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大学不再是净土 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11:53 新华网
大学不再是净土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精神

中山大学的标志之一孙中山先生的塑像成为传统中大精神的象征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大学不再是净土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精神

80年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怀士堂勉励中大学子


大学不再是净土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精神

中山大学一代名师陈寅恪先生的铜像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80周年的纪念日。来自海内外3000多名校友在这一特别的时刻发出了共同的声音:新时代应发扬传统中大精神!80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中
山大学怀士堂前流下名言: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这种“立志做大事”的精神流传至今,仍铭记在中大学子的心中。陈寅恪等众多学者在中大播下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大学精神的第一要义。耐人寻味的是,80年后,当中国高校面临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两大因素威胁的时候,中大这种豁达、求实的“大学精神”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继承?新时代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精神”?

  现代大学渴望“立志做大事”的学术精神

  1924年11月11日,中山大学的前身,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孙中山题写“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后为校训。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校园频道联合实施的“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调查显示,中山大学的校训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位居排行榜的前三位。由于有这种令人景仰的学术精神,80年来中山大学栖息了许多大师,清心淡薄地“做大事”,一如既往地延续着孙中山先生遗训。这些学者在诸多领域都堪称站在时代前列,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文精神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的精神,正是现代大学所需要的。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于解放前夕来到广州,先后任教于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历史系,其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后世学者的精神典范。中山大学历史系的主页就是以陈寅恪先生的名言开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得以发扬---陈寅恪。”他的弟子胡守为这样评价他---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堪为万世师表。

  陈寅恪女儿陈美延回忆说,父亲视力非常不好,不能像一般人那样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几乎全凭记忆讲课。但是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记的东西记得特别牢,由于眼睛根本无法看到,每次只好让助手找资料,那么多资料书摆在书格的哪一格第几排第几本他都说得出来。 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不图虚名、做真正学问。

  不仅如此,由于他行动不便,学校便让学生到他家听课,他住的中大宿舍楼上的走廊便成了课室,墙上挂一块小黑板,他坐在黑板前讲授,学生坐在对面的椅子听讲。有时听课学生多了,就从家中拿椅子坐,成为当时中大的“一怪”。 中大还留着陈寅恪的故居,在他住进康乐园后,学校为了保护几近失明的他,专门设置了栅栏,和一条白色的水泥路,这是因为陈先生的视力只能辨别浅色而特别铺设的,这条路从此也成为中大“以人为本”、“尊重学术”的标志。令人欣慰的是,这种难能可贵的学术精神至今依然在中大校园流传。

  前几天不幸逝世的中大中文系教授程文超可以说是现代“中大精神”的一个缩影。程文超,1992年被确诊为喉癌,在与癌症斗争的12年当中,一直忍着巨痛,坚持给学生上课,并且在学术上著述颇丰。近几年,程文超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数部,2001年11月,他的理论评论专著《1903:前夜的涌动》获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曾在中大网站向全校发出呼吁---向程文超教授学习,弘扬中大精神的中大图书馆馆长兼网络学院院长程焕文说,一流的大学必定有一流的教师,程文超教授就是一流教师的代表。中大党委书记李延保也如是评价程文超:“他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在淡泊中闪耀光辉,是真正‘大学精神’的缩影!”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