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文盲夫妇培养出哈佛教授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10:34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 王国俊 实习生 吴仔倩 通讯员 史发奎 张福敏【金陵晚报报道】周国财老夫妇是溧水县晶桥镇农村一对普通的农民,但他们培养出三个优秀儿子的故事却在附近村庄久久流传。大儿子是博士后,二儿子是博士,三儿子也是大学毕业,而且大儿子还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两位老人长期生活在农村,又都是文盲,他们是怎样将三个儿子培养成才的?昨天中午,记者走进了这个令人羡慕的家庭。

  普通农家先后走出三个大学生

  周国财家位于晶桥镇汤村,附近小山连绵,景色优美。在村口问路,村民们在听说记者寻找周国财家时,都很热情地为记者指路。村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说,这对老夫妻在村里是很受人尊敬的,他们能将三个儿子都培养成大学生,很不容易。“特别是他们家老大,还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这在一般的村子可是很难见到的。”村民们对他们村出了一位哈佛大学教授感到很骄傲。明亮的两层小洋楼,楼上五六间房全是推拉式封闭窗,楼下堂屋大而富丽,门外一棵石榴树结出了数十个大大的石榴,整个屋子显得干净整洁,当然还有些气派。“以前可不是这样,当时是几间破屋子,现在这个房子是儿子们工作以后翻建的,儿子们都很孝顺。”周国财的老伴芮福美正在吃午饭,见记者一行到来,丢下手中碗筷,向记者解释起来。“大儿子在美国工作,二儿子在加拿大工作,三儿子在杭州工作,他们都是大学生。”芮福美说起自己三个很争气的儿子,开心而满足。

  贫苦农家培养出哈佛教授儿子

  “大儿子周金荣为了读书可是吃了不少苦头,也很用功。”63岁的芮福美对大儿子非常欣赏。据介绍,今年44岁的周金荣小时候非常懂事,他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活。那个时候,由于周家比较穷,芮福美经常要到山上砍些柴禾回来,材质好一些的就挑选出来,捆绑好后去卖点钱补贴家用。周金荣经常与妈妈一道去砍柴禾,一担(100斤)挑好的柴禾才卖2元钱,却要母子俩忙上好几天。“孩子懂得生活的不容易,读书也很用功,那个时候家里墙上贴的都是奖状。”不巧的是,周金荣读中学时刚好碰上了文化大革命,有近三年的时间他都在家里务农,因为考虑到自己是家中长子,他在恢复高考后准备放弃学业。但周国财却鼓励他“能读书就拼命读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又重新拿起书本,温习功课。“那个时候,他每天学习都要到深夜,我们都很心疼的。”经过半年时间复习,周金荣终于考上了南京大学,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28岁他前往美国留学,1994年又考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后来他就在哈佛大学工作,成了学校营养与代谢实验室‘营养与癌症’课题组的负责人。”更让一家人高兴的是,周金荣当时是学校里最年轻的中国教授。

  老二老三也成了优秀人才

  在大哥和父母的鼓励下,周金荣的两个弟弟周玉华和周堂贵都考上了大学,老二周玉华还在加拿大获得了博士学位,现在在多伦多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老三周堂贵从原南京化工学院大学本科毕业后,现在在杭州工作。“老二老三现在的情况都不错,他们经常回来看望我们。”老人觉得,三个孩子成才主要是他们知道家中困难,从小懂得生活艰难,懂事早。但村民们却认为,主要是周家父母教育得好。在他们眼里,周国财夫妻为人谦和,吃苦耐劳,与周围村民的关系相处得也很好,“是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三个孩子,所以三个孩子才懂事,好好学习的。”一位村民说,“在农村,一个家庭出一个大学生已经不容易了,他家三个孩子能都成为大学生,其中两个还出去留学了,确实很了不起。”

  教授父母原是文盲

  村民们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消息“你想不到吧,培养出三个优秀儿子的父母都是文盲。”这个消息得到了芮福美的证实,“我确实一个字不识,老伴他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不过芮福美补充说,老伴18岁以后做油漆工,跟着别人学会了几个字。但这不妨碍他们教育好三个儿子,他们内心里觉得“在农村,只有好好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芮福美说,他们夫妻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因此他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好好读书。芮福美介绍,当时她在家里种地,操持家务,而丈夫周国财则在外面帮人做油漆工。“那点钱根本不够孩子读书的,因此我们借了不少钱,一直到大儿子工作了才还掉。”三个孩子也很懂事,父母在外面忙碌,老大就在家中帮着照顾两个弟弟。几个人对吃的穿的从不挑剔,“经常是一条裤子孩子父亲穿过了,改一改再让几个兄弟轮流穿。”他们经常教育孩子的话是“能有机会读书,就要好好读书啊,等你们读书出来了,爸爸妈妈就不用这么辛苦了”。老人介绍,当时村里人到家里玩,看到满墙的奖状常常赞不绝口,奖状成了他们家独特的风景。晚上回来,孩子们总是争着做功课,“为了省油,他们经常把油灯拨得小小的,凑在一张小桌子上写作业,让我在一旁看了有些心酸,也有些骄傲,我当时就觉得有这样的几个儿子,吃什么样的苦都值得了。”几个儿子争气,家中的情况也渐渐好起来。7年前,二儿子去加拿大读书,他们家还特地装了电话,后来大儿子又出钱帮着翻新了房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好起来了。”老人说。

  “困难总是能挺过去的”

  “我总觉得孩子能读书是好事,不管怎么样也要想办法让孩子读书,千万不能因为父母的原因耽误了他们前程。”芮福美说,其实作为农村家庭,许多人家并不富裕,但为了孩子读书,就得咬紧牙关熬过去,“困难总是暂时的,孩子要是读书被耽误了,可就害了他一辈子了。”虽然家里情况改善了,但周国财夫妇常提醒儿子们不要忘本,根在农村根在中国,学业有成应该多为国家做贡献。记者采访时,67岁的周国财老汉不在家,“大儿子最近从美国回来参加会议,老伴现在和大儿子在一起。”因为家中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记者没有找到周国财父子俩。记者结束采访时,芮福美笑着说,几个儿子都成才了,对父母也很孝顺,她觉得自己很满足了。(编辑 草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