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文化血液”浇铸“童子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07:19 齐鲁晚报

  本报济南12月26日讯(记者张伟)昔日备受冷遇的古诗文诵读,如今在省城济南受到家长与孩子们的重视。朗朗诵读中,国学这一民族文化精髓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文化血液”寒冬热流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12月25日,在一家古诗文诵读班上,十几个孩子“正襟危坐”,手拿课本,齐诵《论语》、《老子》中的经典名句,家长们则坐在旁边小声附和……

  同一天,在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一楼儿童书柜,一位先生为上小学的女儿挑选了《论语》、《诗经》、《古诗源》、《三字经》、《声律启蒙》、《楚辞》、《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十几本古诗文书籍。书店为此还专门开辟了儿童经典诵读专柜,所有的书籍古香古色,都是线装或仿线装,柜台前则站满了家长与孩子。工作人员说,这些“国学小书院丛书”卖得很火……

  就在几天前,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内,来自省城济南的专家学者,对国学课进行了一次气氛热烈的研讨,专家们把古诗文形象地比喻成“文化血液”。两年前,大明湖路小学在全省首尝“螃蟹”,率先将国学纳入正规课程。“一开始,开设国学课,还有不同声音。如今,学校已经清晰感受到国学带给孩子们的收获。”该校杨兴永校长说,“刚开始,我们是星星之火,如今打电话预约学习参观、索取教材的学校时常有之,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古诗文里品“做人”

  “看起来读读诵诵很简单,可经常性地利用这些民族文化精髓熏陶孩子,孩子的人格与智力必然会受到有益的启发。”2002年,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课。两年多来,从孩子们身上,学校杨校长已经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如今,每周一节的古诗文诵读课,最受孩子们喜欢。

  “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孩子们能够出口成章背诵古文经典,本身就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而且,遇到类似的生活情景,孩子们能潜移默化地把那些道理应用出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些古典名句成了孩子们衡量自我的道德标杆。”

  这话并非空穴来风。大明湖路小学的杨斌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班干部落选了,老师与他谈话,他却能说出:“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六年级三班的李孟思在评说乱吐口香糖的事情时,用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名言。在评论劣质奶粉事件的时候,六年级四班的鲁鸣柳则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师们反映,国学课中的一些经典名句,让孩子找到了评价自我、评价是非的“硬标准”。长此以往,对于健全孩子们人格,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有好处。

  国学到底怎么学?

  对于国学课,一些师生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在大明湖路小学举行的国学研讨会上,一名小学生就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矛盾,到底该信哪一个?类似的问题,老师们也提出了很多。

  对于古诗文诵读,专家各抒己见。

  著名评论家、诗人孙国璋认为,儿童时期的国学教育,应该注重读、写、背,如果每一句都要联系实际,有些未免太抽象,也很难操作。

  著名评论家、诗人桑恒昌认为,国学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天的一步两步,就是今后的千里万里。

  更多的专家则认为,古诗文诵读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文字功底,为孩子语言营养不良补了“钙”,让他们从小就打下坚实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印记。

  对于古诗文中的精华与糟粕,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刘心明教授认为,对于精华与糟粕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有些东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分清两者的界限,还需要老师们加以引导。但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这些将是孩子们一生的精神财富,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1998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中华古诗文诵读经典工程”开始在全国100个县推广。截至目前,中国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儿童“读经”工程,数百万名孩子从中受益。

  科技部研究中心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通过背诵古典诗文,73%的家长和87%的教师认为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近9成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了良好作用,94%的家长和100%的教师表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