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13岁女生因择校费服毒自杀专题 > 正文

学生母亲写信为因择校毁了孩子童年而自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0:52 北京青年报
学生母亲写信为因择校毁了孩子童年而自责(图)

孩子八年来取得的各种证书铺满了满满一床。本报记者程铁良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巨大资金投入、孩子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家长的“全程陪护”……一位母亲昨日致信本报描述了孩子“小升初”过程中的种种辛酸与泪水——

  昨天,一位家长和她的孩子将三封信送到了报社。在她写给本报和她与孩子相互写的信中,讲述了她们为躲避“电脑派位”而择校的经历。为了能让孩子考上好初中,几年来,带着孩子奔波于英语、钢琴、数学等各种训练班,挣来了一大把证书,却使孩子在八年里没
有休息过一个周末,她为此深深自责。现将信件原文刊登如下:

  编辑同志:

  您好!看了贵报的《小学生背不动大书包 拉杆箱轰隆隆进校园》一文感触很深,孩子的负担之重是你们无法想像的。看着我孩子在八年时间里获得的几十张证书,我感到是我毁了孩子的童年。

  八年了,别提它了

  “小升初”实行电脑派位作为教育改革的实施,从1998年开始至今已经整整八个年头了。该项措施取消了统考,通过电脑派位孩子就近入学,它旨在减轻学生的负担,实行真正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然而8年的“电脑派位”已逐步演变成各类拔高考试、家长大显神通的历程,“小升初”已成为每一个有小儿郎的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

  为了躲避六月的“电脑派位”,早在一、二月份家长们便开始抛重金、施权术、屈尊严四处挖“门子”;为了躲避“电脑派位”,孩子们小小年纪便开始踏上了漫漫求学路。孩子们没有了假日,没有了童年,每到周末,马路上随处可见父母们领着背着大书包的孩子们四处求学的身影。看看严寒酷暑中站在学校门口的父母们的身影,就知道周末静悄悄的校园里又有多少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假日。一些孩子在家长的软硬兼施和重点初中的强大诱惑下,懵懵懂懂地迈进了“奥数”的殿堂。家长们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学校参加“奥数”班的培训,有些家长更成了学生们的“全程陪护”。

  有专家指出,国际上每年举行的一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发现人才,二是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在参赛的人群中只有百分之五的智力超常的儿童适合该数学,而真正能冲到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而言,“奥数”的确挺难,但为了抓住这块“敲门砖”许多家长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

  张女士是某出版社的编辑,为了让孩子能上个好中学,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为陪孩子上奥数,她每天上班就拿一本厚厚的习题集,近一寸厚的书不知被她翻了多少遍,几乎每道题她都做了一遍。她忧心忡忡地对其他家长说:“没办法,现在学校就认这个,我宁可下岗也要帮孩子把‘奥数’攻上去。”

  一位党校的教师与张女士有着同样的经历,他陪孩子做遍了所有的习题,目标明确,就是看准了“奥数”这块“小升初”的敲门砖。

  笔者看到: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具备更多的特长,为孩子在一天报了多个“特长”培训班,周六当一个瘦弱的女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急匆匆地冲进将要关闭的学校大门,孩子的母亲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是上完少年宫舞蹈训练班的课赶过来的。”中午,“奥数”班快下课时,女孩的母亲早已捧着“肯德基”在门口翘首以待了,因为她还要带这孩子去赶一点半的钢琴课,孩子的午餐只能在出租车上用洋快餐来解决。

  有人直言:要想躲开“电脑派位”,奥数、英语、特长一个都不能少,这些除了孩子要有超强的体能外,还需要父母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据了解,参加奥数班一学期大约需要500元至600元,孩子通常要从小学三年级或更早开始训练,寒暑假的费用还需另付,这样四年的奥数学习需8000元左右。

  钢琴班(一对一),每节课的费用约为100元至150元,孩子学琴一般从五岁开始,就以每两周学一次琴来计算,几年下来约需2.5万元。

  剑桥英语学习班,每考一级约需1000元,三级考完约需3000元左右。

  仅以上几项笔者粗略估算了一下,至少需3.7万元。这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负担。尽管如此,许多家长还是倾其所有,培养孩子综合发展,因为不少家长认为:与其几年后花大钱找路子、托关系为孩子上学头疼,还不如把反正要花的赞助费提前投入到孩子的培训上。

  然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孩子更可怜,从小学二年级,甚至更小就开始了永无尽头的奔波,看看孩子苍白的小脸,疲惫的双眼,你就会知道孩子有多累。谁说我们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是这种考试制度逼得我们不得不抱,孩子太辛苦了。当人们指责今天的孩子高分低能的时候,难道不应该从我们的教育制度中找找原因吗?孩子小小年纪就要承担如此重负,他们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连孩子的天性都丧失了,哪里还会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其他技能呢?

  谁忽悠了我们的孩子

  今年小升初的孩子与往年相比似乎更多了些磨难。

  先是1月4日教委叫停“迎春杯”。“迎春杯”是与诸多“奥数”竞赛如:“同方杯”、“资源杯”、“华罗庚杯”、“希望杯”、“圆明杯”、“成达杯”等齐名的赛事。它于每年春季举行,有不少区、校均有自己的集训队,一般从二、三年级开始培训学员,五、六年级进行筛选。本届的筛选工作从去年12月18日、25日、今年的1月2日分三次进行,入围考生可进入集训队参赛。

  自从实施“电脑派位”后,不少初中示范校把奥数水平作为一个重要标志,曾有不少学校将集训队名单上获得名次的学生全部接收,且一分赞助不收。因此,不少学生家长对此次竞赛十分看重,但是当今年孩子们连元旦都没有休息,积极参考的第二天,北京各大媒体曝光“迎春杯”违章操作,被相关部门“叫停”。一时间,所有的考生迷失了方向,实指望几年的奋斗就指这一锤定音,没想到考是考了,可没有了结果,且有些“奥校”连个证明也不给,家长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咋考了仨星期都没人叫停,偏偏孩子们辛辛苦苦考完了才有人发现违规了呢?

  于是,不甘心的家长又开始四处打听寒假期间把孩子送到各校办的“衔接班”,可刚上了几节课,又遭“封杀”。

  接下来便进入了“小升初”真空期。家长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探,连各校的中考开放日上也聚集了不少一头雾水的小学生的家长。

  终于,4月4日《2005年北京市小学升初中办法》才千呼百唤始出来。人们注意到政策中的两大变化:一是择校正常化,二是初中入学综合素质测试得到合法身份。于是,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奋斗。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据相关资料显示:今年“小升初”的入学方式主要有四种,各区县有所不同,西城区部分学校首招英语实验班;朝阳区开办了“奥运志愿者实验班”;崇文区、宣武区的一些学校取消了电脑派位,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测试后择优录取;海淀加测综合素质,近1.4万名的小学毕业生可通过11种途径进入初中……

  为了挑选好的生源,各校对考生进行了五花八门的加试:

  一位重点校的负责人说:“学校准备了多套考题,在考生报名时采取随即抽取的方式”;

  陈经伦中学则是当考生办理加试手续时进行一次简短的面试;

  西城区一重点中学在全区招收一个实验班,学生的报名条件是四、五、六年级三好生或文艺科技特长生;笔者在很多重点学校的招生简章上都看到“剑桥英语三级”或是“公共英语一级以上”等明确的标准。

  今年,虽然教委已“叫停”了“奥数”班、“衔接班”,但据笔者了解,几乎所有的学校在招生考试中,“奥数”仍是一张“绿卡”,对升学的帮助极大。仍有不少学校在自己的网校或衔接班中招收学生,有家长在数学网上披露:

  某某附中的生源50%创成绩,50%创效益。大部分新生是华校1500人中的生源,而社会上的3500人中录取的不到1%。

  某大学附中对新生的录取85%看数学成绩……

  为了使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家长带着孩子穿梭在京城各区的不同考场,有的孩子一个周末赶考数家学校。

  像北京四中这样的重点校,它的招生更带有几许神秘的色彩。5月21日晚上人们才在网上发现了一条很短的关于“小升初”的信息。次日清晨8点四中的校园内还是聚集了数千人。一位自己的孩子有幸入围的家长说:“5月23日,我们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将孩子的申请材料送呈校方,三天后被通知孩子去参加考试,5月29日孩子从傍晚一直考到晚上近10点出来,所考的内容主要是:数学(含‘奥数’)、语文、英语、玩扑克牌(据说以此来对考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让考生进行自我展示),校门口站满了眼巴巴的考生家长,虽然这几百个孩子是从数千人中脱颖而出的,但对于仅有的百十名录取名额,家长们的心里依然没底。”

  朝阳区某重点中学考试的那天正赶上下雨,数千名家长立在风雨中眼睁睁地等待着,一位背着萨克斯的男孩说,他是来考艺术特长生的,如果考上了还要交6000多元,作为今后学校为特长生请专业教师的培训费。

  当不少的孩子还在静等学校填表的时候,已有学生早在4月中旬或者更早与重点校签约了。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靠家长“走门子”、送礼、托关系提前内定的。

  谁来救救孩子

  如今,当“小升初”即将尘埃落定的时候,仍有不少的孩子在等待着派位。综观整个过程,我们不能不为这一制度的“变味”感到悲哀。既然当初小升初是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可今天的事实是:为了躲避“电脑派位”而长年累月四处求学,孩子们已不堪重负,难怪不少家长发出感叹:“我们可爱的孩子在当今教育体制下太可怜了。”虽然教育职能部门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及时叫停了“奥数班”、“衔接班”,但是如果我们的招生制度不变,是毫无效果的。君不见,叫停了大班,老师就在家里开小班挣大钱。因为学生为了应考有这个需求。有家长指出:社会上有的老师靠开小班,一个暑假竟能挣一辆汽车。

  既然“电脑派位”是为了实现真正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所有的重点校无一不退出“电脑派位”。人们不能指责校方这一无奈的选择,因为通过“电脑派位”无法保证生源,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无奈出此下策。

  为了能使孩子上个好学校,一些家长几年前就开始忙着四处托人找关系。面对今年家里的小学毕业生,一位母亲伤心地说:“我不敢说我的女儿是最优秀的,但她绝不至于惨到没人要的地步,当我带着孩子四处报名、四处碰壁的时候,我为中国的教育感到悲哀,难道我们只有通过关系和金钱才能使孩子上个好学校?看看那群整天忙着找关系、出赞助费的家长,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会留下什么?”

  难怪会有人惊叹:每年的“小升初”必经“四部曲”——四月比信息;五月比孩子;六月比家长;七月比钱袋。

  我们主管教育的官员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审视“小升初”中“电脑派位”这一制度,救救我们可怜的孩子? 一位母亲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13岁女生因择校费服毒自杀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