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云南省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改革发展述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09:39 云网

  云网12月15日消息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总体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铸造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云南民族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全省各族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的时代课题。经济的发展呼唤着社会事业的与时俱进。今年以来,云南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深化文化、教育、科技和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推进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手段创新,各项社会事业呈
现出蓬勃生机,经济社会互动协调的良好态势明显扩大。作为提升云南形象的一大亮点,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全面启动 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在云南文化发展史上,2004可以说是亮点频闪、成果丰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立足云南神奇多姿、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的呼声成为全省各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文化产业兴则文化大省立”形成了共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云岭大地上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迷人、备受瞩目的现实图景。全省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文化事业全面突破,文化产业全面启动,整个云南文化建设引起了全国乃至国际前所未有的极大关注。曾经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辉煌纪录的云南文化,开始迎来新的春天,走进收获的季节。

  在这一年里,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徐荣凯,省委副书记丹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副省长邵琪伟等多次到宣传文化部门调研,提出了明确要求。云南文化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立足云南、走向全国、打入世界“三步走”的思路积极推进,以繁荣民族文化为内容、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题、以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汇成了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云岭大地:像当年抓烟草、旅游一样抓好文化产业,让文化产业成为彩云之南长盛不衰、强壮牢固的经济支柱!

  在这一年里,云南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对“云南现象”的热情总结,还是对“云南模式”的理性解读,云南文化改革发展的现实成果给了人们这样的启示:特色文化资源不仅会在合理开发中自身得到有效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更会产生带动“文化新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通过经济文化的“联姻”,文化一定会成为“反哺”经济的永不枯竭的巨大支撑力;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中,文化将以其可再生性、创新性和增值性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翼;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竞争力将会缺失,因此,提升文化竞争力不仅是增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不被时代淘汰的必要手段。

  不管是来自国内外的目光,还是加快发展的三迤大地的普通群众,一年来云南文化每一次“亮相”,都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阳春3月,继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的艺术精品——云南民族舞蹈集《云南映象》在上海荣膺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金奖,兰坪三江艺术团的《母亲河》获银奖,云南成为“荷花奖”最大的赢家。

  4月,首都北京文艺舞台上刮起强劲的“云南风”,以《云南映象》引领的“云南赴京文化宣传系列活动”轰动一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云南映象》的精彩演出,给予了好评。这股冲击波遍及全国及海外,人们惊羡的目光越过作品本身,以极大的注意力关注云南文化,关注云南的发展,关注云南文化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奏响的壮歌。

  5月,全国著名音乐家相聚玉溪,云南聂耳音乐基金会成立,素有“民族音乐宝库”美誉的云南发起了以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为突破点的跻身全国音乐创作前列的冲锋。

  6月,云南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在大理举办,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了经过深入调研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3个相关政策性文件。

  在已有文化发展良好舆论氛围的基础上,以强有力的措施,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有利的政策保障和必要的经费支持,全省上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投资、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总体发展思路,开始形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9月,在太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上,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态势再次受到国内外高层人士的肯定和赞赏,云南被确定为第三届论坛的举办地。

  10月,“2004云南文化产业上海推介周”取得巨大成功,签约24个项目,协议资金总额近70亿元,云南文化的新形象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在部发达地区产生了良好的吸引力。月末,2004中国文化产业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评出的“中国文化产业十佳成长型企业”中,云南的吉鑫园、昆明影业有限公司、丽江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占据3元。

  11月,以《云南映象》为品牌的云南艺术代表团代表我国政府赴巴西和阿根廷参加“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南美行”活动,产生了强烈反响,所到之处掀起阵阵云南文化热潮,它标志着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开始进入国际视野,云南民族文化在新的时期以新的风貌走向广阔的世界舞台,云南文化和云南形象的吸引力在国际拓展。……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云南文艺创作在全国各类比赛和评奖中连连摘取大奖桂冠,10多个艺术门类都进入了全国较前列的位次。其中,《云南映象》、京剧《凤氏彝兰》、小说《好大一对羊》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管办不分的局面得到改变,文艺表演团体改革这一难点有了实质性突破,文化企业集团的重组和组建全面铺开,公益性文化事业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水平,崛起了一大批民营文化市场主体和文化中介机构,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基地,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正在形成,文化产业在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领域,文化事业兴旺蓬勃,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的创新发展,使之不仅成为凝聚全省人民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云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的生动表征。

  随着云南文化产业全面启动、民族文化空前繁荣局面的推进,明年的云南文化,将会向人们展出一个文化产业全面加快发展、民族文化艺术成果绚丽多彩的喜人景色。

  教科卫:改革体制出动力 激活机制显生机

  与文化的创新发展一样,对于相对滞后的云南省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来说,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就会产生促进发展的勃勃生机,这同样是为云南省教科卫改革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全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大力推进科教兴滇战略,努力提高农村基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以促进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省教育事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一是“两基”攻坚稳步推进,实现普九县新增4个、总数达105个,普九覆盖率达81.3%;有120个县市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79个县普及实验教学;“三免费”教育扩大到112个边境乡镇的及7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和藏族地区,受助学生达40万人。二是高中阶段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普通高中招生增长25.2%,在校学生达40万以上;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11.1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三是职业和民办教育持续发展,高等职业学校从11所增加到20所,招生增长69.56%,在校生达2132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9.77万人,比上年增长16.73%。四是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有所提高,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分别达84.9%、68.5%、48.5%。在教育发展中,坚持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并重,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通过整合、放开,高中教育瓶颈有了较大突破,非义务教育的产业化运作取得明显进展。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事业,通过深化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围绕新型工业化实施的“大型企业(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项目,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在全省18个工业及技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12项技术为云南省自主开发的成果,全省新增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增加产值8亿多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大幅增长,总额近6亿美元,出口产品中有49%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随着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产出能力的提高,全省技术应用达449项,获省科学技术成果数达221项。

  在卫生、计生方面,全省医院改革积极推进,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艾滋病防治体系和机制全面建立启动,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在全省全面推行,新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1万户,有效地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环境的改善。(李维王永刚)(来源:云南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