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考移民吉林现象调查:谁抢了我的上大学指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10:48 新文化报

  ●高考政策没有适应人口政策的变化 ●出现“高考移民”的真正原因在于教育不公平 ●“封堵”“高考移民”治标不能治本

  新闻提示

  就像流动的水始终要寻找洼地一样,只要高考录取线存在地区差异,就会有这种所
谓的“高考移民”现象出现,而吉林正处于洼地处,自然吸引了来自山东、河南等地为实现高考梦来吉报考的“高考移民”们。

  调查实录

  通榆50名外省考生被取消报考资格

  本报讯(记者 于刚) 2004年12月18日,吉林省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报名工作开始进行,几天后,外地来报名的“高考移民”惹怒了白城市通榆县的一些考生家长,他们认为这种不公平竞争严重侵害了当地考生的权益。

  出现“高考移民” 家长反映强烈

  1月16日,记者来到通榆县,部分考生家长情绪激动地告诉记者,高考报名前几天,孩子说:“学校里突然来了一些操外地口音的学生,听说是从山东省特地来报名参加高考的。”这些话引起家长的极大关注。

  “据我们所知,这些外来考生是因为当地的高考录取线比这里高很多,才到通榆来报名;由于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可以为所在学校提高升学率,增加学校的知名度,所以各高中并不排斥这种行为。”一名学生家长气愤地说,“毕竟各高校的招生名额有限,突然多出来一些外地报考者,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我们本地的学生。”

  曾来过七八十名外地学生

  有二三十人被安排到各班

  通榆县有三所高中:一中、十一中和县蒙古族中学。

  17日上午,记者来到通榆县一中,高三学生丹丹(化名)告诉记者,报考前学校里的确来过七八十名操外地口音的学生,听说都是从山东来报名高考的,最后有二三十人留下来被安排到各班,听说现在已经都不来上课了。记者调查时其他学生也反映班上已经没有外来学生。

  随后记者来到通榆县十一中学,在高三·五班门口,一位男同学指着走廊上一位男生告诉记者,他就是从山东来的学生。这名男生告诉记者,他的确是从山东来的,不过他从高一下学期就在这里读书,户口也早就迁到当地了。

  记者拨通了家长们提供的电话号码,找到了一名曾在通榆报考的学生,他表示自己是山东某高中的高二学生,这次来报考主要是想感受一下考试气氛,但已经被取消了报考资格,随即挂断了电话。

  学校:当初他们都是符合条件的

  在通榆一中,副校长高太承认本校有十余名外地考生被取消了报考资格,但他否认了报考前突然有外地学生来报考,学校里的外省考生都是在本校就读过一年以上的,报考时也都持有当地户口等符合报名条件的证件。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排除有些学生在报考时造了假。

  教育局:彻底清查不合格报考者

  记者从通榆县教育局了解到,1月2日,教育局、县招生办会同三所高中的校长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首先由各学校自查,对不符合条件的或者存在问题的外地考生,将名单及户口复印件上报教育局,然后会同公安部门上网核实考生的真实身份。要求各学校在20天内彻底清除不合格考生,三所学校的校长当场签下了“军令状”。

  招生办:72人尚待核实

  17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通榆县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王宪辉主任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名单,名单上标明目前一中已查出17人、十一中21人、县蒙古族中学12人,共50人不符合报考条件,已经被取消报考资格。王主任指着桌子上厚厚的一摞户口本告诉记者,所有外地报考学生的户口本都在这里,除了被取消资格的50人外,还有72人的户口正等待核实,其中一中17人,十一中55人。

  王主任表示,已被取消资格的考生中80%来自山东,余下的来自河南,更有甚者,有七八个考生根本没来报名。王主任说,被取消的考生的资料他们已经上报到省招生办,至于他们是否能参加高考要看当地招生部门如何处理。

  白城市招办:

  如学校把关不严要被追究责任

  19日,记者与白城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取得了联系,工作人员称,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白城市的其他县(市)并未有类似情况发生。

  记者随后采访了白城市教育局的杨大伟局长,杨局长表示,像这种“高考移民”现象的发生考生本人要承担极大的风险,一旦被查出,已经录取的要取消录取资格,已经报名的要取消报名资格。

  他同时表示,通榆县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吉林省的报考工作提前,外地考生即使在吉林省被取消报考资格,还有可能回原籍报名,风险相对减少造成的,但教育部门对此类问题一向很慎重,如果学校把关不严将追究学校的责任。

  松原清理山东“高考移民”5人

  本报松原讯(记者 王小野) 19日,记者从松原市教育局招生办了解到,截至目前,松原市教育局共清理了5名不符合我省有关报考规定的山东籍高三考生。

  据松原市教育局招生办李主任介绍,松原市教育局从2004年12月18日至2004年12月23日对松原境内的非吉林省籍考生进行清查,有5名山东籍考生因不符合规定,已经被清退回原籍。另据介绍,松原市目前符合我省高考报考条件的外省考生有100名左右,他们多是父母在松原工作或是打工,符合户口迁入我省二年以上条件的外省考生,他们大多来自山东、河南两省。

  江城层层把关 “高考移民”望而却步

  本报吉林讯(记者 刘爽) 昨日,记者从吉林市招生考试办公室获悉,吉林市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严堵“高考移民”。

  吉林市招生办高考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规定,有资格报名的外地考生要在省招生部门特殊备案,层层把关,防止意外情况出现。他还告诉记者,目前吉林市的高考报名工作已经结束,没有发现“高考移民”的情况。

  吉林市毓文中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该校应届毕业生报名时除了户口簿之外,还需要本校的学籍。外省迁来的考生即使通过公安部门办理了户口,也会因为没有本校的学籍而无法完成报名。所以“高考移民”报考的惟一方式就是选择作为往届毕业生参加补习班,取得报名资格,这样一来他们在报考选择专业的范围就相对变窄,无法报考应届毕业生才能报的好专业。权衡利弊之后,一些“高考移民”也渐渐望而却步了。

  各地封堵“高考移民”

  新疆 全区在校高中生“编号”

  给全区在校高中生“编号”,规定各中学一律不准接纳非本校学籍的考生报名等。应届考生本人及父母必须有在新疆的常住户口,且户口迁入新疆的时间不少于两年;或者考生高中阶段在新疆就读3年并有学籍档案和会考成绩的方可报考。2003年新疆清退高考移民达2600余人。

  宁夏 2004年查出225名高考“移民”

  本人户口在该区落户且高中阶段在该区就读,但其父母户口不在该区的,只能报考区属院校;投靠亲友落户该区或户口空挂的不得报考。2004年高考前夕,共查出225名高考“移民”,并取消其报考资格。

  青海 173名高考“移民”被取消报考资格

  对符合高考户口政策规定的省外高中借读生实行注册登记制度。173名空挂学籍、“转户搭桥”和冒名顶替的高考移民,被青海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和省教育厅宣布取消2004年高校报考资格。

  内蒙古 本人不在本地居住不得报考

  父母不在本地、本人户口迁入自治区者,或本人和父母户口从外省迁入内蒙古、但本人不在自治区上学和居住者,不得报考普通高校。

  陕西

  常住户口未满3年不得在陕参加高考。

  贵州

  外省考生资格审查由各县(市、区、特区)招生监察办负责,并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管理办法。

  广西 本人高中在本地就读才能报考

  考生本人及父母在该区有常住户口,且本人高中阶段在该区就读的考生才能报考。

  调查反思

  “高考移民”拷问教育公平

  2005年吉林省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报名工作提前的“战略”,让部分“高考移民”不得不“放弃”吉林这一移入省份,但不排除,他们会选择移入其他录取率高的省份参加高考。

  “高考移民”·原因

  录取分数线、录取率的差异

  为什么会产生“高考移民”?因为有些省份高考录取分高,有些省份高考录取分低。在河南、山东考不上上级院校的,到我省就可能考进录取线,甚至可能上重点大学。为什么各地的录取分数会存在差异?除了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外,各地录取名额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河南、山东等外省考生将吉林作为移民参考地点,是因为我省的录取率高。”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南光哲主任介绍说,录取率和一个地区的高考人数、人口密度有关,河南、山东等省份都是人口大省,所以每年参加高考的

  人数相对就多,高考竞争更为激烈,录取率相对低。而比较来看,吉林的高考生不过十几万,而高校资源丰富,所以录取率相对高。

  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创收”

  一些中学缘何收录这部分“移民考生”呢?南光哲主任分析认为,部分学校正是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才接受“外籍考生”就读、报考的,因为从山东、河南等地来的“移民考生”学习成绩都很优秀,考入上级学校,甚至考取名牌大学的几率大。另据有关人士表示,不排除一些学校为了“创收”才违规收录外省籍考生,因为接收一个外来考生意味着学费等项收入。

  “高考移民”·影响

  “挤兑”本省考生

  “外省考生‘移民’到我省参加高考,对我省高考生来说,肯定是不公平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公室主任杨景云说。他认为,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的差别,高考录取分数线高的省份考生,总会向高考录取分数线低的省份流动。当地录取分数线高,就意味着考取上级院校或者重点院校的可能性小,而在吉林参考,考取理想院校就变得非常有把握了。

  “高考移民”·声音

  分数线不一致是最大的“不公”

  对于“高考移民”现象,吉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杨宝泉认为,全国各省分数线不一致就是对考生的最大不公平,从各学校每年的招生比例上来看,北京、上海等地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北京等地的学生从上高中的那天起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等待着那张必然到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同时他表示,虽然没有对所录取学生的资格进行查实,但不排除有在校生是“移民”到吉林的外省考生,在我省“投机”才考入吉大的。但只要学生不是因为替考等违纪原因,只要考生能在我省报名,并达到学校录取分数线,学校就将对考生进行正规的系统培养。

  “高考移民”·说法

  教育部:分数线统一怕“阅卷差异”

  高考录取分数线地区差异由来已久,正是这个地区差异导致了“高考移民”的日益汹涌。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2004年全国有527万考生参加高考,预计录取率为52%。但北京、上海、海南、新疆等地预测录取率超过70%。这些地方也正是“高考移民”流向的重点地区。

  现行的高等教育机构分配格局,特别是分数线的巨大差异,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要求全国统一划定分数线的说法,教育部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高考阅卷工作是分省组织、分省进行,在阅卷标准上难以一下子做到全部统一。”

  “高考移民”·清理

  查“高考移民”成“常规工作”

  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高招科科长韩永俭无奈地说,清理不符合规定的外省籍考生工作最早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每年高考报名,清理“高考移民”就成了“常规工作”。清理外省籍考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本省考生的利益。当然也没有绝对有效的措施阻止考生移民,这一现象在全国都存在,但我们会严查那些移入我省的外省籍考生,退回他们户口所在地报考。

  据韩科长介绍, 2005年我省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报名工作提前到2004年12月18日~12月23日进行,这一“提前”本是为有效控制艺术类考生的替考现象的发生,为各艺术类考生提前录取创造条件,但这一“提前”也令很多原打算到我省参加考试的外省考生“措手不及”。

  据介绍,从2004年12月23日高考报名的时候,我省就已经开始审核报名资格工作,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十分复杂。韩科长举例说,有的孩子是随着父母招商引资来的,这样的考生我们怎么办?有的地区正在扩大城镇人口,户口随便落,难道人家把户口落到这里来了,孩子高考却不能报名?所以他认为,“高考移民”这个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问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尤其是户籍管理部门。

  “高考移民”·政策

  一经发现一律取消报考资格

  按照吉招办[2004]55号文件,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参加2005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并且一旦发现在高考报名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一律取消考生的报名和考试资格,并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这里面有一条关于“高考移民”的规定:非随父母户口迁入我省不到二年以上者(2003年2月28日后迁入),不得报名参加2005年我省高校招生考试。

  另外还规定,因公长期在外省工作的职工及其子女,一律回户口所在地报名。凡户口从外地迁入我省的考生,(外省籍《居民身份证》号码),报名时除持本人常住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外,还须填写《高考报名资格审查表》;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报名,需持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民证》,在居留地的县(市、区)招生办报名。

  “高考移民”·“封堵”

  四堵墙层层过筛

  高考本身就是竞争,为杜绝外省考生来我省报考的“高考移民”现象,我省各级招办将继续加大对“外籍考生”的综合治理,以封堵“高考移民”,维护我省考生利益。

  外省籍身份证的考生在报考时,必须填写《考生报名资格审查表》,考生资格要接受报考中学、县区招办、市州招办、省招办的四级审核。经资格审查后,被确认为外省籍考生的,将由考生所在县区招办取消考生报名资格,清除报名信息,并将此意见通过文字材料送达到每一位被取消报考资格考生手中;这意味着,我省所有考生资格全部接受社会监督,对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外籍考生将坚决予以退回。

  “封堵”治标不能治本

  “高考移民”反映出:现行高考政策已不适应人口政策松动。有关专家认为:“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当地根据自己的情况预测需要多少人,并下达招生指标。过去这样做没有问题,因为人口基本是不流动的。可是社会在变迁,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就国家户籍政策而言,对人口迁徙的限制也越来越小。这就给异地报考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是,高考政策并没有适应人口政策的这一变化。”

  省招生办相关人士也认为,全国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高校资源不平衡,是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目前招生体制下,“高考移民”现象很难根治。这也是现行招生体制弊端,现在都是实行分省的招生制度,如果各高校自己招生,情况可能有所好转。但是要想根治,就目前的体制下,很难有效控制住。现在经济活动这么活跃,人员流动性那么大,户籍政策也在逐步放开,人家也不说考试来的,就是投亲来的。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人家进行限制。

  同时有关专家还认为:“高考移民”的真正原因在于教育不公平,在不公平的前提下再出台不合理的政策,只能加剧不公,而对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没有丝毫改变;限制报考地域、计划性分配招生名额的行为,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强行干涉,是地方保护,是在维护不公平的制度。限定外来考生只能报考本科第二批和专科(高职)学校的做法违背《教育法》。 ”

  “高考移民”客观上造成一定压力,促使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对“高考移民”的“堵”也增加了“移民”的成本和风险,“封堵”治标不能治本,“只堵不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本报记者 王宇 陈澈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