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甘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回顾与前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4:49 甘肃日报

  (一)2004年的帷幕刚刚落下,一条鲜为人知的喜讯在甘肃教育界悄然传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各项验收工作全面展开。

  如果说,甘肃各级领导和教育界人士为这项工程倾注了满腔热情的话,那么,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生活在陇原大地上的父老乡亲。正是因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让千千万万身处高山峡谷、密林深处、大漠戈壁的乡下娃,能和城里的孩子们一样,有了最先进的
教材,最优秀的老师。所以,庄稼人才把它叫“民心工程”、“金牌工程”。

  “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就是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中心学校计算机教室这三种不同的模式,解决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水平落后、教育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

  一张小小的光盘,向大山深处释放出巨大的知识能量;一座卫星收视点,伸展开乡下孩子放眼世界的目光;一台计算机,奏响农村现代化教育的乐章。

  甘肃是个教育大省,也是个教育穷省。人们不会忘记,就是在10年前,还有多少山里娃在阴冷的窑洞里、土块垒起的桌凳旁、昏暗的油灯下,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课。今天,甘肃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刚刚走出泥泞和风雨,踏上平坦和光明的起点,依然面临着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资源不足的严重问题。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以较低的成本培养农家子弟成才,将大大有助于我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实现全省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多少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重视社会不公问题,而社会的最大不公,表现在教育上,表现在对教育资源的占有、享用和传播的严重不平衡上,表现在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巨大差距上。正是基于这种清醒的认识,国家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着眼点,开始实施这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

  (二)回首2004年,也是春风送暖、桃李欲绽的时节,根据国家的规划,甘肃省开始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项目建设投入资金10403万元,全面覆盖天水、张掖、酒泉、嘉峪关、金昌5个市的农村中小学,同时在已经完成“普九”任务的会宁、正宁、民勤、崆峒4个县区进行示范。

  或许是无意的巧合,或许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年,正是甘肃各族群众积极响应省委重大战略,全身心投入“发展抓项目”的开局之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的实施,如干柴烈火,在千里陇原燃起冲天烈焰。在“人人想项目、处处干项目”的滚滚洪流中,这项工程牵动的已经不仅仅是农村中小学和甘肃教育界的目光,而是有关地区各级领导的神经。省上专门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的信息化远程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各地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从工程论证、设备招标、建设进度、师资培训到资金拨付,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法,每一个点都要仔细检查,每一件设备都要认真比较,每一分钱都要反复掂量,节资率达到6.16%。

  走过春夏,走过秋冬。当2005年的第一声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这项被庄稼人誉为“民心工程”、“金牌工程”的事业,已经真正赢得了民心,挂上了金牌——全省农村中小学建成光盘教学点48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625个,计算机教室405个,配备计算机13810台。

  一台电视机,一台VCD播放机,一台教学光盘,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形式,以声和光的速度,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崇山峻岭再也无法阻断山里娃求知的目光。

  揉着渭水河畔的浓浓乡音,融进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秦安县西川镇吴川小学的语文课,把教学光盘中的现代内容与农村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老师讲得生动,孩子学得开心,枯燥乏味的课堂顿时变得活泼起来。

  “一面大‘锅’朝天扬,五洲四海到机箱,数理化学样样有,连着知识大海洋。”这是农民群众对卫星教学收视点的形象概括。

  肃州区泉湖乡四坝小学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信息闭塞,教师短缺,教育资源匮乏,长期困扰着学校的发展。

  卫星教学收视点的建设,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方法,改革了教学形式,转变了员工们的教学观念。教室再不是禁锢孩子们手脚的桎梏,而是开阔他们视野的窗口。从被动的“要我学”到主动的“我要学”,一根细长的天线,琴弦般地拨动着红领巾纯洁的心灵。

  被这颗“星”照亮的,岂止是农村中小学?在广袤的甘肃大地,处处闪耀着灿烂的“星光”。边远地区的农民借助远程教育信息网,可以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发布产销信息,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当计算机教室在城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的时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似乎还是个遥远的梦想。然而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家子弟手握鼠标,眼盯荧屏,在键盘上敲击出时代的乐章。

  2004年10月,“甘肃省首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示周”,吸引了近2万人的目光。马飚老师的整合课例展示,备受瞩目。但是谁会想到,这位崭露头角的佼佼者,是来自北道区甘泉小学的教员。

  计算机教室的建成,给了马飚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他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可视可听、易感知、易理解的优势,走出“一本书、一支笔,一部教案一学期”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新整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使他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而网络释放出的巨大的知识能量,使孩子们的视野顿时从故乡的山间小路延伸到天涯海角、四野八荒。只要一按开关,他们就能与任何一门课程的最优秀的教师面对面地交流。

  祖祖辈辈生活在渭河岸边的农家子弟怎么能想到,今天自己也能和城里的同龄人一样,在网络无限延伸的时空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诗人为此放声高歌:“鼠标拽动着求知的欲望,键盘敲击出理想的乐章,荧屏展示出多彩的世界,网络插上腾飞的翅膀!”伴着一张张光盘,一台台电脑,一部部电视机,项目培训工作也在全面展开。省上对培训的意义、内容及学员的管理、考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培训的范围、深度、广度统一安排、统一管理,分别对全省25个项目县的3030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不会上网,就要下岗,”“不会计算机,就要出课堂,”成了广大农村教师的共识。由于认识明确,思想重视,项目培训开展得扎实细致,卓有成效,得到了教育部的表扬,并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国家“三种模式”应用培训点,承担起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区424名县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

  (三)有人把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比作一团烈火,那么陇原儿女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古老传统就如浩荡东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才把这项“金牌工程”锻炼得如此光彩夺目。

  或许是古老的渭河唱不尽千百年重教兴学的民歌,或许是连绵的关山隔不断千百万求知若渴的眼睛,天水市的党政领导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责任和父老乡亲的重托。人类21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他们就启动了电教扶贫工程,短短4年,全市在360多所边远山区小学建起了乡村多媒体教学点。声与光、图与像,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城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全市小学语文和数学的双科合格率由62%上升到82%,初中6科的合格率由38%上升到41%。

  张家川阎家乡车古村小学,过去入学率一直不足90%,建立光盘教学点的2002年当年,入学率就达到100%。

  因为乡亲们觉得跟着“机器老师”,娃们能学来真本事。

  2004年6月,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天水召开。教育部负责人对甘肃的现代远程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甘肃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早,做得比较好,思路开阔,很善于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来做好这件事情。对于西部这么一个农业人口居多、比较贫困的省,能做到这一步非常不容易,甘肃能做到的事情,其他的西部省份都可以做到。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在甘肃天水召开这个现场会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这项工程实施之前,经济较好的河西走廊,很多农村中小学也开起了计算机课。

  2003年5月,全省第一个教育城域网和教育信息网站,在临泽县正式启动。全县8所农村中学和4所城区学校全部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临泽教育城域网的开通,标志着全县的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教育信息的交流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同时为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农村党员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材。

  从纸与笔走进光与电,从点与面走进线与网,农村校园网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在时空上的差距,大大缓解了城乡之间教育不平衡的矛盾。

  我们没有丝毫骄傲的理由。无论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还是在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上,甘肃都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资金的匮乏和信息技术人才的奇缺,又加剧了我们的困难。

  然而我们决不退缩。陇原儿女既然能以“学生苦学、老师苦教、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的毅力和决心,创造出甘肃农村教育辉煌的昨天,也一定能用坚实的臂膀和高超的智慧,创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美好的未来。

  现代远程教育正如一个匆匆赶路的先行者,一刻不停地奔向雪山,奔向大漠,奔向草原,奔向边寨……奔向一切有光的地方,有电的地方,有“星”的地方。

  现代化教育的光芒如初升的朝阳,正在冲破贫穷与落后造成的黑暗,照亮陇山渭水的每一寸土地。(记者 玄承东)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