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家长办特殊学校 专收儿童孤独症患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6:58 时代信报 | |
孤独世界 “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13个孩子双手比划着,5个老师围成一圈,孩子们嘴里哼出了声调各异的《小红帽》。 重庆市南岸区,怡丰小学内一间租来的教室里,启明星儿童培成发展中心的13个自闭 音乐结束,到了孩子们吃饭的时间。一个男孩的小玩具掉在地上,虽然伸手可及,但他却绕着饭桌走了一圈,蹲下身将玩具捡起来。 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把自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捡玩具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模式。 老师们遵循着孩子固有的节奏,上厕所,洗手,回教室,吃饭。“这是一个必须的程序,不能乱,否则孩子们不适应,”吴成平老师解释说。刚从重庆师范大学心理系专业毕业的她,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系统方法。 “这些孩子比来的时候进步大多了,”中心的游程老师说。她的孩子也在这个班上,之前,她不是老师,在一家公司里上班。但三年前,她无奈地发现孩子把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外人不可知的世界里。同学们都不喜欢跟她玩,老师也不怎么管,孩子可以在教室里任意进出。 五个家长办学 就这样,五个有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在看不惯正规学校对自己孩子的非理性待遇后,自发的办起了这个特殊的班—— 启明星中心。 但这个专门供孤独症儿童成长教育的机构在重庆显出了它的孤独。不大的规模,不多的资金,教育系统尴尬的定位( 至今这个班没有教育相关部门完善的手续)都限制着它的和谐发展。 家长们开始自己参与,摸石头过河,小心地开启这些脆弱、敏感的心灵。 马承曙,该机构的创立者之一,他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父亲。“发现孩子得病时,真的感觉到了绝望,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达不到一般孩子的水平,所以上学很成问题。社会对于这种孩子的接纳程度很有限,一般的人没有切肤之痛就不能体会作为这种孩子的家长、甚至是这种孩子本身的心情。” 国内没有先例 马先生脸上闪过一丝做父亲的对孩子的疼与痛。“办这个机构是相当困难的,由于教育界没有这种先例,所以手续至今都没有完善,但我们已经坚持办了近三年了。我们跑了很多学校,希望租用他们的场地,因为我们这些娃娃也需要和大家接触,好不容易才在南坪怡丰小学租到了,但5月就要到期,小学要扩招,我们可能要离开,再找地方又是件困难事。” 据游程老师介绍,这个机构的五位创建人每年都会无私地投入资金,哪怕是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已经没在这里读书了,他们仍然如此,尤其是马先生,他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没有在这里读,但他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来,关注着这些特殊的孩子。 现在,中心请到四名有工作经验的专业老师。 “看着很多孩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我很高兴。”游程希望眼前的孩子们最终能走出那个神秘的世界。 中午1点,是孩子们午休的时间。寝室就在教室隔壁,每个孩子一张小床,花花绿绿的床单,像童话世界。孩子们还有些兴奋,躺在床上并不安分,大叫的,用脚打床板的,孩子们顽皮的天性消耗着老师们的体力。每天轮流哄孩子们睡觉,然后看着他们睡熟,成了老师们的幸福时光。 孩子们还在酣睡,等待他们的是不是这春天刚刚抽了条的嫩芽? 相关链接 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最初称为婴儿孤独症,现今又统称孤独性障碍。它属于普遍性发育障碍。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和成年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发育障碍。以社会相互作用、语言动作和行为交往三方面的异常,以三岁前起病为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