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今日100岁诞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09:47 新华网

  周有光和陪伴了他十多年的“小电脑”。记者 施芳摄

  1月13日,属蛇的周有光整整100岁了。

  11日下午,我如约叩开北京后拐棒胡同一处朴素的寓所时,先生正安静地坐在一张老式的、略显斑驳的书桌前,脸上露出如孩童般明净的笑容。

  “我身体还好,就是耳背,你说话的时候大点声,说慢点。”先生一边说一边戴上了助听器。

  我们的谈话就这样开始了,我几乎是趴在他耳朵上说的,然而交流并不困难,他思路敏捷,每每说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话,让我这个年轻人自叹弗如。

  50岁,从经济学到语言学

  谈话从先生改行说起。1955年10月,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为期一个月的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

  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他连连说:“我业余搞文字研究,是外行。”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回答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消息传出,朋友们纷纷相劝:“经济学多重要啊,语言学可是小儿科。”“哪里需要哪里去”———凭着一份朴素的热情,在50岁的时候,周有光乐呵呵地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

  从此中国少了一位经济学家,多了一位著作等身的语言学家。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如今既藏有经济学家周有光的著作,又有作为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著作。

  说来难以置信,身为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却没有接受过一天专业教育。他在读大学时,上海正兴起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周有光觉得好玩,就写了一篇题为《关于语法问题》的文章,投给《语文》杂志,没想到不久后就刊登出来了。此后他便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汉语拼音化的研究,成为享誉中外的语言学家。

  83岁,“换笔”用电脑

  书桌旁,摆放着用花布包裹着的一样东西。先生指着说:“喏,写文章全靠它了。”小心地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台陈旧的WL—1000C中西文文字处理机。那是1988年4月,先生83岁时日本夏普公司送来的礼物。从此,先生便用它写文章、写信。

  高龄“换笔”之后,先生开始关注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输出问题。在他看来,汉语拼音输入法,不用编码,就可以输出汉字,值得大力推广。“改进电脑输入方法,效率可以提高5倍,这是件大事。”

  98岁,倡导“基础华文”运动

  周老的重孙周安迪在美国读小学六年级,会说汉语,却几乎不会书写。于是,在98岁高龄的时候,先生倡导发起了“基础华文”运动。在《提倡“基础华文”缘起》一文中,先生言辞切切地写道:全世界华侨估计有5000万以上,能否使华文简易一些,方便他们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多的华夏文化享受?可以设计一种简易的华文,作为进入华夏文化宝库的第一个台阶。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学者对先生的评价。当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先生保持了相当的冷静:“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想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临走时,先生拿了与他相濡以沫70年、于2002年先他而去的老伴张允和的遗作《最后的闺秀》送给我。那天是1月11日,离先生的百岁生日还有两天。

  周有光,著名语言文字学家。1923年—1927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解放前曾任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从事金融研究。他同时对语言学产生兴趣,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汉语拼音,1952年出版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1955年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该方案1958年正式公布。出版《汉字改革概论》、《比较文字学初探》等20多种书籍。(记者 施芳)丁聪为周有光夫妇画的漫画。(责任编辑:成岚)

  /图片:

  · 恋上安徒生········

  发表评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