服务员,用校规狠刹攀比歪风,看似与现实格格不入,却收效显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走进历经磨难的鹤山一中,很容易看见一座79年前建校时立起的牌坊,上书:饮水思源。79年前,这所由海外邑侨、港澳贤达捐资创办的学校用筹款买下南山,抽水上山供学子饮用,立下此坊。几十年来,南山学子始终谨记: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前人艰苦筹建而得。 宁静南山上,参天大树无数,有的是1925年建校时栽下的;在这环境优美的校园中,没有一个花工和清洁工,全部清洁劳动、绿化均由学生自己动手,有些绿化小区还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栽种;校道一尘不染,宿舍饭堂整然有序,学生着装朴实无华,处处让人感受到两个字:朴素。 “平民”意识深入学生心中 在鹤山一中,无论贫富,有教无类:学生穿着学校统一缝制的两套校服,严禁佩戴各种饰物,穿鞋的价钱不能超过50元,力戒高档消费,杜绝在衣着用品上争相攀比的不良之风;全校学生均按规定的发型相互理发,学生理发技术列入劳动课评分范畴,校园内多年未出现学生烫发染发、油头粉面的现象;学校清洁全年由学生负责,每周安排2节劳动课,每学年的寒暑假都有回校劳动日,一年365天,每天都有学生搞校园清洁。在饭堂,有各班指派的学生轮流值日——扫地,抹桌子,学生浪费粮食、浪费用水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自觉养成了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严禁家长用小车进入校园接送学生,近几年,该校更是顶住了一部分家长提出的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和给学生开5元饭菜等方面的要求。 “尊师爱生、勤教苦学、艰苦朴素、守纪爱国”,校训已成为鹤山一中师生血液里的一部分;学生边学习边劳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经过近20年历任校长的锐意改革,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平民”意识已经深入学生的心中。 节俭并非要做“苦行僧” 副校长黄海英告诉记者,学校就应成为艰苦朴素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在学生中实施艰苦朴素教育,侧重的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度自治自理能力。换一个角度说,养成节俭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对于他们未来的一生都可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学生在校的3至6年间,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自控能力差,而现社会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对那些进行炫耀性高消费的学生给予正确引导,能使他们避免沾染不良风气。 黄海英认为,节俭并不是要学生过“苦行僧”的日子。学生吃住学习在学校,在宿舍、饭堂、劳动和卫生的管理上,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良好思想品质,这是人格培养。对于一些硬性规定,一些有抵触心理的学生都能在事后接受;不少上了大学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他们在鹤山一中接受的这些教育对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像大学军训和新环境的快速适应及良好学习生活规律的养成,而这个良性循环是在中学时代就潜移默化形成的。 对于学生互相理发,有的家长曾表示不能理解,颇有微词。黄副校长解释说,学校有两个老师专门教理发,学生理发前是经过充分培训的。作为技巧性的劳技课,理发不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观念,即不讲大道理,抓细节,形成制度,环境育人。学校定期举办理发大赛,像“五一”、“五四”到校外进行义务理发活动也已实行了10年。 新“平民教育”直指攀比风 让鹤山一中名声在外的是历年高考的骄人成绩。近年来该校吸引了远至山东、福建、湖南数省和广州、佛山等地,近至江门、顺德、南海、高明的莘莘学子慕名求学。单靠抓分数不会成功,人们不禁要问:高考之外成功在何处?艰苦朴素教育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记者就此随机采访江门市区的在校学生家长及老师。 儿子在江门市区某小学就读的霍女士支持用校规制约攀比,“儿子很不听话,整天要这要那,同学有他就想有,根本不知道家长赚钱的辛苦”。据这位家长反映,江门市区的一所小学,学生攀比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拥有,还比谁送老师的东西名贵,她提出要让孩子体验赚钱的辛苦,严格控制零花钱的使用,有校规制约最好不过。 一位退休老教师在听了鹤山一中的教育方法后连声称好。他说,艰苦奋斗是一种民族精神,当前在青少年中艰苦奋斗的精神趋于淡化;作为一种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艰苦奋斗是要靠一代代不断继承和发扬的,加强对青少年艰苦朴素教育势在必行。“现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上一辈的艰苦生活,对过去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遭遇,缺少一种感性认识”,“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在养成教育中,现在还很难摆脱由学校、老师为主管理、约束学生日常行为的做法,当然,能让学生参与管理,也是对能力的一种锻炼”。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李先生对鹤山一中的做法基本表示赞同。而关于学校应怎样进行艰苦朴素教育,他认为,强化不等于强硬,“堵”不如“疏”,当孩子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进行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攀比问题。李先生表示,出于应酬,有时也会带孩子出入高档消费场所。“重要的是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校规目的应是让学生由他律转向自律,进而才能变攀比为良性竞争:家长们可以把孩子们的竞争注意力从家庭条件引向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从而使攀比演化成校园内的良性竞争,这样才会产生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习惯。” 做家电生意的钟先生早有耳闻该校的教育方法,他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介绍说,自己这些年做生意,家境较好,读初二的独生儿子平时爱乱花钱,铺张浪费。“要是真的有效的话,我会考虑把儿子送到那里去。儿子所在的学校也组织过一些夏令营式的吃苦教育,但没什么效果。” 培养朴素精神是全社会责任 江门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亦表示,作为江门教育的一面旗帜,鹤山一中在艰苦朴素教育上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呵呵,那简直是‘地狱’!但我得益甚多。”相比自由自理的大学生活,刚毕业于五邑大学的小宋这样评价在鹤山一中的6年。回顾中学时代,剪头发、扫地劳动都成了回忆。“最大的收益是个人修养上的自尊自我,‘存乎一心’。”而对于艰苦朴素教育,他认为,“方法上可以进一步探索,目标正确就应该继续下去。” 记者请教相关专家,专家认为,培养青少年艰苦朴素精神是全社会的责任。 专家指出,孩子之间的互相攀比,这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责任,它牵涉到素质教育改革中深层的矛盾和影响,是全社会都必须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问题。培养学生艰苦朴素思想,除了家长要转变观念,不过分溺爱、放纵孩子之外,营造艰苦朴素的良好社会氛围也很重要,大力净化社会风气,各行各业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无疑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家长和学校应该及时引导,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条件要靠自己创造,父母的成就并不是你的荣誉。“在劳动中吃苦耐劳,勇于实践;在生活上珍惜劳动成果,消费适度;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敢于创新;对待集体乐于奉献,勤于服务”,学校可就这些方面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教育方法,只要可行有效,就不妨试行,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兴乐 林盛 黄双怀)(来源: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