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部应就公示加分降线考生出台规范细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00:10 红网

  据新华社报道,根据教育部近日制定的《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符合可“加分降线”投档条件的考生必须向社会公示,公示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负责进行,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享受相关项目分值。分值最多不得超过20分。(见2005年5月8日《中国青年报》)

  对一个高考生来说,在考场上多得一分,也许就意味着人生命运的转折。如果不用
考试,却又能平白加上20分,这是一个多大的诱惑?曾经就有很多人拜倒在这样的诱惑面前,闹出了不少丑闻。去年6月,媒体就披露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在西安市被“批量制造”的新闻,该市西铁×中去年一共327个高考生,国家二级运动员一共31人,也就是说,全年级将近十分之一的考生是体育尖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身份可以为考生加分。(见2004年6月24日《南方周末》)

  面对以往出现的类似高考加分丑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因此,今年教育部就开出了“向社会公示”这一剂良药。那么,这剂被人们寄于厚望的“良药”能否真正做到“药到病除”呢?对此,笔者感到一丝担忧,在此就一吐为快了。

  此前,我们见过太多关于公示的新闻:干部任用要公示,城市规划要公示,物价涨落要公示,教育收费要公示,购买经济适用房也要公示……然而,这样的公示是否产生了效果,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举个例子来说吧,北京市去年1月份就购买经济适用房进行公示,让公众监督其销售和让真正的低收入者享受实惠。然而,这项公示制度实施近10天,举报量却为零。(见2004年1月20日《北京青年报》)这还只是“小儿科”,更让人们感到气愤的往往是另外一些情形:规划公示贴出来不到一天,工程便开始动工了;干部任用公示贴出来,批评信虽写了不少,但干部照样任用;……就这样,公示制度被严重歪曲了,成为了一场又一场所谓的“公示秀”。如此一来,不仅难以达到公示的目的,甚至还可能导致群众的更加不满。

  “公示”原本是一项好的制度,为什么会失灵呢?其实,“公示秀”频频上演,究其原因是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制度。也就是说,谁垄断了解释“公示”一词含义的权利,谁就控制了公示的效果,谁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导演“公示秀”:在一个小角落贴一张风一吹就掉的纸是“公示”;在一个无法登陆的网站上发一则公告是“公示”;在一家发行量少得可怜的报纸上登一则通知也是“公示”;……此外,在公示的时间长短、内容详略,范围宽窄等这些事关公示效果的事项上,他都可以任意发挥,群众对此显得无可奈何。2003年5月初,广东省委组织部对15名地厅级党政“一把手”领导干部拟任职人选进行公示,以征求党员、群众和单位的意见,却把公示时间选在“五一”假期,即4月30日至5月6日。此后虽然有“好事者”对此表示异议,但也不了了之。(见2003年5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具体到此次教育部要求符合可“加分降线”投档条件的考生必须向社会公示,我们发现规定中根本没有就公示的具体操作细则以及公示应达到的预期效果加以说明。规定中说公示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负责进行,这无疑意味着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完全有权利垄断“公示”的解释权,将公示的内容、范围等朝着有利于自身的一面进行。如此这般,笔者担忧此次公示仍难免再次成为“公示秀”。

  那怎么办呢?其实,要保证公示效果,必须增强公示的可操作性,对公示的对象、内容、时间、范围、形式、步骤、程序等进行必要的统一和规范。笼统地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对象要明确,内容要统一;二是范围要广,形式要活;三是步骤要一致,程序要规范。至于具体的细节,例如对举报人进行奖励等,相信倡导公示制度的专家们比在下更在行,在此就略过啦!

  为了让公示制度早日不再只是一种宣传性的政治口号,不再只是拿出来“秀”一下的新型形式主义,笔者建议教育部就公示加分降线考生制定具有完善操作程序且具有法律效应的规章制度。(稿源:红网)(作者:龚文颖)(编辑:潇湘行)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