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热线(2005年1月24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0:28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

  浙江:一小学试行“借分制”

  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可以向老师“借分”,但要在下次考试成绩中扣除“借分”来偿还。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宁波江东中心小学部分班级试行的这种“借分制”做法,是在学
生和老师约定下进行的,一次借分最多不超过5分,所借分数在下次考试后还清。如果一次无力偿还,可以分次还清。点评:老师推出“借分制”,初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育艺术的特例值得赞赏,但大面积地推广就弊大于利。学生不能为学分所累,试行“借分制”,说到底还是盯在了应试教育的“一亩三分地”上,而把学生束缚在里面只会造成怪异的“借贷”关系。把重心放在此类“薄田”上,是很难在教育成果上取得全面丰收的。让学生寅吃“寅”粮,正视学习的真实成绩,远比在分数上绕圈子或“驴打滚”、强化学生的分数意识要好。

  哈尔滨:悄现“现代私塾”

  9岁的蔡佳良家住哈尔滨市动力区,和同龄的孩子不同,他既不用每天早起上学,也不用贪黑写作业忙考试。按照妈妈的设计,小佳良已经在家接受了近两年的私塾式教育。据家长梁女士介绍,小佳良的私塾启蒙开始于2002年3月1日。在此之前,佳良也曾在5岁时上过两个月的学前班,每天写字、算术都要家长看管,感觉孩子学习很痛苦。联想到自己10年寒窗,所学知识到工作岗位很少能学以致用,梁女士不愿孩子重走自己老路,大胆将孩子从学校领回,在家施教。点评:“现代私塾”的出现,其实也折射出一些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一碗水端平”式的公办教育,对那些更加渴望孩子成才的父母来讲,已无法忍受当下一些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二是各种各样的补课说白了也是另类“私塾”的现代版本,而补课“私塾”成风从另一侧面讲也是教师私心发作的反映。也正是对当下教育质量存在诸多的不信任,才有了类似小佳良母亲为孩子的“量身度做”和重新设计。但“现代私塾”须具备现代教育元素,否则的话,孩子被“现代私塾”完全“私有化”同样可悲。

  学生帮人占座月赚千元

  “我每天早上五点半在图书馆等开门,帮别人占座位,五元一个人……”一位姓张的考研男生告诉记者,他向同学收取的“占座费”每月近千元。北大社会学家夏学銮教授表示,如果学生将在学校图书馆占座作为赚钱的手段,则表明该学生思想品质存在问题,同时学校也是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点评:考研男生帮人占座月赚千元,虽有早熟的经济头脑,却缺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品质。学校图书馆的座位是公共资源,不是你画地为牢的私家之地,同是图书馆的阅览者,只能享受到有限的服务权利,而不可如此占有公共资源,损害其他阅览者的学习权益。把提高“上座率”的座位当做为自己捞钱的工具,看来考研男生占座占错了地方,如果还不把图书馆当做知识的殿堂而视为摇钱树的话,管理者就应该向他及时下“逐客令”才是。

  教育部拟取消对大学生婚育的限制

  近日,在北京大学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举办的“关于在校大学生婚育问题研讨会”上,来自教育部学生司的代表透露,在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将不提“婚育”二字。言外之意,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生育等将不再干涉。而目前,“禁婚禁育”的规定在各个高校比比皆是,许多学生,特别是在读女硕士、博士因此规定,不得不在受教育权和生育权之间作舍弃。点评:教育部不再提“婚育”二字,并不是意味着大学生就可以“早婚早育”,如果在学知识的年龄,“大专证”没拿就先拿到了“结婚证”,学士帽未戴就先戴上了“产妇帽”,就是对自己、对社会和家人缺乏责任的草率行为。保障大学生生育权,保障的是在读女硕士、博士和年龄偏大的学生的生育权,而非为所有的学生都意味着开“绿灯”。高校对学生负有管理责任,而对高校学生能否婚育,别忘了还有计生和公安部门等也负有连带管理责任呢。因此说“婚育”二字重千斤,在没有更好的生存能力挑起它之前,大学生还是别为教育部不再提“婚育”二字就过早地沾沾自喜了。·李辉点评·(来源:合肥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