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借读生偏多影响学校生源质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09:23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现代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而且是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现代学校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研究学生是其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从研究学生的案例看教育成果

  2004届、2005届的班主任注重研究学生,善于把握关键期、抓住重点期,因班施策、

因材施教、各展特长。这里展示二个案例:案例一:2004届理科实验班班主任王晓平老师总结三年工作:“高一入学之初,面对学生种种思想情绪的波动,我分析,现今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缺乏与人相处的常识、技能,只想着自己而不考虑别人。这样的孩子,怎能自理、自立?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家长联手解决。帮助学生渡过心理‘断乳期’。入学稳定之后,我主要谈了‘行为养在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道理。不仅从小事做起,而且小事也要做的最好。日积月累,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高二年级,我针对学生中有人只顾自己学习、以图将来个人能有个好前程的思想,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使同学们心态平衡,学习静心。许多同学注意互相帮助,讨论的氛围浓了,比学赶帮的劲头大了,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高二结束时的各科竞赛成绩,证明了这种教育的成功。由此可见,如何使同学们产生对过程关注的乐观情趣,是学校对高二时期的学生(尤其是参加学科竞赛的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加强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心态平和,人格健全,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渐渐培养出来。到高三阶段,各科竞赛基本完成,学生应静心准备高考了。可这时许多同学心里并不安静。竞赛获奖的想着保送问题,未获奖的想着走什么捷径,如高校的自主招生。我以‘木桶理论’引导他们,不能因一科的不足影响个人整体素质或高考成绩。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了具体的目标、主攻的方向,在进入高三的短期躁动之后,全班同学都安静下来,开始了又一轮的‘爬坡’主攻战——迎战高考。”在班主任带动下,课任教师在学科教学方面更加注重研究学生,尤其在高三第一轮复习开始时,发现因竞赛学科不同导致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诸多知识盲点。老师们调整教学策略,逐章逐节地严梳细理,把一块块“短板”找到、补齐。经过三年努力理科班在多方面取得辉煌成绩。案例二:2005届高三(4)班班主任李昌年老师回顾:2004年8月在送走高三毕业生后,学校突然又让我接新的高三(4)班班主任,只有一年时间就要高考了,时间不等人,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就必须了解教育对象——学生。首先,我诚恳地咨询课任老师,按照花名册逐一询问学生平时表现及学习状况,一一记录。其次,分别邀请老师评价较高的学生召开座谈会,从学生角度了解同学之间的交往、个性差异、家庭教育背景、学习态度以及不良行为等等,认真听取学生的希望和要求。然后,组建代表不同层面学生的新一届班委会,从学习素养、课间休息、教室卫生、早读迟到、两操规范等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以目标激发、调动潜能、身先士卒的策略,鼓励学生奋起直追,使学生之间相互探讨、求教老师蔚然成风,班风、学风为之大振,也进一步激发出老师的教学热情。师生共同努力的汗水终于有了回报,在2005年的高考中,总分在600分以上有6人,其中1人以633分列全省文科第10名。从以上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班主任和老师的基本方法就是不断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关怀、引领学生发展。

  借读生影响学校生源质量

  合肥一中的学生是全市一流的中学生群体。但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迅速发展,我们也发现这一优秀学生群体正发生着悄悄地变化。合肥一中1992-2004年录取高一新生情况一览表从上表在籍生招生规模来看,1992-1998年的七年之间,每年招生6个班平均273人。99年扩为8个班372人。2000-2004年的五年间,每年扩为13个班平均574人其中,2000年扩为10个班518人。如果以1999年为界,2000年以后的五年平均招生规模比前七年平均招生规模增长110.2%。从上表招生结构来看,1996年以前只有根据中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的统招生。1997年开始出现成绩略差的指标到校生。1999年在增加统招生的同时又增加了择校生,并增加2个班级。随后2000-2004年,统招生稳定在300人左右,择校生增加2倍,尤其2004年统招生缩减到1999年水平,指标到校生因“底线”过低猛增至249人。显然,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新生结构复杂,尤其文化课成绩差距拉大,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与90年代相比发生很大变化。从近年借读生数量来看,在2000年以后也快速增加,至2004年已占本年级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对生源质量又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状况,我校对2004级576名在籍生作了问卷调查:在初中的学习主动性:9.21%的新生认为初中学习是以父母、班主任督促为主或完全依赖他人的检查督促,处于被动学习状态,88.99%的新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初中三年的学习安排:26.74%的新生是从初二真正开始努力学习,32.12%的新生直到初三才开始努力。对初中的学习情感:7.29%的新生认为初中三年不堪回首、再也不愿过初中生活了。可以看出,新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情感方面存在极大差异,也显示招生规模扩大和招生类型增多之后,学生的素质下滑和差异扩大的现状。

  研究学生学习情感的变化

  近年来,我校着重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成绩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措施,加强教学管理。在新生入学调查中发现:“提到高中生活时”:15.8%和7.41%的新生在感到“麻烦来了”和“烦死了”,对学习已从心里产生抵触情绪,42.88%新生认为“太好了”,31.94%新生认为“没感觉”。“未来高中学习安排”:30.91%的新生认为高一、高二不必太努力,高三再拼命干,53.82%的新生认为高中三年轻视不得,要自始自终认真学习。然而“展望三年后的高考时”:75%的新生预计自己会考上包括北大、清华在内(20.66%)的一流重点大学,11.28%新生认为可以考上一般重点大学;3.3%新生会考上认为一般本科大学,另有10.59%的新生没有认真考虑过。涉及“高初中学习生活比较时”:60.56%的新生认为高中生活与初中相比挑战更大,29.69%的新生认为高中生活会是丰富多彩的,3.82%和3.65%的新生认为高中生活枯燥无味和“不过如此”等。显然高一新生在学习态度、情感方面是多样的、复杂的,在理想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巨大反差,相当部分同学对未来高中学习是厌倦的。但新生作为整体来说,进入一个崭新的集体,结识更多新同学、新老师,接受与初中全然不同课堂教学,学习着比初中更多、更新的知识。再加上高初中教学方法的巨大差异(初中手把手的教学方法与高中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学生必须主动自主地学习两大因素。使学生普遍感觉很轻松,对学习、听课有了亲近感。不管原来基础如何,不管入学前怎么想,普遍产生盲目乐观的学习情绪。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良好的感觉与成绩、理想与现实在部分放松的同学面前形成巨大落差。有些同学如梦方醒,重新调整,脚踏实地学习,完全能迎头赶上。而另一些同学执迷不悟,只简单归因为“没复习好、练习做少了”等,家长也认为是偶尔失误,没引起高度重视,甚至还沉浸在孩子考入一中的自豪喜庆的情绪中,没有及时地反思学习态度和高中学习方法的差距,继续在虚无的感觉中“游离式”学习,甚至归咎于学校比初中抓得“松”了。此时,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开始出现质的分异。高二文理分科对绝大多数学生是一次重要的理想目标再定位。进入文科学习的很多同学,有种脱胎换骨、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慨,文科生对新班级和文科学习又增添了些新动力,带来一些新的积极因素,但到高二第二学期也很有可能消失得无影无踪。由于我校理科班的学生基本不变,所以理科生对学习没有大的情感起伏,仅仅是高中学习的目标更具体更明确。高三年级开始,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高涨,听课、作业极为认真,但仍有少数同学已深陷网络游戏或因家庭教育缺失、失当,已完全从班集体中脱离出来,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和热情,随着时间推移,整体的学习热情会随高三复习的进程慢慢冷却下来,这时最需要对学生逐个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正确对待高三学习。

  建立目标引领的学生主动发展模式

  面对高中三年不同阶段和学生个体差异,我们促使班主任、学生、家长不断交流融合,共同细化学校的育人目标,构建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新生入学伊始,就在学校、班级、学生三个层面构建统一的目标体系。学校为本届定下总目标,班主任确定班级目标,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班主任指导下确立三年发展的目标。高一年级末结合文理分科,班主任、教师、主任、校领导都沉到学生、家长中去开展艰苦细致的谈心活动。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都要谈,其中对选科困难的学生还要反复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家谈。为学生全面“把脉”,为即将升入高二的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高三年级开始时,学校就明确了高考目标,班主任分析全班情况,对学习困难生从家庭、成绩变化、性格特征等方面详细分析,每位学生确立具体高考目标。再次使学校、班级、学生三个层次目标整合一致。在建构目标体系过程中,关键是各层次目标要取得学生认同,成为自身渴望达到的目标,并转化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使目标体系起到引领学生发展的作用。

  促进各层次的学生充分发展

  1.以学科竞赛辅导带动尖子生的发展我校统招生仍是全市的拔尖学生,他们诸多素质仍是一中学生的典型代表。怎样使他们在现实状况下脱颖而出、充分发展?是我校面临的一大问题。多年来,探索理科实验班与普通班的竞赛辅导体制,为他们的发展拓展空间。2.加大学习过程诊断的力度,带动中等学生群体的发展以择校生、指标生和大部分借读生为主的中等学生群体,学习成绩和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差。我们先采取单元测验和月考的办法,后又尝试每学期改一次期中考试为二次段考的方式,加大学习过程诊断的力度,增强诊断性考试的适时性,不断促进他们进步。3.以严格的考试管理和利用评价的发展功能,督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断努力如2004届进入高三时,班主任根据成绩和学习品质排出83名一般本科和重点本科临界生。学校、班主任、家长紧密联系,重点解决学习品质和习惯问题。每次考试(段考、月考)班主任都要个案分析,不断促进中等学生群体的进步。直到“一模”成绩分析时,文理排出35名一般本科临界生,对他们单独分析到学科,责任到教师教师辅导。“二模”时只有19人仍是临界生,另16人跳出临界生范围。督促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断努力。在学校持续发展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有教育政策、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教育的需求等外部因素,也有学校发展战略、教师队伍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等内部因素。在所有因素中,研究我们的学生,仅仅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起点。此后,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努力。·合肥一中王勇·

  (详见2005年7月18日合肥晚报电子版26版)

  (来源:合肥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