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当校纪遭遇国法:拿什么惩罚你,作弊的大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16:37 南京报业网

  【东方卫报报道】 东方卫报记者 王蕾

  新 闻 背 景

  因在一次考试中夹带纸条,南京一名大二女生遭到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的处分。该学生不服学校的处分将学校告上法庭。日前,江宁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并作出一审判决撤销
南方摄影学院关于开除该生学籍和勒令退学的处罚决定。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类似的案件正呈上升势头,且判决结果多为学生胜诉。作弊大学生们纷纷通过打官司的方式讨回学位,使得校纪遭遇法律尴尬。

  大学生告赢母校重返课堂

  今年20岁的王同学是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摄影学院一名大二的学生。在今年1月12日的期末考试中,王同学因夹带与考试有关的纸条进入考场,被监考老师发现,随即被“请出”考场。王同学该科考试成绩被计以零分。这个学期开学后,学校以王同学违反考试纪律和校规为由,对包括她在内的5名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的处分。对学校的这个处分决定,王同学感到非常委屈。她告诉记者,她在学校一贯表现良好并无作弊“前科”,现在仅因一个小过错就被开除,她不能接受。她还提出,学校作出这样的处罚,在法律上并没有依据,她请求法院判令学校撤销对她的处罚决定。庭审中,南方摄影学院有关负责人指出,学校的处罚于法有据,即教育部于2003年下发的《关于严肃考纪的54号通知》以及该校根据该通知制定的考试纪律。同时,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此类纠纷不应属于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该案的主审法官认为,高校虽不是行政单位,但其对学生违纪行为作出处罚,可视为特殊的行政行为。王同学作弊的行为没有构成“情节严重”,学校作出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的处罚决定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作弊学生打赢官司有先例

  案例一:南京审计学院一名1999级女生,大三期中考试时夹带纸条进考场被监考老师发现,学校遂认定其作弊而对其作出留校察看处分。2003年6月25日,这名女生毕业时,南京审计学院据此决定不授予该生学士学位。此案去年2月在一审法院开庭审理,一审法院判该学生败诉,后该生不服诉至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南京审计学院制定的《考试规则与考试违纪处分规定》中,未将夹带纸条列为作弊行为之一;而该学生对学校处分决定进行申诉后,学校并未及时复查,导致学生丧失申诉权利,后学校据此不给这名女生发学位证书,缺乏事实依据;南京审计学院依据《省学士学位授予管理办法》、《南京审计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暂行办法》中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限制条件不给学生发学位证书,但国家相关规定中未规定不授予条件,因此其相关依据条款与上位法冲突,最后法院终审判决认为学校取消该生学士学位依据不足,应重新审议。案例二:去年2月,南航学生白健化名因违反考试纪律,受到校方严重警告处分。而去年年底,又因考试夹带纸条作弊,受到留校察看处分。今年6月,白健毕业。可是,学校虽把本科毕业证书发给了他,却拒绝向他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原因是,该校《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受行政记过以上处分,或考试作弊的,都不授予学士学位。2004年8月,白健将母校告上法院,状告学校行政不作为,并要求学校授予其学位。白下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学校虽有权制订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但不得超越法律授权范围。而是否有过考试作弊记录和是否受过处分,并非《学位条例》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授予学位的条件。因此,该校因王强作弊遭处分而拒不颁发学位证书,缺乏法律依据,判令该校重新审核这名学生的学士学位资格。

  判决后学校仍拒发学位证

  显然,上述两个案件的胜诉让许多未能获得两证的学生看到了希望。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前两个已判决的案子有着出奇一致的结果,学校拿到判决书后,学位委员会仍决定不给学生发学位证书。南京市审计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审收到终审判决后已就此问题重新进行了审议,学位委员会依然认为对那名已毕业的作弊女生不应发放学位证书。接到判决书,南航学位委员会也对作弊学生是否授予学位进行表决,结果,25人委员会23人反对,因此,作弊学生再度将母校告上法庭。在南审案与南航案中,法院的判决实际上已经指出,学校不给学生发学位证书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但学校拒不执行使法院判决产生了执行难的问题。白下区人民法院行政庭一负责人说,关于作弊学生能不能拿到学位,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法院会按照行政法规定判令维持或撤销学校的审核。另外,学生拿不到学位能不能告学校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以往教育纠纷都由教育行政部门内部处理。日前,最高法院已经出台一部新的司法解释,把因高校招生、学历证书发放、学生退学等发生的教育纠纷首次纳入了行政诉讼范畴中。

  学生学校为何动辄法庭见

  据了解,目前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按诉讼范畴上看分为两大类:一是民事诉讼,比如学校服务不到位的、缴费收费发生纠纷的、在校期间学生被伤害的、学校管理设施存在瑕疵的、学校对学生监管不到位的;二是行政诉讼,比如学生因故不能获得两证的、学生违反校纪校规被处分的。在民事诉讼中,学生和学校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法院在受理和审判中不存在难点;而在行政诉讼中,目前法院受理的案件主要是那些学生要求学校颁发两证的案子,对于学生不服学校处分而状告学校的案子,法院一般不予受理,因为学校根据《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和《学生奖惩规定》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处分,属于行使学校办学自治权的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具体的行政行为,因此也就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学生状告母校在行政诉讼范畴内,准予立案的范围是非常狭小的,那么近两年间,此类案件为何会急剧增加呢?有关专家认为,原因有四:一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无两证很难就业,因此一些未能获得两证的学生就不惜一切代价状告母校,目的就是想通过诉讼重新获得两证;二是学生法制意识明显增加,突破原有学生告母校“大逆不道”的传统观念,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毅然挺身而出质疑学校的一些制度、规章;三是学校体制改革中,自身的一些规章制度没有跟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没有很好的接轨,甚至相抵触,给学生状告母校找到了空间;四是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缺乏公开性、透明性,特别在学生入校时没有交代清楚,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给学生状告母校留下隐患。我市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会主席则更为直白地告诉记者:“学生频频状告母校,学生是无奈而为之,说实在的谁愿意行这种‘大逆不道’之举呢?但目前我们的教育环境、校园环境还缺少一种浓郁的民主与法治氛围,校园的一切规章制度,都是由校方说了算,甚至由个别领导说了算,在处理学生违纪违规事件时,往往不能做到透明公开,没能给当事学生充分的申辩机会。依法治校在一些高校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付诸行动。”

  高校该如何处理作弊学生

  考试是公平、公正地检验人才、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而作弊则破坏了这种公平、公正,一方面使“学”有识、“才”有能的人失去机会,另一方面则使那些“学”无识、“才”无能的人有可能得逞。毫无疑问,作弊不可纵容。于是有人不免担心,学校惩罚作弊学生到输了官司,此风一开,会不会让那些有作弊想法的学生更加胆大妄为。那么,面对学生作弊,高校能做些什么?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吴卫星认为,当学生作弊时,学校首先可将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不准正常补考;其次,可以根据作弊的具体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的处分。当然,学校在作出处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否则,同样可能会因为程序违法而败诉。3月29日,教育部发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将15年未修改的旧《规定》来了个大变脸。针对高校内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问题,新《规定》第五十四条用很大篇幅增加了学生考试作弊和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者可予以开除学籍的规定,并细化了可开除学籍的作弊行为种类,如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当前高校诉讼案中,由于学校对一些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引起的纠纷占相当比例。由于旧《规定》在此方面缺乏具体的条文,学校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依据是旧《规定》中“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而纪律处分从警告到开除学籍分为6种,学校对作弊情节轻重的界定缺乏明确依据。但是,学生作弊违反了最基本的诚信道德和学术准则,为维护“象牙塔”的公平和正气,必须对作弊行为加以严惩。新《规定》有关作弊惩治条款的细化,必将有力地保证学校处分权的实施,同时也将限制学校处分权的滥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但是,能否因为学生作弊就取消他的“受教育权”的争论可能仍将继续,依法治学、依法治校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弊“三尺之冰”谁来解冻

  大学生作弊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近几年随着各类考试的增多,考试作弊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认为,作弊是极不道德的行为,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其他学生的利益。也有人认为,“不能把作弊的责任简单地推给学生,也不能简单地把作弊归结为学生的品质问题,学生作弊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问题,学校、老师都有责任。”清华大学一教授曾坦言:“考试就是知识搬家,从书上搬到大脑,再从大脑搬到考卷。”对一些仅需要了解其基础知识和一般情况的学科,有什么必要非得进行枯燥乏味的考试呢?同时也有人认为社会评价体系就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作弊。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考试分数高就能得到家长和邻居的表扬,自我价值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种只看分数的浅层评价本身就是对那些因为一次考试发挥不好而又埋头苦读的学生的彻底否定。此外,用人单位的“学历论”、“证书论”也加深了作弊行为的泛滥。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生之所以作弊,与知识点枯燥难记和考试的内容直接相关。考试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是运用能力,造成了作弊盛行。这便涉及到了教育的指导方向问题,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还是创新型的人才。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培养的同时,也应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解决学以致用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编辑 晨光)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