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南京中考高温中继续降温措施到位数学题目较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6:13 龙虎网

  【龙虎网讯】昨天下午江苏省气象台发布的今年第二次高温警报让南京正在中考的考生和家长们狠狠地感受了一把烈日下“中烤”的滋味。今天上午11点钟,在难耐的酷暑中,南京中考第三门数学科结束了考试。今年中考数学是南京使用师大版教材以来的首次中考,新教材增加了概率、统计、图形变换等内容以及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内容在今年这个新课改后的第一次中考中是否会有所体现,难度怎样,考生反映如何?

  数学:难度不大,但题目较活

  今年南京中考数学的难度不太大,但题目很活,都是要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这是记者今天上午从南京部分考点了解到的信息。今天上午11点10分,记者来到南京六中考点,正好遇到考完数学从考场里走出来的学生。记者随机采访了一部分考生,他们普遍认为今年的数学题比较简单,比学校的模拟考试还容易一些。有一位考生表示,他数学试卷全部做完后竟然还留下了半个小时的检查时间,感觉时间非常充裕。一位中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反映评价说,今年中考数学是南京使用师大版教材以来的首次中考,而师大版教材的特点就是联系实际较多,强调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次中考虽然对教材的新内容都有所涉及,但题目都较浅显。只有一道阅读理解题比较难一些,最后一题的答案多解,第一问有4个解,第二问有2个解,不少考生很可能在计算过程中会漏掉一两个解。

  考场:降温措施到位

  今天上午9点钟不到,记者来到南京二十七中考点。虽然考场外的家长正在烈日中炽烤,但是考场内的考生却“待遇”好了许多。大门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远远地指着考场对记者说,瞧,我们每个考场都安装了好几台电风扇,再加上考场的窗户都比较多,通风很好,不会太热的。二十七中的陈国海书记告诉记者,除了正常的考场外,他们还安排了一个备用考场,万一在高温天气里有学生发生意外,就会紧急启用备用考场。而在南京四中,工作人员介绍说在每场考试前20分钟,他们会在地上洒水、反复拖地,考试期间,还不断地朝地下喷水,以保证考场的室温能有所下降。采访中,记者发现,针对中考期间的高温天气,各考场多采取了变通措施,原本按照《考生守则》要求,考生只准带必需的文具用品进入考场,但是实际操作中,多数考场都允许考生自带饮料等降暑品进入考场。

  考生:不吹空调做“预热”

  “这两天我都没敢用空调,生怕到考试时适应不了考场里的热。”在考点外,记者听到考生谈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南京一中一位考生抓着复习资料一边扇风一边说道,这天可真是热啊,考虑到考点里可不会有空调,为了能适应酷暑中的中考,考前几天他愣是坚持吹风扇,不开空调,提前“预热”嘛。而另一位女生也表示,为了“预热”,中考这几天,除了不吹空调,她连冷饮都没敢吃,生怕万一搞个腹泻、感冒什么的影响考试。不少考生还在酷暑中总结出考试的经验,那就是“心定自然凉”,把所有的心思放在考试上,精力一集中,热不热似乎就变得不重要了,而且,在答题时一定要在胳膊下面垫一张纸,防止出汗浸湿了答题卡和试卷,影响卷面效果。

  家长:想方设法降温

  气象部门发布的第二次高温警报,让今年的南京众多考生家长的心理温度远远超过了36℃,酷暑之下家长们想方设法为考生降温。尽管今年的中考9点才开考,可考生在赶考途中刚好遭遇上班高峰,闷热的公交车极易使得考生中暑,为此,家长要么让考生搭乘空调公交车,有的直接打车送考生。在6中考点,记者发现不少学生都采用了“短袖套长袖”的装束,热了可以脱一件。扇子、湿纸巾等也纷纷上阵。一位家长甚至还准备了几包退烧用的冰贴,撕了标签,让孩子带上:“太热的话可以贴上,为脑子降降温。”也有一些家长将矿泉水冻成冰块,然后把小毛巾裹在矿泉水瓶外面,渴了可以喝冰水,冰毛巾也可起到降温作用。人丹、清凉油等防暑药几乎成了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必备品。pageTop(gb/longhoo/news2004/njnews/tech/index.html,科教);

  南京中考高温中继续降温措施到位数学题目较活

  作者:孙为立 刘小卉

  (来源:扬子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