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名师何以荟萃十一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13:49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把人才引进来、把人才留住、让人才更出色,合肥十一中校长张国正的“人才经”换来了新面貌:他担任校长8年间,除一名教师因住家离校太远调离外,再没有一名教师提出调动要求,学校还引进了40多名高学历、高素质教师。

  张国正1997年担任十一中校长,当时学校基础建设薄弱,一批骨干教师纷纷离开,教学质量和教学声誉都不是很高。张国正意识到,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这其中起
主导作用的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进人才成为迫切要求,他把眼光投向合肥以外的地区。

  有次在外地开会,张国正和一位黄山的老师同住一个房间,通过交谈,了解到这位教师是省教坛新星,各方面素质都不错,当即表示愿意把他作为人才引进到合肥来,并热情邀请他到十一中参观。这位优秀的教师就这样被校长亲自“领”了回来。

  学校的生命是教育质量,决定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把教师素质提高到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高度,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为了占领这一制高点,张校长领导的一班人,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近年来从外地引进了四十多位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原有的教师队伍。他们中有省市级教坛新星;有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的优胜者;有一批有硕士学位的高学历教师;有成果突出的破格提拔的全市最年轻的高级教师;有德高望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今年,该校又从蚌埠二中引进了历史高级教师、省优质课教学大奖赛一等奖者徐明玲和另外两所学校的高学历优秀教师。

  另一方面,加强对本校原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师德建设”和“师能建设”为抓手,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博采众家之长,拨专款用于教职员工的培训、交流,所有教师不培训不上岗。近年来,几个专科学历的教师通过培训,全部拿到了本科学历,十多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该校还实行导师制度,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缩短成长周期,让他们一年入门,二年得法,三年出成果。同时加强校内交流,定期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开展优质课评比,总结得失,共享成果。

  张国正衡量“教学人才”的标准有三条:有过硬的教学本领、优秀的师德和奉献精神。说起来简单,要让教师们都能达到这三条,这对校长的管理水平就提出要求。张国正笑言自己有两招:一招“刚”,一招“柔”。

  “刚”是指坚持严格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开展良性竞争机制。学校对教师进行分科评教,推行岗位竞争、岗位成才、岗位奉献和岗位激励机制,把工资与工作量、工作绩效紧密挂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形成了基本工资、岗位津贴、课时津贴和“园丁奖”四项结构工资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柔”指一方面关心教师生活,解除教师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负担。另一方面注重提高教师素质,每年拨出8万—10万元,用于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费用。

  正是采取了这些措施,十一中锻造了一支品位高、业务精、能力强、有特长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现有的130多名在职教师中,其中有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有省内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有省市级教坛新星;有合肥市课堂教学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有具有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学研究骨干;有一专多能的特长教师,有各级学科竞赛的优秀辅导教师;有一支素质优良的优秀班主任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特、高、中级职称相搭配。教师学历合格率100%。2000年,该校作出决定:到2005年底,校内将淘汰专科学历教师,如今已提前达到了目标;到2010年,高中任职教师中的硕士学位教师要占20%。

  ·记者·

  (来源:合肥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