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同城借读一校空挂上百学籍 教育局:将采取措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09:56 龙虎网

  【龙虎网讯】临近中考,争取计划外扩招成了大多家长努力“钻营”的目标。还有一部分家长,则把目光瞄准了一种特别的途径:借读生。

  在南京,高中生“同城借读”是一种特殊的招生现象。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借读,因为这些借读学生不跨市。它又不同于扩招生,因为没有线下二十分的限制。正是这些“便利条件”,它受到家长们的格外青睐,并从个别现象逐渐扩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省里的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借读中并没有“同城借读”这种形式。而南京市教育局也正在着手加强这方面管理,并酝酿政策逐步淡化和取消“同城借读”。

  记者调查

  A家长:“曲线救国”上名校

  鼓楼区某中学学生的家长刘女士最近告诉记者一个“小秘密”:女儿在班上的学习水平只是中上等,但是自己却有把握让她进入该区一所重点名校读高中。

  刘女士的女儿蓓蓓今年读初三,即将到来的中考让全家人为报考学校开了几次“家庭会议”。蓓蓓所在的学校在鼓楼区算是中上等,她的学习成绩也总是排在班上一二十名的位次。刘女士很清楚,以女儿的成绩考上重点名校是不可能的事。想要争取计划外扩招,线下二十分估计也不够。这次“一模”女儿只考了520分,更让刘女士坚信了这一点。于是,她想起了“借读”这条路。

  刘女士坦言,自己和该区某重点名校的领导关系“很硬”,这也是走“借读”这条路的必要条件。经人点拨,她对接下来该做的事已经成竹在胸:中考录取之后,先找一所三类学校挂个学籍,再到那所名校作为“借读生”报到上学。这样一来,虽然学籍不在名校,却同样可以享受名校、名师的优质教育。

  业内人士透露,南京像刘女士这样打“如意算盘”的家长每年有近千号人。除了想上好学校的,也有一些家长不想让成绩较差的孩子上职校,想通过“借读”的形式走上普高路,因此,除了名校,一些二三类学校甚至民办学校的高中都有类似的“借读生”。该人士表示,“同城借读”可以说是“普高热”以后的新问题,特别是从2002年高中入学高峰到来之后,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B薄弱学校几百学籍空挂

  “同城借读”首先要解决挂学籍的问题,而挂学籍的学校往往都是一些生源不足的三类学校。据业内人士称,南京市有两所学校就因为“专挂学籍”在圈内颇有名气,它们分别是板桥中学和栖霞中学,每年“接待”的此类学生都有好几百号人。而在南京市加强相关管理之前,一个学校能“挂”到千把人。

  这学籍是如何“挂”上去的?记者决定以家长的身份进行一次暗访,于是拨通了其中一所中学的电话:

  “我小孩今年中考,想在你们这儿挂个学籍,可以吗?”

  “可以呀,我们这儿每年都有不少人来挂学籍。”

  “我应该办哪些手续?”

  “你首先要和想上的学校打好招呼。中考录取以后,如果你没考上那所学校,可以到我们这儿来交点钱挂个学籍,然后我们开证明到你想上的学校,你就可以办借读手续了。”

  “挂个学籍要交多少钱?”

  “需要交第一年的学籍费,一共1300元。”

  “那我中考填志愿时需要填你们学校吗?”

  “最好不要填。如果被我们录取了,就不好转了。而且占用了我们的招生计划,最后又不来,我们开班也成问题,而且妨碍了其他想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入学。你最好直接来挂学籍就行了。”

  该负责人还热情地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每年的分数线就是普高线,去年只要470分便可以进来了,所以对挂学籍的学生分数要求也这么低。此外,为了满足更多人上普高的愿望,他们每年除了招生计划之外还能争取到一些学籍计划,这些计划多数最后都是弄来挂学籍了。据其透露,该校这几年每年来挂学籍的人少则两百多人,多则三百多人,其流向一半是到县中,而在南京“同城借读”的也占到一半的比例。

  针对这一现象,栖霞区和雨花台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均坦言,这两所学校属于二星级学校,生源状况不佳,办学层次较低,通过“挂学籍”的确有实现经济效益的成分。但家长们想让孩子上好学校、上普高的愿望可以理解,而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帮助更多人实现这种愿望,社会需求如此,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要规范这方面的管理。

  记者了解到,原来南京挂学籍的学校还比较分散,现在慢慢集中在个别学校,主要和教育的布局调整、不少弱校被兼并、整合有关。

  C重点名校人情钞票两不误

  “同城借读”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目光都是盯着重点名校。但因为南京市严控借读生的招生比例,每所学校允许招收的借读生比扩招生还要“稀罕”得多,因此最后能够“挤”进去的都是最有“能耐”的家长。

  “实在是头疼!”南京某重点中学教务处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按照5%的控制比例,学校每年可招的借读生只有20人左右。这么点名额,前来“争抢”的却都是不能得罪的,令学校取舍难上加难。一般来说,教工子女要优先解决,此外,一些有协作关系的单位不能得罪,加上其他的人情“条子”,20个名额很快就瓜分一光了。

  据了解,南京重点高中的借读费一般在三万元左右,和扩招费等同,除此之外,学生按常规还要交学杂费。而和扩招生不同的是,借读生不受线下二十分的分数限制,一般达到普高线就能进去。比如一所名校的录取线是570分以上,从理论上说,这个学生考470分就可以进去。正因为此,“借读生”的名额才尤其诱人。

  业内人士称,按现行政策规定,借读生须回学籍学校参加高考,其成绩的统计也直接算到学籍所在学校的“账”上,因此名校在接收借读生的时候也少了一层顾虑。该人士透露,早在南京市限死借读生招生比例前,有的名校通过扩班来增招借读生,多的时候甚至有两个班的学生学籍在外,未免有“捞钱”的嫌疑。

  D借读名校效果有多大?

  家长拼命削尖了脑袋把孩子送进名校借读,其效果如何呢?南京某名校教务处负责人坦言,从入学成绩来看,这些学生都是垫后的,而且有的和统招、扩招进来的学生差一大截,学习自觉性和能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不仅在跟上大部队上较吃力,而且在学习的推进率上也难有大的起色。

  家长林先生去年千托人万托人把孩子送进一所名校借读。谈起孩子的学习,他大摇其头:“进去时倒数第一,现在还是倒数第一。”林先生说,原指望进名校后孩子学习习惯会好些,现在看来好像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了。“听说他们学校上课有时只讲前面一二三,后面四五六都让学生回去自学,孩子哪能跟上这种节奏?”

  据了解,考虑到学生层次问题,南京有的名校已经开始把借读生的录取分数控制在扩招线下十分。即便如此,业内人士称,借读生上名校的前景仍不看好,从本科达线率来看,名校也不过在70%左右,这就表明进了名校考不上本科的学生大有人在,毫无疑问,借读生一般都在此列。

  E借读生难免受歧视

  因为借读生的学籍在外面,一些学校在借读生的管理上难免会有疏忽,甚至存在歧视。

  记者了解到,借读生入学后,南京市很多重点中学的做法都是和其签个协议,对其行为表现作出要求,一旦违反规定,便送回原籍学校。对此,学校的说法是:借读生的行为习惯、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对那些三天两头旷课、上网吧、谈恋爱、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学校只能将其退回原籍。对此,不少借读生家长提出异议:凭什么只和借读生签协议,这种做法是对借读生的歧视。

  此外,由于借读生的高考成绩不列入借读学校的统计,一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对借读生要求不高,甚至听之任之。而在班级的活动、评选等方面也有少数学校存在歧视。

  业内人士认为,因为是学校的“边缘人”,借读生的心理状态尤其值得关注。

  南京逐步消灭“同城借读”

  据南京市教育局中教处副处长尹刚介绍,对于“同城借读”这种现象,南京市教育局正在酝酿政策逐步淡化和消灭它。而在此之前的过渡阶段,南京市教育部门也在着手积极规范相关的招生管理和借读生管理。

  “同城借读”是“土政策”

  记者经调查发现,和现行的江苏省学籍管理规定对照,“同城借读”似乎没有合理的依据。

  在省教育厅制定的学籍管理规定中,“借读生”这一项主要指外来人员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并没有在本市“同城借读”的说法。省教育厅基教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借读应该是到与户籍相对应的学区范围之外的另一所学校读书。比如小学新生、小升初招生都按户籍划学区,学区之外可叫借读。南京城区的中考招生是打通的,因此“同城借读”和真正意义上的借读有差异,其实质还是交钱择校。

  业内人士指出,省里的学籍管理规定制定的是宏观的政策,而各市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因为社会上存在这样的需求,“同城借读”在南京和省内其他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市便应运而生了。

  借读生审核今年收归市里

  据介绍,为规范借读生的招生管理,从今年起,相关的审核工作由区县收归市里。一旦发现有违规招生行为,一律不予放行。

  记者了解到,往年借读生招生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主要有三类。一是不按分数线招生。按规定,借读生必须达到普高线,而一些民办学校在揽生源时却含糊过去,明明只能够进职高的学生却进入了普高序列。第二类是重复录取。有的考生已经被某个学校录取,但是个别民办校看好该生的成绩,利用相关的优惠条件将其吸引过来,并为其补办录取手续,搅乱了招生秩序。第三类则是公办校的违规行为,录取时因为各种关系出现了违反政策的做法。

  尹处长表示,以前区县审核时,相对较松,难免有浑水摸鱼的现象。今年收归市里后,将严控审核标准。

  歧视借读生将记录在案

  对于借读生的管理,南京市教育局也有了进一步规范的措施。据尹处长介绍,他们要求每个学校能善待借读生,并将其作为评估学校的一项内容。

  有的学校看借读生没有本校学籍,就和借读生签“君子协定”,如果行为表现不好,就将其退回原籍。据了解,教育部门并不提倡这种做法。“学校应该善待每个孩子,尊重他们在校园的时光,对每个孩子尽心尽力。不管是在籍生还是借读生,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据介绍,今后如果有学校对借读生有歧视等情况发生,将被书面警戒、记录在案。

  将逐步淡化“同城借读”

  谈到“同城借读”现象,尹处长说,对于这种求学渠道,南京市教育部门的态度是不支持,尤其反对那些和统招生分数悬殊太大的学生借读。目前,市教育局正在积极研究对策,探讨有无解决的办法和今后的去向,最终目的是想逐步淡化和消灭“同城借读”现象。但是由于社会需求的多重性是实际存在的,一步到位很难做到,因此现在仍然是过渡阶段。

  同城借读一校空挂上百学籍 教育局:将采取措施

  作者:王晶卉

  (来源:南京晨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