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该不该奖励孩子以“百万宝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0:13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背景:不久前,上海某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因期中测试三门学科考了班级第一名,赫然收到了父亲一份物质奖励——一辆价值107万元的宝马车。人们在惊叹此父亲的“大手笔”外,不禁发出质疑,把如此昂贵的奢侈品送给一个仅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孩子是否合适?然而又有人认为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奖励”是不存在奢侈与否的,只要适当引导,“奖励孩子以‘百万宝马’”也无可厚非。孰是孰非?本期教育会客厅特邀请五位嘉宾就这个问题畅谈自己的看法。

  “百万宝马”等于“金庸全集”

  杨云峰(肥东县杨塘中学初三应届毕业生)一次期中测试考了班级第一名就奖励一辆价值107万元的宝马车,这对像我这样的来自农村家庭的中学生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但是这个小学生父亲的举动我可以理解,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愿望,而且很多时候是大人无法理解且不切实际的奢望。比如我小时侯的奢望就是拥有一套精装版的《金庸全集》,这是父母无法理解的,因为学生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看什么武侠小说呢!况且本来就没钱给你上学了,又从哪来钱给你买这类闲书。最主要的,父母会想,买了这种书给小孩子看,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小孩子的很多奢望是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无法满足的,我们要向这位小学生的父亲致敬,他能毅然地奖励孩子以“百万宝马”是常人“不敢为”的。同时我以为在我们小孩子心目中,“百万宝马”和“金庸全集”等其他奖励品是同价值的,关键是小孩子自己是否喜欢。

  “奖励宝马”比“不遵守诺言”好

  钟灵(合肥市第五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无定法,我觉得这位父亲的举动可以理解而且情有可原。一方面他有钱,他为什么不能奖励孩子以“百万宝马”呢?而且我觉得生活在那种家庭的小孩子也未必会对宝马车有多大新奇,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父亲对孩子的爱而已,总不能家里面有条件给孩子宝马车,偏偏要“忆苦思甜”给孩子“木头枪”吧;另一方面,据我所知,这位父亲奖励孩子以“百万宝马”是有特定背景的,这个小孩子很聪明,但是因为粗心大意,以前的学科测试总是不理想。为此,父亲激励孩子道:如果你能考一个好成绩,我就奖励你一辆宝马车。结果这个学生拿到了班级第一名。父亲得知后喜出望外,立即以孩子的名义买了一辆价值107万元的宝马车。我们设想一下,假如这位父亲在孩子拿到班级第一名后,不给小孩子买宝马车,那么,我们知道小孩子是较真的,他会问,爸爸,你为什么不遵守诺言?那时我们的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失败。

  让“精神引导”护航“宝马车”

  张凯(滁州中学语文教师)这位父亲鼓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初衷是好的,但他应该意识到,物质刺激得久了,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读书就是为了奖励,家里的房子、车子都有了,没有其他需要了,自己也就可以不用再认真读书了。另外,将一辆宝马奖给三年级的儿子,似乎过于丰厚了一些。孩子物质快乐的尺码已达百万之多,这孩子今后还有数十次重要的考试,如果他继续争气,以后要再让他快乐一回,也就难了。因此我认为这一做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滋长了孩子的虚荣心,也教孩子学会攀比。虽然家长奖励宝马是学生的家事,属于隐私。但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建议对这位学生特别加强教育、引导,不要跟周围的学生进行物质上的攀比。此外,周围的人要严守这个隐私,不可随意拿这件事开玩笑,为这位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奖励宝马”的现实意义不强

  邵忠德(合肥中锐国际学校执行校长)不论父母或老师在奖励孩子的时候都不应该以物质奖励为主,特别不能在孩子成绩取得进步的时候奖励孩子以“百万宝马”。因为“奖励孩子以百万宝马”的现实意义不强,首先,以价值百万的物质奖励给孩子超出了小孩子年龄段的承受能力,对小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非常不利;其次,把一辆宝马车注册在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孩子名义下,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资源的无形浪费,因为小孩子不能拿“驾照”,不会开车也不能把车开到马路上;最后,其他人开着这辆宝马车、带着小孩子在外招摇,并声称该车是孩子的,无意中给孩子带来炫耀,时间久了,骄纵的心理也就形成了。因此我个人认为,家长适当时可以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或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的方式作为奖励,并让孩子们认识到“优秀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很优秀。

  教育富裕家庭子女应以“言语赏识”为主

  周弘(中央教科所家庭教育专家)我自己是一位普通的父亲,而且是失聪儿童的父亲。为了改变女儿的命运,我逐渐摸索出了“赏识教育”法。要知道每个孩子心里都藏着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坏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唤醒孩子心底的“好孩子”。很多父母见到孩子劈头盖脸地问:“今天考了多少分?”但很少有家长问:“孩子,今天你的心情好不好?”成功人士特别是富裕家庭的父母教育小孩子不妨尝试这种以言语赏识为主的教育方式。用赏识的心态来鼓励孩子,才能让孩子找到自信,找到希望。我的女儿周婷婷正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改变了自卑的心态,扬起希望的风帆,目前正在波士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最后,我向大家透露几个教育小绝招。一是要善用“大拇指”,一个手势也许就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二是要“够朋友”,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三是做“孩子王”,遇到孩子不讲道理的时候,外表要平静,内心要有原则。·杨兵采访/整理·(来源:合肥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