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职疑问解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3:1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每年安徽的招生计划是“三分天下”,即重点本科、普通本科、专科高职各1/3左右,这就意味着全省将有1/3的考生进入专科学习。

  各校的培养专业随之也进行了改变,这种改变的关键在于要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

  虽然“高职班”1996年就已有之,而广大考生及家长仍满腹疑问。为此我们归纳了八
大问题,并就此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员。

  问:今年高职计划是多少?

  答:今年高职(专科)按文理科分,文史类共52038人;理工科 79833人,艺术及体育类6553人。

  问:有人说,高职就是大专,也有人说不是;到底大专与高职是什么关系?

  答:大专,通常指的是学历上的概念,即学历层次为大专或专科。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等教育从学历上可划分为专、本、研究生三个层次,而从类型上划分,大专层次学历又可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两种不同类型。也就是说,虽然学的内容不一样,但都是大专学历。但必须要说明的是:过去的大专教育多为学科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虽然强调理论学习,但是受学制所限,学生毕业时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理论上不如本科,而应用能力又不如中专。1996年以后,专科教育进行改革,由学科教育转向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成为发展趋势。现在全国专科院校或本科院校举办的专科教育主要是高职班。今年专科批次中绝大多数改为高职班,也有少数外地院校未注明。我认为,注明与否,所发的学历都是大专,其实教育内容也多为高职。考生不必在这方面太费心思。

  问:高职班学生的政策待遇怎样?是不是低人一等?

  答:有个说法,即对高职班学生是“三不一高”,即不发国家统一的毕业证,不再发派遣证而发报到证,实行高收费。也有人据此说高职班学生低人一等,是改革的试验品。这种说法对国家政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解得比较片面。其实,毕业生派遣证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随着毕业生就业方式的改革,毕业生派遣证已全改为就业报到证,在本、专科高职就业政策上是一致的。高职收费高是事实,这是教育成本确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成本往往较高。而上高职回报率也高,高校带来高收益。1999年,一名毕业生年收入多达40多万,一年收入五六万的大有人在。高职学生政策上、事实上都不存在低人一等的问题。

  问: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怎样?社会认可度如何?

  答:据了解,总体上要比过去的专科毕业生受欢迎,而且越来越受欢迎。高职应该作为一个新品牌,在考生中、在社会上树立形象与信誉。

  问:有人说高职是培养高级技工的,毕业了去当工人,因为社会上愿意当工人的少,所以好就业,是吗?

  答: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一线工作,合岗实用是高职毕业生的主要特色。但是“一线”并不仅指生产车间和工地,涵盖面非常广。毕业生就业单位非常多:党政机关、公检法部门、事业单位、银行、证券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外资机构、旅游业、电视台、网站……

  问:高职毕业生能不能续本?

  答:可以肯定地说,高职毕业生能续本科,在报考上不存在政策的限制。高职院校均有高职毕业生续读本科。上海、江西、河北等地区已开设了一种新的高职大专生续本考试“1+3”或“2+2”模式,深受学生欢迎。高职毕业生不仅现在可以读本,今后续本比例会进一步扩大。这是学生的强烈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我国台湾情况来看,高职不仅有本科,还有硕士、博士,相信高职毕业生前途广阔。

  问:如何选择高职学校?

  答:选报高职院校要用新标准。现行本科院校中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的区分是在学科教育基础上划分的。高职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学科教育的重点高校不一定是高职优秀院校,同样能办好高职的未必能办好学科教育。譬如都是体育运动员,邓亚萍是世界乒乓球冠军,但是打羽毛球她就不如龚智超。建议考生,选报高职校,一是看兴办高职教育的时间与经验,高等职业教育有自身规律,我国起步时间不长,要有探索、经验积累的过程;二是了解一下各校办学地点、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状况。

  问:如何选择高职专业?

  答:具体哪个专业好、热,反之哪个不好,很难评价。这里有成绩这个基本因素,也是兴趣爱好问题。但是有个共性问题就是就业,大家都很关心。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背景开设专业。

  (来源:合肥晚报)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