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哈佛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校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00:54 华夏时报

  曾有这样一个评价: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哈佛和耶鲁的号召力超过了中国任何一位大学校长。

  新东方主宰着北京乃至全国的出国培训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外各大名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曾在新东方就读。

  2005年,新东方的大学校园将会投入建设。然而,就在成功看来是那么一帆风顺时,新东方却遭遇了成长的阵痛:两位原新东方高层另立门户,新人新血能否挑起大梁呢?正如2002年,明基中国的“五虎将之决裂”,大量新的血液至此注入BenQ,新人的廉价和冲劲对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力,却也可能如一面双刃剑,随时给企业文化和品牌带来新的伤害。

  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俞敏洪终于松了口气:我的团队已经融合得很好。

  曾经是“笨小孩”

  有这样一个事例:刘德华之所以从一个娱乐明星成为香港草根力量的代表,很大程度来自广大社会对其努力的认同。这是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讨论刘德华式人物的价值所在。

  刘德华曾唱了这样一句歌词:老天爱笨小孩。那句话同样也适用于俞敏洪。

  一个冬日的上午,中关村高德大厦12层。

  走进俞敏洪的办公室,整间屋子飘扬着周杰伦含糊不清的音乐:“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从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俞敏洪把这首歌作为了他手提电脑的背景音乐,他称“要紧跟小年轻的时尚”。

  眼前的俞敏洪没有太过浓厚的“商人味”:挺拔消瘦的他穿着蓝白相间的毛衣,一条米白色的休闲裤和一双运动鞋,看来更平易近人。

  在采访中,俞敏洪提到新东方团队中年龄大小的问题,起先对记者说,他是年纪最大的,随后立即纠正,周成刚比他大3个月,然后就大笑不止,他还不是“最老”的人,“原来我跟周杰伦是没有代沟的”。

  预约时,俞敏洪只给了记者1个小时时间,但俞敏洪非常健谈,思维非常敏捷。一个半小时过去后,谈到他和他的团队,俞敏洪仍然意犹未尽。

  1980年,18岁的江苏农村孩子俞敏洪踏上了北上的火车,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坐火车。为了实现这个梦,从1978到1980年,他整整用了3年时间面对了三次高考。

  1985年,他从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并留校,其间患病休学一年。

  大学毕业后,俞敏洪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出国。但是,他用了3年时间联系出国仍未成功。后来俞敏洪回忆起这件事如此评价:“有些人就不能面对这个事实,出国留学不成功就自杀了,或者进了哈佛还有人自杀的,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面对失败我常常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

  后来俞敏洪在北京大学当过老师,又去了一个民办学校———东方学校。据俞敏洪透露,“新东方”这个名字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含义,也仅仅是这段经历的使然。

  曲折的经历使他总结了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忍受孤独、忍受失败和忍受屈辱的能力。出国留学失败了,当北大老师厌烦了。在这期间,俞敏洪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俞敏洪重新确定现实的小目标:要赚点钱养家糊口。

  “我当时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一天赚30块钱,因为我每天上一次课,一次课当时就是30块钱。但是当我达到了一天赚30块钱的目标后,我就开始想更高的目标,后来我就一天上两次课,一天赚60块钱。再后来,我看到别人办培训班,一天能赚600块,于是我也开办了自己的培训班。这就是蚂蚁搬泰山的精神。如果一开始就让我创办现在这种规模的新东方,那我会被吓死的。”

  顶梁柱:徐小平、王强、包凡一……

  幸福的滋味都是一样的,而痛苦的味道却是不一样的。创业的艰辛俞敏洪已经不愿赘述。

  “就这么一个人做了这么一件事”,旁人看来很传奇的事业,在他的嘴里却变得轻描淡写。俞敏洪把新东方的成功归纳于团队的力量。

  徐小平,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在一次新东方开会讨论一个关系到学校前途的问题时,徐小平的发言被有人戏说为“好象是美国国会在辩论。”关于徐小平最著名的事情是,1984年的国庆游行队伍里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标语,当晚,徐小平同另外两人去作采访,写出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报道。第二天,《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都登出来了。多年以后,这条报道仍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最著名的一条新闻报道。

  1995年底俞敏洪第一次出国,第一站就是走进徐小平的家。因为俞敏洪把徐小平当作是在大学时代所碰到的最好的老师之一。激动过后,俞敏洪邀请徐小平回国创业,希望把当时小小的新东方做大做好。

  1995年底,徐小平回来了,“两个皮箱一个梦”。

  王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英语教学专家、美语思维学习法创始人。当年俞敏洪见到王强时,他是美国贝尔实验室一名出色的研发工程师。俞敏洪的造访以及他所展示的如火如荼的中国机会吸引了王强。

  1996年,王强终于下定决心回国。

  包凡一,1988年在加拿大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以及MBA学位,曾就职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大学时是睡在俞敏洪上铺的兄弟。

  1997年回国加盟新东方。在浙大或者其他大学的千人讲座上,学子们常常心甘情愿地站立3个小时,听包凡一讲述“留学文书的写作技巧”。在包凡一的帮助下,很多本来没有希望拿到奖学金的人拿到了奖学金,而那些本来已经拿到了奖学金的人,在他的指导下申请到了更好的学校。

  ……

  数不胜数。在俞敏洪的团队里,还有周成刚、陈向东、李丰、张亚哲等等。这些都是性情中人,于是每次聚会大家都会小酌一番,俞敏洪自诩能喝1斤白酒。他说在教师培训吃饭时,他会到每桌敬酒,老师平时与他的见面机会很少,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感觉到离领导并不远。

  在新东方的团队里有许多俞敏洪的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创业初期,因为同学、好友的关系,让新东方的成员之间无所不谈,这样的沟通迅速地推动了新东方的成长。

  到了1995年,这样的友情却成了新东方的“绊脚石”: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权力和利益就交叉在一起。俞敏洪这时候意识到,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新的组织结构出现,只有各归其位,才能把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在友情为基础的结构里,你不能下命令、不能指挥,只能通过友情来权衡利益和权力,很可能形成一个矛盾圈和是非圈。俞敏洪意味深长地说:“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新东方很可能做不下去。”

  2001年,新东方教育集团注册成立,并组建了董事会。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新东方目前已经在全球建立了13所短期培训学校。

  2003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正式挂牌成立,除新东方学校外,还拥有北京新东方大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成为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拥有培训及文化、科技、出国咨询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股份制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新东方在飞速发展,用人机制就需要不断地改革。在一路跌撞后,俞敏洪决定从矛盾中找到新的契机,对内部作了重新定位。能力的定位、决策的定位以及组织结构和框架的定位,新东方整整用了4年的时间,让这个矛盾有了扭转。现在新东方的组织结构日益完善,人才也各归其位,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俞敏洪认为周成刚的管理能力比较强,于是周成刚就去了上海新东方学校做校长。

  3年经营管理下来,成绩斐然。今年已经升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兼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

  痛苦嬗变的直接结果是:新东方现在的10位校长、财务总监和审计总监等高管,过去与俞敏洪没有任何渊源。新东方内部和俞敏洪原来有关系的人和后来进入的新人,他们现在的文化理念以及平时的价值观都取得了一致,新东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从而得到了建立。

  “现在的新东方有30个左右的高层干部,整体队伍都是非常年轻的,利益分配机制也比较明确,新进来的人都慢慢开始认可新东方文化,也渐渐成长。”俞敏洪笑着对记者说。

  对于已经离去的胡敏和江博,俞敏洪没有刻意提及他们。俞敏洪坦言,出去的人并不意味就没有才能,也许是为了大家都能做得更好。

  新东方的未来

  关于新东方的未来,俞敏洪曾在演讲中提到过,如果新东方的大学成立,希望大家都来新东方上学。这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话,2005年,新东方的大学校园就会投入建造。现在俞敏洪已经在北京的好几处地方选址,在未来的2至3年时间里,新东方大学就会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可容纳学生1万人左右,实现新东方的高等教育梦想。

  俞敏洪推崇蔡元培先生建立北大时提倡的“以思想为先导”,计划将这所大学办成一所人文社科专业为主的大学,传播思想。一所大学的建造,不是花个一二百万就能办到的事,俞敏洪却自信地告诉记者,新东方本身的资金没有问题,银行贷款也比较顺利,此外还有国际国内资本的注入。

  “这种理念只是接近而已,不敢跟蔡先生媲美。”俞敏洪如是说。

  新东方简史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

  1995年,俞敏洪陆续从国外请回了徐小平、王强、包凡一等海归团队共同创业,开创了新东方的留学咨询、基础英语培训、留学文书写作等业务。

  2000年,俞敏洪及领导团队成立了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开始了新东方的股份制改革,向教育产业化运作迈开了一大步。同年,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由联想注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

  2002年,新东方投资2.3亿元兴建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短短两年时间,该校已成为当地最有名望的基础教育学校之一,该学校的创建标志着新东方已成功登陆基础教育领域。

  2004年1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斥巨资在北京中关村核心区购买了标志性建筑———中关村金融中心作为总部办公大楼,这标志着走过10年的新东方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高品位的办公场所。

  2004年5月30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多伦多发布了集团的全球战略,正式宣布新东方北美分公司成立。 本报记者徐霞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