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专家建议高校设“非物质遗产”专业保护传统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0:4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7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由中山大学“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专家论坛”日前在京举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专家们以我国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为中心议题,就关于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海内外有关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经验和动向、关于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和田野作业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首先,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问题。2001年我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去年我国加入了国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每两年一次,我国已有昆曲和古琴艺术入选。本次会议介绍了非物质遗产的演变来历、申报情况,澄清了一些误解。

  有些学者提出要在高等院校设立“非物质遗产”本科专业的设想,认为这样既可促进高校文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结合,又可促进高校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学科的转变,并对课程设置及毕业生的去向都提出了建议。与会者一致认为,高校科研所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起更大的作用,高校科研人员要走出书斋,到民间去,将民间艺术形式提升到知识的体系。有些戏剧专家还呼吁抢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一些民间戏曲剧种,提出对一些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剧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对剧种传承人也要给予保护,以使优秀的民间艺术得到保护,不致于消亡。

  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中山大学“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下辖的全国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设有传统戏曲、口传文艺与民俗、非物质遗产保护对策三个研究方向,由康保成教授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该中心在研究发展方向上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道路,上承老一辈学术权威王季思、董每戡、顾颉刚、钟敬文等在传统戏曲、民俗、民间文艺研究方面取得的诸多优秀学术成果,下开戏曲文本、演出形态、口传文艺、非物质遗产保护等多个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近几年对昆曲、潮剧、琼剧、藏戏、傩戏、目连戏、皮影、傀儡戏和客家山歌与山歌剧、神话、史诗、市民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苏丽萍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