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科教时评:由教育资金流向审视高校收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08:5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高校收取的学费以及国家的财政投入,到底都流向了哪里?据媒体近日报道,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黄卫华提供了一个答案。他说:“根据统计,高校所有的钱,大概40%用来发工资;35%用来盖房子、买设备;25%用于其他方面日常支出。”

  按照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高校收取的学费
最高不得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25%。学生只负担不超过25%的教育成本,应该不算高。但为何受教育者总觉得学费太高?

  以2003年为例,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622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显然,对于每年平均在6000元的学费以及其他生活费用,城市里占相当比例的低收入群体以及广大的农民肯定感觉负担过重,这已经大大超过了他们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家长喊学费太高了,教育部门也“委屈”:以“生均培养成本算”,学生这些学费根本就不够,政府每年要贴钱;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看了黄卫华的答案,我认为矛盾的关键在于“生均培养成本”计算上。

  高校培养学生需要大批的高水平老师,高校的正常运转,需要有能力的管理人员。但我们的高校是不是真就需要那么多的后勤服务人员、行政干部?“闲人”多了,教育“生均成本”当然高了。

  还有,伴随“扩招”,目前高校“大跃进”式的盲目建设,从东部沿海到西南、西北,几乎都能见到已崛起的大学城,在建的就更多。政府投资不够,高校就自己贷款,而这样的贷款是不是也算进了教育“生均成本”中呢?!

  从教育资金流向再来审视高校收费,可以看出,高校收费完全不应该那么高。

  一是高校教职工的工资与高校的扩建能不能算进“生均成本”,实在值得商榷。否则,“生均成本”的基数过大,学生交纳的学费就越高,教育部门不应将政府应该承担的财政投资转嫁给受教育者。

  二是高校完全有能力降低教育支出。高校应加快高校体制改革,如及早将医院等后勤部门从高校剥离出来,变成自负赢亏的独立经营经济实体;精简非教学、管理人员,破除高校行政干部多这一诟病沉疴;校内相当一部分劳务市场完全可由学生自己来承担的。

  第三,一流大学的“大”并不体现在高楼、占地面积等方面。高校建设应量力而行,不可贪大求全,一味追求“高标准”、“大手笔”,要坚决遏止住高校盲目扩建之风。

  假如上述三个问题解决好了,我相信高校的“生均成本”与收费自然会降低下来了。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