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借助显微镜与投影“苍穹” 看透远古微型动植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10:23 龙虎网

  【龙虎网讯】“借助显微镜和直径达6米的投影‘苍穹’,肉眼看不清楚的古虫、古花粉将变得生机勃勃,丰富多彩”,昨天,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冯伟民研究员透露说,10月该所将正式推出微体化石展,用一个个微体化石薄片重现数亿年前奇妙的远古世界。

  古花粉记录远古气候

  冯研究员介绍说,微体化石薄片大的也不过1-2毫米,它们虽小,但在专家眼里却是个宝贝,这些“会记忆的石头”保存着古气候、古地质和古地理等珍贵的信息。这些微体化石薄片有动物的,也有植物的,动物基本上为古海洋的放射虫等虫类,而植物则有海洋里的各种藻类,甚至有古植物遗留下的孢子和花粉。据悉,经过长期的变化,有些植物、动物遗体或被泥土掩埋,或冲入水底而被淤泥、河沙所覆盖,由于与氧隔绝开来,从而避免了腐烂。它们与泥沙等物质一同胶结,在岩层的压力和地热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化石,一些体积较小的动植物也是经此途径保存完整。

  “小春虫”可以这样看

  据介绍,贵州小春虫化石当属此次微体化石展中最有名气的了,在5.8亿年前,小春虫这样的简单动物还是以海洋为栖息地,不过它的体积很小,体长只有0.2毫米。冯伟民研究员告诉记者,虽然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直径0.1毫米以上的物体,但想清楚观看恐怕不容易。目前,博物馆的设想是采用生物显微镜、图像传输系统和中央投影器组合使用的方法,即用四台显微镜将微型古虫放大几百倍后,投影至馆顶的一个弧形苍穹,市民便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发现微体化石有时靠运气

  市民不免疑惑,古代微型小虫如此之小,又是怎样在茫茫世界中被专家“挖”到的呢?冯研究员笑着说,其实很多情况下,专家也是“碰运气”,但这并不意味着随便乱挖,这需要专家有足够的地质考察经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像“澄江动物群”就是一个丰富的化石宝库,专家可以年复一年地在这个宝库中发现珍宝。采集到一件化石原样后,专家还要经过机械破碎、化学溶解、显微镜挑样这三个基本步骤才能发现最有价值的化石。

  作者:陶京津 刘峻

  (来源:现代快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