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炮轰彗星 成果丰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2:1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

  7月4日,“深度撞击”撞击器携带照相机冲向“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后,最终“牺牲”在了这颗彗星上。不过,它在“牺牲”的同时留下了至少两项重大成就。

  两项成就:

  留下大坑+传回照片

  成就一:此次撞击给“坦普尔1号”彗星留下了一个大坑,使得彗星表面一些可为人类提供重要信息的冰雾、灰尘和碎片被弹击至空中,借助天文望远镜观看,如同在太空中放“焰火”,十分壮观。

  按照科学家此前的设想,撞击器高速撞入彗核会引发剧烈爆炸,威力相当于4.5吨TNT烈性炸药,将在“坦普尔1号”彗星表面炸出深30米、大小如足球场般的巨坑。现在,根据传回照片显示,坦普尔1号的外形不规则而且分布着一些坑,像个坑坑洼洼的大土豆。“深度撞击”在彗核表面“轰”出的坑可能有50米深,不过还要更精确的分析证实。但无论如何,这是人类探测器在彗星上留下的第一个印记,将被载入史册。

  成就二:给地面传回重要图片和科学数据。据悉,虽然撞击器最终会被彗星吞噬,但它携带的电子设备将一直传送图像和数据给探测器,直到最终消亡。

  同时,撞击发生之后,“深度撞击”母船也将在距彗星500公里处拍摄撞击的细节,母船自身也带有高分辨率的相机和红外分光计等精密观测设备。在爆炸的碎片击中自己之前,母船有15分钟时间拍摄爆炸的全过程,记录撞击坑的大小、深度、形状和内部结构,分析从彗核内部喷射物质的成分,并将观测到的宝贵图像和数据传回地球。

  专家分析:

  彗星彗核表面有环形山

  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发射的撞击舱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经初步分析发现,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表面有一个环形山。

  “炮轰”彗星的壮举吸引了全球的科学家和公众的关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认为:“深度撞击”所发射的撞击舱与彗星的碰撞相当强烈。碰撞发出的物质使彗星表面增亮不少,大量彗星物质抛射出来,溅射的范围达方圆几公里。当初预计撞击坑有一个操场大,几十米深,但由于抛射物质的亮度把撞击坑给遮住了,因此,暂时还不能看清撞击坑的情况。

  这次撞击的命中率比预期的要高,撞击的精度相当惊人,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副研究员赵海斌将此形象地比喻为:“这次撞击就好比在一颗飞行的子弹上面,发射了一颗子弹,又打中了第三颗子弹。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在离地球1.3亿公里的遥远距离。”鉴于这样的难度,当初美国科学家预期的误差应该在1公里左右,但此次撞击的误差已经精确到了米。

  分析显示,彗核的表面并不光滑,明显有丘陵的特征。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环形山,环形山的直径接近1公里,估计为几十米直径大小的小行星或者彗星的彗核撞击所致。这个环形山的特征比较明显,应该处于中年时期。

  另外,彗星彗核的颜色没有当初估计的那么深。按照科学家们的认识,该彗星彗核的颜色要比煤灰还要黑,现在看来,它的颜色介于黑灰色和深灰色之间。·本报综合消息·
炮轰彗星成果丰硕(图)
  7月4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赵海斌在调试望远镜,准备观测撞击后的坦普尔一号彗星。(来源:合肥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