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背景·含义·要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12:48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编者按: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理论和策略,成了广大中小学老师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何炳章同志最近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了专题文章。征得作者同意,本栏目将其陆续发表,请老师们注意研读。让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这是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并孜孜追求的一个教育理想。为此,近30年来,我力求以课堂结构改革为突破口,并结合实际,在教学工作的中观视导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近两年,我又具
体地提出了“引导自学”型的课堂结构模式,作为这个教育理想的实现形式,得到不少同仁的认同。同时进行了艰辛的实践,有了很大进展。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我们便不断地共同研讨,及时解决。其中提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切实提高课堂上分组讨论的质量。我感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事关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普及,事关我们“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所以有必要较为系统地讲一讲。尽管我最近挤出不少时间,翻阅了不少资料,也作了一些独立思考,但毕竟是“现烧热卖”;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指出来,便于进一步研究。

  一、了解合作学习的背景

  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大家知道,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对美国震动很大。美国人认为归根结底要从教育上找原因。于是,在以后的十多年中进行了以布鲁纳、布鲁姆等人为代表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进而人们又在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大面积提高质量的教学策略。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众对越战的异议日渐增多,使得原有的种族冲突和歧视问题日趋激烈。这样,在学校及其课堂上如何反对种族隔离,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与此同时,如何摆脱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局际,如何摆脱传统的评分制的负面影响,如何更为有效地分班(组)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也成了热门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应运而生,到了20世纪80年代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许多国家的中小学乃至大学。据称,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动机,形成较高水平的合作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改善合作小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有明显成效。因此,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美国有一位著名教育评论家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背景之一。了解这个背景,一是有利于我们认识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代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二是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教学改革也是一件国家大事的理解,从而提高我们推进“新课改”,搞好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自觉性。背景之二,合作学习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被介绍到我国的,90年代开始在一些学校被采用,但真正引起重视、得到推广,还是在实施新课改之后。2001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了解这一背景的意义在于:合作学习在我国已经不是一般的“理论引进”,而是一种“国家行为”。如果单从“引进”的角度看,合作学习来到中国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我们完全有结合国情、省情、市情进行创造性探索的必要,完全存在这种探索的广阔天地。背景之三,应当看到,在中外教育史上,合作学习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国,从孔夫子到陶夫子,都有合作学习理念的闪光和合作学习实践的案例,广大中小学老师也都程度不同地积累了自己的宝贵经验。了解这一背景,我们就不必把合作学习仅仅看作是一种“舶来品”,就不要言必称西方而照抄照搬;而要在虚心借鉴别人的同时,善于进行“本土反思”。也就是说,我们要破除神秘感,以自己的实践为师,不断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鲜经验。

  二、评述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就我所见,对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大体有以下四种较有代表性的表述:一是,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二是,合作学习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三是,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四是,“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协同努力的原理和方法。”后两种,是外国学者表述的。其中,一位是合作学习理论的开创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逊等人,另一位是杰克布斯等人。显然,一个是侧重于组织形式的角度说的,另一个是侧重于价值观角度说的。前两种,是中国学者表述的。一个是侧重于性质角度说的,一个是侧重于要素角度说的。我时常有这样的感觉,对某件事物如果不加定义,感觉或许还实在一些;一旦加以定义,感觉反而有些玄乎,以至难以“捉摸”。合作学习似乎也不例外。依据我的“捉摸”,合作学习既然是相对于个人学习而言的,是否能一针见血地抓住其“关键词”,就不会感到玄乎了。那么,合作学习的“关键词”究竟应当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三个同”:共同组织,共同任务,协同完成。试想,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组织,没有共同的组织,就无处合作,就没有合作的基础。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之所以要在一起学习,必然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没有共同任务,就无须合作,要合作也是盲目的合作。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既然要在一起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必然要有必要的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协作;既无分工又不协作,势必无法合作,合作学习只能名存实亡。如果打个比方,可用得上“同舟共济”。共同组织好比是“同舟”,协同完成好比是“共济”,“共同任务”好比是航行要到达的目的地。据此,我认为要定义的话,合作学习更为简洁的定义就是在共同的学习组织中协同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一步说,“三个同”的核心当是“协同”。协同者,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也。协同,意味着有明确的个人分工与尽责,意味着有密切合作的态度与能力,否则是既“协”不上去又“同不起来的,是不可能完成共同任务的。因此,就合作学习实质的把握和实际的运用而言,我们在“协同”问题上的文章无论怎样大做特做都不过分。此为一己之见,不知是否有助于大家比较准确地把握合作学习的定义或基本含义。(作者系教育专家、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炳章(来源:合肥晚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