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引起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12:28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根据《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是衡量今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还应成为普通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省教育厅要求,包括合肥市区在内的安徽省各课改实验区在高中招生时必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录取依据。近日,作为各地制定具体评价方案蓝本的“安徽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于近日出台后,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评价表”中一些具体评价内容在教育系统引起了较大争议。

  依照《评价表》的划分,各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将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维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其中每个维度均细化为多条“关键表现”,即具体的评价内容,如,公民道德素养维度有“了解省情、国情;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家乡的主要环境问题;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等“关键表现”;实践与创新维度细化为“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想像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关键表现”。学生的“关键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

  综合素质评价等级首次纳入高中招生录取依据备受各界关注,其具体评价内容更是牵动考生和家长视线。评价内容的可操作性、公平性如何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认可度,合肥教育学院附中郑善宗认为,现行安徽省初中综合素质评价表上具体评价内容总体比较客观、科学,基本能检验出一个学生初中阶段全面发展状况,但也有一些评价内容值得商榷,例如,“维护社会公德”对在校初中生来说未免脱离实际;“有建设家乡的愿望”和“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也难免流于空泛,且具体评价起来可操作性不强;此外,像“独立思考”、“想象力丰富”、“敢于质疑”等主观性很强的评价内容也可能会使评价小组难以把握好“度”。合肥50中张斌老师则认为,安徽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规定的评价内容就老师而言,收集和整理起来工作非常庞杂,现在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需要的一些记录可能没有留下文字材料,现在需要学生拿出初中三年的相关实证材料,肯定难免有疏漏,如“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典型表现记录”、“言行、习惯等方面的特例观察记录”等可能因当初没有有意识地去保留而留下遗憾。

  此外,张斌老师还担心,由于综合素质评价需收集学生关键考试的成绩和关键的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的有关证明、特长与获奖情况、自我描述、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重要人士),而以上材料的收集,必然有大量人为因素的干扰,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再次,评价内容品类繁多且有不同等级的划分,学校领导、班主任、课任老师和学生互评小组必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必然影响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秩序,此外当前的大班额教学模式也制约着评价的质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它是跟踪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长的过程性评价,不但对高中录取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初中及小学教育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然而,不少初中一线教师思考在实施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定、教师评定有机结合,但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还不够完善,想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必须做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诚信度,这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否则评价结果很难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特别是评价等级较低的学生,其家长可能会提出,评价有人为因素,影响公平公正。

  合肥55中教导处主任季剑鸣认为,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结果,同时将此结果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很好,能够真正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但他同时也认为在具体操作上难度较大。例如,五个维度的某些要素虽然可参考“关键表现”,但有的评价内容很难有个准确标准。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主观因素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最终评定等级,建议评价内容和标准还要明确、细化,同时,李剑鸣认为,上级主管部门还要对各档作出具体要求,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建立学生档案,真实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真正使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本报记者·

  (来源:合肥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