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占GDP的4%是否科学 免费义务教育是必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4:04 新华网

  事实:江苏究竟给教育投了多少钱

  据了解,2001-2004年间,江苏教育经费投入不但稳处全国第二位,而且随着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还在逐年增加。据财政决算统计,2004年全省一般预算教育支出263.6亿元,比2003年增长23.8%,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1.6个百分点,达到了国家法定的“三增长”要求。目前,江苏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
比例是1/5强,江苏的这一比例略高于美国、日本、韩国同类发展时期(人均GDP1000~3000美元)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水平。江苏的GDP全国领先,但由于经济结构和财政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江苏的人均财政收入、可用财力并未在全国名列前茅。

  据介绍,江苏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水平在全国位次一般在第14位左右,而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和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在全国的位次大致排在第7位,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排在第10位左右。后三项指标的位次明显前于第一项指标,可以充分说明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发展各项事业中所秉持的“教育优先”政策。此外,如果把地方政府对高校校区建设的各种政策性扶持和各级各类学校依托政府信誉所发生的融资性教育投入计算在内,则江苏实际的教育投入总量要大得多,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在全国的位次也还要前移。衡量:

  “占GDP的4%”不完全科学

  财政教育投入占GDP4%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水平,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此来要求衡量一国之内的一个地区。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这样规定的:“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经费,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

  结合江苏的情况,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偏低,并不意味着江苏财政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从全国来说,可以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来衡量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4%的比例规定也正是就全国而言的),但不一定适用于一个地区。首先,一个地区的GDP数额大,并不等于其可用财力必定比其他地区多。GDP是按属地原则统计,而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政收入是按中央、地方级来统计的,况且按照国家财政体制规定,经济较发达省份还要将自己的收入上缴中央一部分。也就是说,江苏GDP创造的财政收入有相当部分为国家作了贡献。

  去年江苏财政总收入实际入库数为2216亿元,上缴中央818亿元,另有418亿元社保基金是企业职工的“生活费”,“动不得”,算下来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只有980亿元左右,即使加上中央返还的部分也就1000多亿元。在这有限的财力中,按照国家规定还要负担“三农”、科技、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各项重要的财政支出,就此而言,去年对教育经费投入的260多亿元,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已经超过20%。其次,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的GDP对财政收入贡献率不一。江苏GDP和财政收入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用财力不是很高。

  我省苏北还有不少县(市)的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只有4%左右,需要省里通过转移支付帮助解决困难。2003年,江苏省GDP总量是上海的2倍,而同期一般预算收入只是上海的90%。一个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高低与其教育投入力度的强弱并不一定成正比,与其教育发展水平的优劣并不一定成正比。2003年江苏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1.89%,而西藏高达9.67%,后者的经费中有不少便是中央通过集中经济较发达省份的财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资金。另外,现行财政体制统计教育经费投入时仅含了预算内拨款,没有包括一些教育基金以及对校办产业的减免税扶持等。因此从全国看,可以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的高低来衡量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大小,但用这一比例来衡量一个地区财政教育投入力度并不完全科学。

  现状:经济薄弱地区教育投入充分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适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和农村税费改革新形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治本之策。针对我省经济薄弱地区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能力的确较弱的实际情况,“以县为主”的体制并不意味着县级承担了全部的教育经费。在我省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实际上实行的是管理以县为主、经费投入省县分担的机制。省财政近几年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补助力度给予支持。2004年,省级财政对困难县(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总额已从2001年的26.23亿元增长到了54.06亿元,其中60%用于教育。此外,2001年至2004年,省财政共筹集专项补助经费13亿元,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等工程。到2002年底,全省全面消除了中小学危房;到2004年底,全省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十五”规划。在多渠道经费投入的有力支撑下,这两项任务都得以提前一年完成,在全国各省区中是领先的。

  举措:今年教育大手笔投入一连串

  据悉,今年全省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将有增无减。1月份全省“两会”期间,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表明,将“以解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为重点,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民生方面,对教育问题的考虑紧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之后,表示将“突出支持困难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2005年全省财政年初预算安排“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支出94.72亿元和55.28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数分别增长36.97%和42.38%;省级财政新增安排1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帮助经济薄弱地区正常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省标补贴,占这些地区应发资金总量的63%,用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安排专项资金6.5亿元,帮助经济薄弱地区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实施“校校通”工程;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向经济薄弱地区的56万名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用于资助2万名困难家庭初中应届毕业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该项举措自去年开始,每年1万名,明年投入将增到6000万元)……

  将来:“免费义务教育”是必然选择

  有人慨叹,“九年制义务教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因为学生尽管无需交学费,但仍需交纳杂费、书本费等多项费用。按照江苏的“财力”,是不是已经完全有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了呢?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同时,《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又明确,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因而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从发展趋势看,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必然选择。但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涉及到体制、财力在中央到地方各级如何合理调整、分担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需要有一个深入调研、科学决策的过程。省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相关调研工作。从实际情况和实际工作的层面看,国家和我省的免费义务教育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宣布,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普遍实行这一政策。我省则在今年就在全省对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这实际上也就是首先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快报记者郑春平)(来源:现代快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