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浙江临海各学校相互攀比 举巨债扩建豪华新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1:18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7月4日电 记者谢云挺 、孙金霞 最近,浙江台州临海市一些教师和市民向新华社新闻热线反映,当地包括“百年名校”台州中学在内的多所中小学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惜举巨额债务,相互攀比迁建、扩建豪华新校。几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建设投入,让不少学校已“骑虎难下”,并引发系列问题惹起民怨。

  豪华新校争比气派

  记者在临海市城郊、当地政府规划的新区看到,新建的台州中学占地广阔,气势宏大,堪与一些高校相媲美。据了解,这所去年10月已搬迁使用的新校,总面积达483亩,现已投入资金1.8亿元,新校区全部建设完毕需要2.6亿元。

  在这所新校附近,即将完工的哲商小学新校区豪华程度也毫不逊色,这所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启用的小学,2003年8月动工建设,用地340亩,工程总投资达9000多万元。

  据调查,在临海市城关共有7所中学,目前在迁建的就有5所,另外还有2所小学也在迁建和扩建中。临海市教育局局长鹿先法对记者说,这些学校的建设资金主要靠学校自己贷款解决。他解释说,学校搬迁扩建实属无奈,因为别的地区的学校都在上档次、上规模,我们不跟上档次和规模,就会失去在全省的地位。

  然而,对中小学相互攀比不惜举巨额债务纷纷迁建、扩建豪华新校之风,当地市民却反应强烈。退休教师、原台州学院副教授余如忠对记者说,这些学校的原校区多数使用时间不长,有的甚至在两三年前才完成建设,看到这些不断追加投资建成的新教学场馆和设施将要被大量闲置和荒废,十分痛心。他说:“这种追求金玉其表的做法,是典型的‘形象工程’,是十分荒唐的瞎折腾!”

  记者在台州中学和台州初级中学老校区看到,这两所学校的旧址都坐落在城区“江南古长城”景点附近,绿树掩映环境优美,校园各项设施俱全。据原台州中学副校长、台州初级中学校长丁锡慧介绍,就在几年前,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功能和环境,台州中学新投入了3700多万元,拆迁了学校西南面数十户居民房,新建了科学馆和体育馆等设施。台州初级中学自1998年从台州中学剥离后,边教学边投入资金买地、建房和完善设施,直到2002年建设才全部完成,投入总额达4000多万元。

  “贪大求洋”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记者在临海调查时发现,“贪大求洋”举债迁建新校,不仅让包括台州中学在内的多所学校陷入困境,并且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新校区建设的风险已经来临。”浙江省台州中学原文科支部书记柯元斌对记者说,台州中学新校区几乎全靠银行贷款,2.6亿元的总投资一年光利息就要1300万元。原建设老校区的负债还没有还清。原来学校乐观地认为有政府的支持和名校资源的品牌优势,相信可以通过广纳生源快速收回成本。但是国家近年出台择校“三限”政策,严格规范各项收费行为,按规定台州中学今年只能招收400名每人收费3万元的择校生,择校费收入总额1200万元,连付贷款的银行利息都不够。

  “钱的压力还只是‘外患’,校长们还得化解‘内忧’。”柯元斌说,扩建后学校的首要工作就是引进师资、扩大招生,学校必须应对随之而来教育教学质量滑坡的难题。与此同时,台州中学和总投资1.5亿元的回浦中学,现在已出现靠银行贷款和向企业借款发放教师工资和福利的危机。不少教师担心,学校原先的凝聚力会由于教师待遇降低而涣散。一旦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窟窿”难填,后果不堪设想。

  据了解,临海市人大也已注意到学校面临的困境,进行过专题调查。认为造成如今窘境,并非教师不努力,而是担心会被债务拖垮,学校前景不容乐观。

  一些学生家长对记者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有明文要求学生就近上学。但是小学也盲目“追风”新迁校区,可苦了学生家长。今年9月1日开学后,哲商小学的学生将集中住宿在远离城区的新校区,然而小学生并不具备独立自理能力。为照顾自己的子女住校学习,有的学生家长已提前租住新校区周边的农民房。

  教育不公进一步加剧 农村中学面临被拖垮

  更令教育界人士担心的是,农村学校生源和师资失衡进一步加剧,农村中学将被拖垮。他们说,10年前的台州中学,整个高中阶段只有12个班,现在扩招后的规模高达60多个班。而当地许多农村学校的生源数量则逐年下降,有的降幅高达20%。这一局面迫使一批农村教师不能安心在农村教书,师资在大量流失。去年仅符合报考条件,要求转校进城的农村教师就有600多人,约占全市农村教师总数的10%。

  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农村教师对记者说,他所在的学校,近年来生源一减再减,去年比前年生源减少了30%,如今学校只剩4个班共150多名学生。“我们天天担心自己的生存出路,哪有心思教学啊?”

  当地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城区名校的扩张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要进入这些名校就读,就不得不缴纳动辄数万元的择校费。一些学生家长气愤地说:“优质教育资源成了有钱人专享的资源。”

  更苦的还是大批生活贫困的农村穷学生。由于城里的学校大规模扩充班级,把好的农村老师都吸引走了,他们只能面对越来越差的师资水平和教育环境,城乡教育不平等现象进一步加剧。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为了吸纳更多的生源,每到招生季节,城区一些中学就开着车到农村学校门口去打广告,抢夺农村学校原已十分有限的生源,农村老师们愤怒之下将这些城区学校的招生广告撕得粉碎。

  谁推动了这股“攀比风”

  到底是谁推动了这股“攀比风”?记者在临海采访时,不少干部和群众认为,这背后是政府“有形的手”在推动。据临海市教育局局长鹿先法介绍,2002年,临海市正式实施大规模新区建设,按照政府的规划要求,老城区的台州中学、台州初级中学、回浦中学等学校都要搬迁新区,提升学校规模和档次。

  原台州初级中学校长丁锡慧告诉记者,除了明确的规划外,当地政府还向学校许诺,早迁者可以适当降低地价,可以帮学校从银行贷款等。台州中学的一些教师说,实际上学校没有能力迁建新校,为了建造科学馆等设施学校已负债近3000万元,而且学校规模已经够大了。但市里就说,这是打造“学在临海”品牌的需要,要服从市里的统一安排。他们认为,政府如此推动学校搬迁的真实目的是图政绩,是“打着办教育的幌子经营城市”。

  临海这些中小学究竟有没有必要纷纷搬迁和扩建?据了解,临海现有城区的高中学校能够满足全市初中升高中的毕业生数,并且毕业生数在逐年减少,已从2003年1.85万人降至今年1.065万人,明年预计只有9000人。

  临海市教育局局长鹿先法认为,临海教育名声在外,扩招后生源数量没有问题,现在每年外县市到临海就读的中小学生超过1500人。搬迁、扩建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而原台州初级中学校长丁锡慧等人认为,办一流学校肯定不是比大楼,“豪华”和一流并无关系,更何况原有的条件能够满足学生就学。地方政府应该从当地实际出发,注重挖掘教育本质内涵。临海的学校摊子铺得这么大,既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违背教育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大城市搞“大学城”,基层县市就搞“中学城”,这种现象遭到一些教育界人士的批评。原台州学院副教授余如忠等人士指出,政府要求学校搬迁、提升档次,既可为政绩争光,又能利用新迁学校和学生带来人气,来‘唤醒’新校址周边地价,老校区利用率不高,又处黄金地段,政府就可名正言顺地将土地折价收回用于房地产和旅游商贸开发。此一番运作,两边的土地超值回报,政府钱包鼓了,负担最终却转嫁给了学校和社会。(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