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侠义有悖时代精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12:46 南方日报 | |
3月2日的《新京报》报道,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片段首次被选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里,同时被选入的还有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片段,二者合成“神奇武侠”这样一个单元。 于广大的“金迷”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以前,“拥金”或还有点底气不足;如今,“金大师”的作品入选高中语文读本,俨然文学正宗,则以后谈起金庸,自不妨气粗些 武侠小说作为中学生必修课是否合适,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金庸在武侠方面声名最隆,身上“中弹”自也最多。同一天的《新京报》说,早在2001年,教育部决定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改革,金庸的作品将入选,即引起各方激烈争论。此后教育部出面表示:金庸的文章不会成为学生的必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当时也表示,不会收入金庸的武侠小说。谁知道,不过是三四年光景,金庸武侠小说的命运就出现了逆转。 受众意见分歧较大的作品,不宜选入作为中小学生必读的文本,应是一个最起码的常识和最起码的原则。何况,目前也并无足够的证据表明人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评价要比三四年前更趋一致。主事者说,为武侠小说入选的问题,他们曾开过3次讨论会,参加人员包括大学教师、一线特级中学教师和编辑人员等。因此,我们不能说他们作出这样的决定是“草率”的,也不能说参会人员不够格,但中小学生教材变动之影响,不仅及于初中级教育之发展,及于中小学生之成长,也及于国民素质、公共价值之塑造。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只开3次讨论会是不够的,参会人员的构成也显得过于简单。 “必修课”者,不得不修之谓也。一个课程若列为必修,在学者则成义务。既如此,就应当给武侠小说成为必修课的理由。有论者以为,武侠小说中有值得弘扬的侠义精神。这是一个理由,但只是一个想像中的理由。司马迁写过《游侠列传》,但若他活到今天,就可能不写这样的东西,甚至也写不出这样的东西。寄望武林高手匡扶正义,与幻想“包青天”拯民于水火,在本质上并无不同,俱与时代精神相违背。而所谓侠义精神,到今天可曾有历史上的半点本真?有的只是侠义精神的变种:泼皮无赖气、哥们儿气、流氓气和匪气。还有论者以为,语文最讲“包容”。这又是一个理由,但只是一个大而化之的理由。而所谓“包容”,其本质与“捡到篮里便是菜”并无丝毫相通之处。 对基础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外行也不难理解。因为,事涉基础性教育的改革,不可不慎而又慎。具体到武侠小说入选高中语文读本一事,我的中庸之道是,既然不少人对武侠小说的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还存有疑虑,就不必匆忙将之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但又基于不少中学生都读过金庸先生的小说,则在必修课之外,也可以组织有兴趣的学生搞一个金庸武侠小说研读小组。这样做,我以为丝毫不损于人们对金庸先生的敬佩,也能达到尊重学生爱好、开阔学生视野之目的。 滕朝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