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本科生每月600元 大学生就业遭遇薪酬困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10:22 新华网 | |
近日,在山东、河南的招聘会上,有企业打出“本科生每月工资600元,不包食宿”的招聘广告。有人调侃:“在北京和上海,很多家庭保姆都比这儿挣得多!”面对此现象,要不要给毕业生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就成了在网上被各界人士广泛讨论的话题。在一家网站上,短短几天内,这一话题就引来8000多份回帖。近日,上海又首次发布了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位。一时间,讨论愈发火爆。 新闻背景 现实 低薪招聘现象不容回避 采访中,很多人都表示,虽然600元招聘毕业生的现象属于个别事例,但低薪招聘毕业生的现象的确存在,毕业生薪酬一路走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毕业生求职遭遇困境 徐同学是北京一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还在为找工作伤脑筋的她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至今,她应聘了很多企业,目标职位从外企的行政工作变为企业的销售人员,期望薪酬也从月薪3000元下降到1500元。可即便如此,她也没能找到“婆家”。“我本来以为这样的期望薪酬就很低了,但找起工作却发现还有不少敢开低薪的企业,”徐同学说,“我就遇到过开出每月工资800元、不管食宿的企业。”据记者了解,有类似经历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毕业生薪酬一路走低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北京地区应届毕业生的月薪在1580元左右,较之前一年又有下降。而全国范围内,继2003年大学生遭遇就业难后,2004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将比去年降低25%至30%。还有报道称,200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起薪仅相当于2002年平均水平的60%左右,2004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仅相当于2003年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其中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50%以上。 探究 缘何出现低薪招聘现象 看来,低薪招聘毕业生的现象并非“耸人听闻”。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毕业生:借着就业难发学生财 “这分明就是趁火打劫!借着就业难的大环境肆意压低应届毕业生的工资。”一位毕业生语气愤慨。在学生眼中,正是近几年就业难的局面导致了企业低薪招聘毕业生的现象。 企业:毕业生自降身价也难逃其咎 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向记者证实,这的确与毕业生就业难的大环境有关。“对企业来说,选才面太大了,现在的求职者真成了求着企业找职位的人。”一位负责人说。另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现在面向本科生的职位常能引来研究生争投简历,而且有时研究生开出的期望薪酬比本科生还低,“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有进行人才储备和培养的考虑,但也有降低成本的意图。现在不少学生为求职自降身价,一些企业当然会顺势抓住‘机会’。” “求职招聘是双向选择,企业选求职者,求职者也在选企业。如果对工资不满意,求职者可以选择放弃,没必要为一份工作而委屈自己。”采访中,也有企业表示了这样的观点。 学校:不合理的用人观念在作祟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的王处长认为,低薪招聘毕业生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些企业还存在不合理的用人理念,他们希望通过压低毕业生的工资来降低企业成本。王处长建议学生,不能因为想找到一份工作,就不在意其他,“毕业生在这种低薪招聘的企业里很难得到好的发展。面对企业的招聘要求,毕业生要有辨别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钱伟也表示,工资水平代表着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认可程度,“大学毕业生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集知识、才能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低薪招聘毕业生,这说明许多企业对人才市场不够了解。” 有关部门:就业难是主要原因 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卢林认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难愈发明显,这也成了企业低薪招聘毕业生的重要原因,“之所以出现就业难,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尚未调整到位,不屑于做基础工作是内因,而1999年高校扩招后出现的社会同期产生的就业岗位少于学生增长数量的现象是外因。” 讨论 是否应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低薪招聘的现象引发了“要不要为毕业生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讨论。调查显示,35.8%的公众赞同出台这种标准,59%的人认为“没必要”。 赞成方 教育投资应有回报平衡点河南财经学院王继山教授算了笔账,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一般要投入15万元。大学生薪酬偏低,就是投资得不到回报,反映在市场上就会导致一些家庭认为读书无用,不利于提高全民素质。 制定标准引导毕业生走进市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张敏强教授认为,现在学生的期待和用人单位的薪酬存在较大差距。这有大学生期望较高、不理性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社会环境因素。大学生就业要走进市场,有关部门也应制定相关标准来引导。 出台标准填补政策空白过去都说学生爱挑工作,现在大学生扭转了观念,却得不到合理报酬。现在不少城市对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限定,但对大学生却没有相关规定。政策空白是出现大学生贬值的原因之一。 反对方 不能将毕业生特殊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表示,国家实行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对各地都是强制性的。它是以就业形式区分的,并非针对特定就业群体。也有人认为,制定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是为保障这一弱势群体,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谈判能力比农民工强得多,不属于弱势群体。 不能干预正常的市场行为钱处长表示,毕业生的工资标准是随着人才市场的调整而变化的,是市场调节的结果。王处长认为,从长远来看,界定薪酬不能违背公平原则,也不能违背市场规律。毕业生还是要以能力说话。 不能以学历确定工资标准 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如果专门为毕业生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则说明学历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首要标准。 网友热评 呼吁 保障毕业生的合理利益 就在各方还在为此问题进行争论时,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对1260家企业的部分2004年在不同岗位上工作已半年的毕业生的收入进行抽样调查,于近日发布了127个毕业生最新工资指导价位。 专家解读:指导价位有引导作用 苏海南表示,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约定性、指导性的,“指导价虽然不能与市场价完全一致,但它释放出这样一个信息:政府希望这样。而且这些信息是在对市场做了一定分析的基础上得来的,所以能起到引导作用。” 专家呼吁:给予毕业生公平价位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只是按行业和职位公布了工资指导价位,但没有针对特定人群的工资指导价位。是否会出台类似的规定,目前还不得而知。 卢主任表示,这种指导价位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在北京,低薪招聘毕业生的情况不是很普遍,因而北京市最近也没有出台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位的计划。但到必要时候,我们会有相关措施来保护毕业生的利益。” 卢主任也呼吁,对于毕业生,企业要给予公平和规范的工资标准,“大学毕业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不是所有人口都有的;这个群体的技能较为平衡,接受的教育、社会背景、学识、技能都在普通劳动力之上;毕业生年富力强,做事正当年,代表国家发展的水平。企业给予毕业生公平和规范的工资标准,这也体现出社会的公平。”(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