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考九大学科临场技巧“大公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13:31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编者按高考就在眼前,紧张难以避免,是因为并非每个考生都“十项全能”,所以高考不仅是智力和耐力的考量,更需要借助“四两拨千斤”的巧力来取得成功——即掌握科学规范的答题技巧。在近临考试的这几天,本报记者特别为考生准备了“备考营养大餐”,集中邀约合肥七中高三教师传授各学科的临场答题技巧,以助各位考生在考试中发挥更出众,成绩更加胜人一筹。·蒋勇·

  语文

  高考临近,语文作为第一场考试,在高考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心态平稳。答题中肯定会碰上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考生要做到“难易不惊”,心态要平和稳定,不能患得患失,焦躁不安。总之,要“每临大事有静气”,每个细节不大意。2.要细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3.安排好答题时间,做到心中有“时”。如遇难度较大的题目,一时难以解答,可暂时绕过,等做完后面的试题再回头细想,不要“流连徘徊”,影响整体时间的安排。4.答卷上字体要规范、工整、美观、清晰,大小适中。除此之外,答题过程中也要注意答题的思路及技巧。如实词虚词选用题。做此类题要有语境意识,把握具体环境气氛,注意特定情景和处境,先易后难;存同求异,仔细辨析细微差别,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成语熟语使用题。做题时确切了解成语熟语的整体意义,不能从简单的字面意义去理解,如“万人空巷”意为家家户户从巷子里出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不能理解为寂静的环境。同时也更要理解成语熟语中关键语素的意义,如“相濡以沫”不能简单理解为互相帮助,通过“沫”可知此词是“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除此以外还要关注成语的词性,感情色彩,适用对象及范围,以及成语的引用义、比喻义。病句题。做这类题要有敏锐的语感,要运用语法知识分析语句,运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抽出主干进行检查,再对“枝叶”进行检查,病句除了常见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毛病外,还要注意一些其他小细节:①否定词的运用,尤其否定词加反问句。②两面词,如“能否”、“是否”、“有没有”,注意这些词使用上的对应。③关联词,注意其搭配和位置。④介词的搭配不当和介词的丢失。科技文的阅读。答题原则是首先整体把握通览全文,明了信息,搞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内容是什么,然后确定答题区间。对于前三题答题时要扣住题干,明晓所问问题,问原因就找原因,不能选现象,问作用就找作用,不能选原因。对于最后的推断题,可以运用你自己的生活常识去印证你的理解、推断、想象的正确性,但前提是,一定要依据文章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总之要认真读、仔细找、细比较、深思考。文言文阅读,要从整体上全面、系统、透彻地把握文意。在初读文章、粗知文意基础上,结合读题来补充修正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对文言实义词理解,应把具体词放入具体环境中去贯通文意。文言虚词的意义一般指词的意义和用法,应特别注意,有些词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同;有的用法相同,可意义不同。对“翻译文中句子”的试题,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将关键词和关键句式的翻译落实到位。翻译方法有“留”“换”“补”“删”“调”,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选择方法,“因意而译文”,不可生搬硬套。词歌鉴定题。对诗词的题目、注释万万不可忽视,它们常常是开启鉴赏之门的钥匙,回答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以下五点:要理解意象,把握情感;二要读懂关键,明了“诗眼”;三要联系背景,知人论诗;四要理解典故,把握主旨;五要借助术语,规范答题。文学作品阅读。阅读题大多“因文设题”,所以解答时也要“因文解题”,从文中寻找答案。阅读时可遵循如下步骤:①纵观全篇,辨明文体,把握主旨;②理解脉络,划分层次(注意总起句、总结句、过渡段等标志性的语句、段落);③分析题干,吃准题意。“作者认为”“你认为”“针对第几段”“联系全文”这样的词眼在阅读时要好好把握;④检索范围,准确摘取。(有时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⑤综合分析,全面考察;⑥先拟草稿,写全写顺,扣住题意,表达准确,答题规范,条理清晰。语言运用题。这类题在高考中花样百出,在做这类题时,要把握各种题型要点,掌握技巧,遵循规律,熟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各种常见修辞的特点,根据具体语境和要求进行实际语言操作。作文。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做好审题立意第一步,立意要准、要新、要深,接着选择你认为最擅长、最易写成功的文体形式,然后组织材料,素材要鲜活,有时代气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作文表达要立足通畅,可巧用各种修辞,“在朴素叙述中融进丰厚底蕴,在行文谋篇中输入情感血液,在理性思辩中高扬人文精神,在名著使用中浸透书卷气息,在连词缀句中尽展修饰魅力”。·合肥七中黄粟·

  数学

  一、考前准备:高三学生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在知识上已经基本定型。在考试的前两天,须注意的是,不要再做题了,要做的事情是:1.必须记住的公式、定理、概念,是否记熟,有的拿不准的,比较难记的东西,不妨默写,验证一下。2.回忆几年来尤其是高三总复习中所解答过,老师强调过的一些典型例题,解题技巧。应该说,各章各节,各类分支,都有许多模范的经典习题,要牢牢掌握。例如2003年理科的第(19)题,求单调区间,马上就要想到求导和对a分类讨论的问题,又如2004年文科的第(18)题,立即就要想到对分子进行配方,以下即可迎刃而解。其实,高考中的数学考题,绝大多数在平常的复习练习中、模考中,我们都遇到过,可以说,有章可循。3.最近几天,首先要注意身体健康,心情绝对要好,良好的心态是顺利拿下高考的必要条件。尤其现在数学考试是下午,一定要调理好大脑思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进入数学“角色”,减轻压力,轻装上阵,才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数学水平,而且完全有可能超水平的发挥。二、临场应对:当考生拿到试卷后,一般不要急于动笔,应该花两分钟通览一遍全部试题,看清题情,力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稳操容易题、常见题、中档题,发挥“门坎效应”,当信心倍增,思络流畅时,见机攀高,最后解决难度较大的题目,具体说来:1.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解选择填空题时,能用特殊值法就用特殊值法,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以帮助思考答题。不能做的,临时想不到的要果断地跳过去,确保节约时间,拿下有效分。2.先同后异,先点后面,先高后低。高考考题中一般说来只有三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先同后异是指数学科同分支的题目,同类型的题目,可以放在一起思考,如解几中的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解决它们,思考的方法、路线、知识点是相通的,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减轻考场压力,保持大脑有效的精力。先点后面是指解答题大都会分解成若干小题,呈先易后难,逐步升华的境界,我认为各大题前面的小题,考生是能够做出来的,应该先做,能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这也是我辅导学生的一贯做法。先高后低是指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尽力地拿下自己能解决的分值较多的题目。解答题目前不外乎分为六大题型:三角题、概率统计题,函数求导题、立体几何题、解析几何题,数列题。解决大题,审题一定要细心,一定要看清题意,已知什么,该求解什么,形成整体认识,进而找到解题线索,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计算题应当确保运算准确,一次成功,讲求规范地书写,讨论题要注意总结,即综上所述……函数题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定义域,三次方以上的肯定要求导,立体几何拣你会用的方法去解,一般说来,都要画一个附图,以便看清其中的数量关系,等等,最后,特别要提醒的是,理科考生,如果看到有N+的题目需要证明,应该想到数学归纳法。·合肥七中唐祥德·

  英语

  1.考虑周到,准备细致。考生在离家去考场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量想全、想细。例如:检查好要带的证件、2B铅笔、小刀、擦皮。若天气热,最好带一条湿毛巾。若带茶水或饮料,连放在什么位置都要想好。一般情况下,一定要放在离试卷和答题卡较远的地方,以免万一打翻弄湿答题卡等。若天气不好,带上雨具。要留足从家到考场这段路程的时间,不能按平时,要考虑万一塞车,也不会迟到等。2.注意考试时时间的分配。英语试卷的最大特点就是分量重,阅读量大,相当一部分考生都会感到时间有点紧。因此考试时,时间的分配是至关重要的。既不要过分“恋战”,也不能老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试卷一发下来,就要按要求填、涂好姓名、准考号、座位号等;然后,不要急于答题,而要浏览一下试卷,看看试卷有几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几小题,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当答题铃响时,开始答题。一般先做听力,这是统一的。听力过后,把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然后再做其他题目。建议大家按试卷的顺序往下做。遇到难题时,作必要的思考,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仍做不出,就应该先放一放,接着往后做,待把整个试卷中能做的题目都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再去攻未做的难题。这样才能确保该拿到的分数都拿到了,即使难题未做完,也不亏心。最怕的就是:难题未做出,容易题又无时间做!3.认真涂好答题卡。英语试卷,标准化题目最多,也就意味着要往答题卡上涂的题目最多。几乎每年高考都会出现答题卡未涂完、错涂、漏涂等问题。在此,我建议考生在考英语时,最好是做完一大题,就把该大题中的所有小题所选的答案涂在卡上后,再做下一大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到最后集中涂,万一时间不够,手忙脚乱导致错涂、漏涂,甚至涂不完,就得离开考场。·合肥七中程双远·(未完待续)(来源:合肥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