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考“移民”追踪:陕西考生操山东口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14:44 光明网-光明日报

  曹小凡 刘鉴强

  今年高考报名后,陕西铜川矿务局一中的高三学生吃惊地发现,他们面前凭空增加了200多名竞争者。年级原有的900多人,突然成了1142人。

  有知情人向本报反映,有人为牟取暴利、提高学校升学率,和“蛇头”串通,组织
一批山东、河南籍考生到铜川考试。铜川矿务局一中的这200多名突增的学生中,就有大量来自山东、河南两地的“高考移民”。

  这一现象不是孤立的。由于各省之间录取分数线有较大差别,高考移民这股暗流,正在高考前的中国各省间涌动。

  高考体检露出“冰山一角”

  3月26日早上,陕西铜川矿务局四中几百名学生在操场上排队等候高考体检,记者接到“高考移民”的线报后到现场调查。被举报的6个学生不和旁边的学生说话,显得很生疏。而他们聚在一起时,却用山东方言交流。在该体检现场的操场、厕所等地,也有不少学生操山东口音。

  体检后,这6名学生在两名成年男子的带领下经西安回到老家山东菏泽。

  几天以后的铜川矿务局一中高考体检中,这一幕再次出现。班级中平添不少陌生的山东口音“同学”,体检后他们同样匆匆赶回山东。

  记者在山东菏泽一中找到了参加铜川矿务局四中高考体检的张平(化名)。张平沮丧地说:“我知道你们会来的,上次去陕西时已感觉到你们在跟踪我。我知道我错了。”他承认,因为去年到陕西高考的学生很多,他也想试一试。

  在山东曹县一中,记者找到了另一位“移民”考生。他承认,他家向铜川的学校交了钱,“我爸不认识铜川的老师,不给学校交钱能报名吗?”

  2月23日,陕西《华商报》以“铜川矿务局一中冒出200‘高考移民’?”为题进行了报道,质疑200多学生的身份。稿件见报当日,铜川市教育局纪工委牵头成立了调查组开始调查。但后来的调查结论是:“1142名考生均符合陕西省高考报名资格审查的有关规定,尚未发现‘移民考生’”。个中缘由,铜川市教育局有关人员坦承,他们只能查验考生的身份证、户口簿等的真伪,至于这些证明材料是如何得来的,教育局无权调查。

  挡不住的“移民潮”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高考移民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向北京、上海等升学率高、分数线低的大城市流动。一是向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等分数线较低的边远地区流动。往大城市流动,往往要买房、投资才能迁户口,成本很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家长选择了后者。

  山东省菏泽市招生办主任杨子贤说,高考移民现象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而最近五六年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已经成为一种有组织、成规模的活动。据他估计,仅菏泽一地,去年高考缺席人数就有3000多人。在高考前几天,班主任几乎每天都发现教室里又增加了空位。建校102年的菏泽市一中,面对“高考移民”束手无策,去年有近200学生缺席高考,而曹县一中超过700人缺考。

  山东教育部门统计显示,2004年山东省高考缺考人数超过1万,比2003年增加685人。当地教育工作者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高考移民”。

  提起陕西铜川,山东曹县一中一位王姓副校长说,由于曹县学生在高考前大量向铜川流失,所以铜川在他们这里的知名度很高。

  如何对付“高考移民”,菏泽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直在想办法。

  最早他们从外地学来“公证法”。在高考前,学校和学生签订必须要在本地考试的合同,并在公证处公证。“第一年还有点效果,可到第二年,一些学生看到第一年违约的学生大摇大摆在外地考取好学校,公证书就成了废纸一张。”曹县一位中学校长苦笑道。

  接着,一些学校有了新招,开始收取每位高三学生500元至3000元钱不等的保证金,但因学生家长不断向媒体和纪检部门投诉,此项措施亦很短命。

  随后,一些学校又将高考学生的身份证、户口本和往届生的高中毕业证扣押起来,想以此留住学生。菏泽市教育局还规定,高考前没有正当理由的,不给学生办理户口迁移证明。但后来发现,大量的学生一走了之,根本不搭理这些证明——外面有人提供“一条龙”手续服务。

  高考前,班主任总是提心吊胆的,“他们像佘太君数儿子———越数越少,去年我们一个班主任发完准考证后发现有十几个学生没到,在考场外急得大哭。”菏泽一中教务处主任韩建华说,“学校按升学率考核老师,突然走了那么多学生,升学率上不去,奖金、晋级都受影响,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能不哭吗?”

  菏泽一中的一位领导说,菏泽市单县某中学为了杜绝学生外流,今年在报名前严禁学生外出。一天,突然一辆警车开到学校,车上的警察称要找一位学生,学校以为是该学生犯了什么事,立即将学生交给警察。当随后觉得不对劲到派出所要人时,才发现这个学生已经无影无踪。家长告诉学校,“不要再找我们孩子了。”

  谁在操盘“学生移民”?

  无论在山东还是陕西的教育部门,谈到“移民考生”这个话题时,都会提到“蛇头”。那么,谁是“蛇头”?

  记者听到一种未经核实的说法:蛇头一般是原本顺利通过“移民”到外地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外地参加工作,又回到家乡办理“高考移民”。菏泽市一中的一位校领导认为以上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这些人在两地都有一定的关系网,并且有经验。

  但他们藏得极深,很难查清。在菏泽市一中和曹县一中,一些学生在证据面前承认是“高考移民”,但苦苦哀求记者不要再追问,他们都表示:宁愿今年在陕西和山东都不参加高考,也不会说出是谁给办的手续。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高考移民都有双重身份,除了在原籍的身份户籍外,在外地的报考学校也有另一种身份,包括身份证和户籍,而且都是从当地的公安部门办理的。

  杨子贤对高考移民现象深表忧虑,他说:“高考移民由来已久,近几年情况更加严重。高考移民已经成为教育腐败的滋生地。”他了解到,“蛇头”收取每位移民考生的费用大概在5千至1万元,而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两三万元。

  菏泽教育部门曾尝试借助警方的力量打击“学生贩子”。2003年,菏泽市教育局、公安局联合发布《关于维护高校招生秩序制止我市考生违反规定到外地报考的通告》。通告称,一些中介人为牟取暴利对此推波助澜,致使菏泽赴外地高考人数逐年增多,此风愈刮愈烈。这不仅影响了招生秩序,也侵犯了边疆地区考生的利益,严重违反了国家招生政策。通告称,实行举报有奖制度,从源头上封堵菏泽“高考移民”。

  菏泽市教育部门承认,此举很难有效打击“学生贩子”,因为线索太少了。“高考移民”的各个环节都不会向外透露信息,有些家长即使被“学生贩子”骗了钱财,没有将孩子“移民”成功,也不肯报警,他们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

  记者打通告中的举报电话,发现已是空号。当地警方也承认,这个通告收效甚微。

  高考移民加剧教育不公

  “高考移民”像瘟疫一样,在山东、湖北、江苏等高分数线省份的校园里传播,移民成功的学生是最好的广告。同样分数在这些省里只能上大专,而到陕西、内蒙古等地就能上本科,这对学生来说诱惑太大了。

  目前,“高考移民”向多元化发展,起初主要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参加,现在变为成绩好坏都有,而且从补习生发展为应届生和补习生并存。

  “移民大军”直接侵害的是接受地考生的利益,因为录取名额一定,他们的加入占据了当地考生的名额。而这一数字是巨大的,“移民”到陕西的高考生有多少人,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有个数据是确定的:近年来,陕西参加高考的人数每年以4万人递增。这里面到底有多少高考移民,谁也说不清。

  一位铜川矿工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今年18岁,上学已经13年,在铜川的经济条件下,孩子读书每年平均花费4000元,13年至少花了5万元。而5万元他需要下井整整7年,而且不能生病,不能停产。

  西安工业学院教授郑升旭说,人生最大的不公平是起点的不公平,也即教育的不公平,而教育的不公平又集中体现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例如边疆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远远低于沿海和东部地区。正是为了补偿这一点,国家才在高考录取中,采取边疆和中西部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低于东部和沿海省份的分数线的政策。这样可以以后者的不平等来抵消前者的不平等,从而尽量达到一种实质的平等。

  他认为,“移民”考生既享受了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又要占有国家所给的资源补贴,同时排挤了应该接受补偿的考生,造成对公平与公正的践踏。

  对于怎么堵住“高考移民”,山东菏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只要接受地一方公示报考学生的名单,就能将这条路堵死。山东省教育厅规定,报考的学生名单在报名结束后要公示,以便学生及家长监督。

  曾有人建议铜川的学校和教育局应学生家长的要求公示报考名单,不过上述单位以“考生机密”为由拒绝公示。

  山东曹县一名中学校长说:“学校之所以接受大量的‘高考移民’,就是因为片面提高升学率和个别学校领导谋私利。”

  记者后记:调查中,记者始终处于矛盾中,如果山东考生的高考移民身份核实,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可能被取消高考资格,但如果不将事实披露,那对陕西考生来说更不公平。后来,许多山东的中学校长对记者表示,这些学生都在两地同时报名,如果因为报道而取消了他们在陕西的高考资格,那么,山东的学校仍然接收他们。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