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就业难困扰学生家长 专家称专业雷同是罪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14:53 法制晚报

  本报讯(记者 李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在人才市场存在缺位的同时,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大学专业设置雷同、培养计划相仿。”在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上,代表刘新国提出,必须关注高校趋同化的危害,这一建议得到了几所著名高校负责人的支持。

  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刘新国认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不顾自身的历史与现实条件,追求“大而全”的格局,把大学文化的综合性不恰当地等同于专业设置的齐全性。

  刘新国说:“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全国500多所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而且越是办学条件差的,招生规模反而越大。与此同时,当前社会发展的很多领域,却不在高校专业布局辐射的范围内。趋同化倾向已表现出了危害性,致使大学毕业生人才市场整体短缺与相对过剩现象并存。即使扩招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也不是大得惊人,但部分毕业生就业难却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刘新国认为,高校评价体系趋同的危害也日益显现,笼统的评价体系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严重冲击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大学选聘教师时重文凭、轻素质等诸多问题。

  同行回应

  专业目录也是“元凶”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毛达如:教育部门制定的专业目录也是造成大学趋同化的原因之一。

  教育部为本科、研究生专业颁布了专业目录,目录内的学科必然引起各高校的重视,目录之外的,大学也无法招生。

  评价体系是根“指挥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唐晓青: 教育部门对大学的评价体系着重于数量统计,根据师资、学科点、招生量等排名,客观上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造成有的学校没有指导研究生、博士生能力,却仍往学位授权点挤,导致人才质量下降。

  学校不行“产品”肯定没人要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造成高校同质化倾向,与一些学校本身的办学理念问题有很大关系。

  有些学校不顾自身的条件与师资力量,只要是热门专业就一窝蜂似的办,这样势必造成趋同化。一旦社会发现这些学校不行,那么,它的“产品”肯定没人要,现在,有些专业已经出现这个问题了。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