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对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点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12:28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使“全面发展”的概念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真正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注重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和多向,尤其是注重了自我评价的价值,改变了评价对象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评价对象的自尊和自信,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但是,正如其他的新生事物一开始总会引起诸多争议一样,对初中生实施综合素质评
价,笔者也存在以下的疑虑:

  综合素质评价说到底是一种评价,它还应该是一种教育过程,而不是一种盖棺定论式的结论,特别是对十四五岁的未成年人。从这一角度说,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该要慎之又慎,多一点专家色彩,少一些政府行为。

  在笔者看来,安徽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的许多评价内容是难以量化的。如“了解省情、国情”、“建设家乡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抵制不良诱惑”、“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等都是属于道德范畴的东西,对这些方面进行评价,作为一种旨在导向、激励、反思、调节的发展性评价措施,其本身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把这些内容的评定结果,与升学挂钩,赋予其选拔与淘汰的功能,可能会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一种“高利害性”的行为,稍有不慎,会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家长的质疑。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就是为了避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我们把综合素质评价表中五个纬度的近几十个关键表现同时都作为评价的必备标准,是否也只是增加了有限的几把“尺子”?那么,诸如爱迪生、霍金、雷锋等被社会公认的优秀人物是否也能经得起这几把“尺子”的衡量?

  过去的评价几乎仅仅就是一场或几场考试,评价的标准过于机械和单一,更多的是强调了学生的共性特征,忽视甚至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但是,从目前所见的各地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来看,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评价的内容概念性的较多,少数内容甚至偏于理想色彩。除了少数甚至极少数的所谓的“精英”学生能出具较丰富的实证材料外,会有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太多的有价值的材料可备。诚然,我们的教育虽不排斥“精英”,但更应该面向全体、面向大众。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

  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角度说,各地、各校的地域、设施、环境、氛围、办学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成长平台上出具相同的综合素质实证材料,教育的公平性难以体现。

  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来说,他们不反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身,因为探索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但是,仓促地把综合素质评价结论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老师们心存疑虑。因为他们毕竟缺少心理的准备、缺少经验的积累,我们的社会还缺少诚信的环境,缺少制衡的机制。

  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决策者反复斟酌、广大教师和家长倍加关注,其程度远远超过学校和教育部门面向学生的其他评价措施(如学生干部评选、“三好”学生的评比等),症结在于它的高功利性和高利害性。设想,如果有了足够丰富的优质高中教育资源,那么,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本属教育领域的再正常不过的工作,就未必成了社会的热点和焦点话题。(作者系合肥寿春中学副校长)

  孙叶青

  (来源:合肥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