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就业率:大中专院校的生命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0:39 重庆晚报

  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38万。教育部要求2005年全国大中专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不得低于73%。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教育部有关人士提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检验大中专院校领导执政能力的重要工作,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出口畅进口才会旺。”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生源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大学生就业情况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

和水平的国际公认的重要指标,我国也把它列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核心指标。

  目前,大学生就业已从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包揽分配转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了在学校、企业、学生搭建全方位沟通的信息平台,引导学生择校、就业,即日起,本报和《重庆晨报教育专刊》将联袂推出“关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系列报道”。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许多大中专院校在学生就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部分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不够,关心、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面不广。

  其次,毕业生就业工作没有完全融入育人和管理的全过程,全程化程度不高。育人方面,专业设置的调整、整合,适销对路新专业开发的力度不够,有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有的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落后;管理方面,以就业为导向,重建管理流程有待进一步突破,在思维模式、工作方式等方面,传统的痕迹还比较明显。

  再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不稳定,有的专业就业前景堪忧,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产、学、研结合办学程度不深,企业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还没有完全转变,定位不准、有业不就的现象在一部分学生中依然存在,观望、等待、挑三择四、违约失信的情况屡见不鲜。

  有关专家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中专学校应该围绕“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专业建设,推进课程设置,培养新型市场人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网络编辑:王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