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胡鑫:我们不是在作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09:3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9名在校大学生耗时14个月调查中国大学种种现状,并形成了17万字调查报告《中国大学调查》。是表演心态,还是责任感使然?本报实习生特地赶往芜湖,与调查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了交流,为你披露鲜为人知的内幕。

  新闻背景:安徽师范大学02级中文系学生胡鑫联合安师大校友及四川某高校的两名同学共9人通过长达14个月的艰辛努力,走访调查了全国21个省市的近50所不同类

型的高校,并根据调查写出一篇长达17万字的纪实性调查报告《中国大学调查》。

  为了更全面的调查中国大学教育及中国大学生现状,他们分别走访了北京、上海、安徽等省市的近50所重点、一般、专科以及民办等不同类型的高校,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英语考试考证、中国研究生教育、大学生校外租房政策变迁、大学生爱情与性、大学生频繁陷入传销组织以及大学并校和“二级学院”风潮等。采访了高校教师、大学生及其家长、记者等社会各阶层人士,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之后写成《中国大学调查》纪实性调查报告。《中国大学调查》受到质疑

  在校大学生写出“中国大学调查报告”,并且几乎都是涉及当代大学及大学生的敏感话题。消息发出后在引起社会各界的赞誉同时,对于调查行为本身和所调查内容的不同观点也层出不穷。

  “在校大学生想深入大学体制内部搞所谓的调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此报告所涉及的问题几乎个个都是‘大问题’、‘深层次’,其存在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并不是几个学生搞几个调查就能披露的事情。把它说成‘中国大学调查’未免太不切合实际了。所谓的调查只不过是作秀而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记者毫不避讳自己的质疑。

  一位网友在某网站上发表观点说,“文章充斥着定性分析和主题先行。14个月的时间或许很长,或许很短。可仅凭9个书生的力量,能吃透21个省、近50高校的情况,甚至,我怀疑他们连这些学校的领导可能都没采访周全。我在大学学习过数理统计和统计学。调查中不得不用到这些工具,不管是对还是错。我的想法是,按照他们计划的项目。一个问卷得设计30个题目,一个学校至少选择30个人。这样的‘大样本’才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一来,你们在采访、行路的同时,至少要处理45000个问题。我想,这也不是三天两日就能完成的。正因为,问卷的工作量很浩淼。很多专家学者也不免学会了注水。”另一位网友在同一网站也发表了类似观点:“消息称该调查前后历时400多天,我喜欢并习惯于怀疑。请问,这400多天来,你们9个人天天都把精力放在这一调查上面吗?那你们又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习的?还有,这些地方9个人的足迹都遍及了吗?

  “是责任感让我们坚持”

  11月22日,笔者来到安徽师范大学约见了《中国大学调查》小组的部分成员,在谈到社会各界对他们或褒或贬的评价时。小组负责人胡鑫激动地说,我们没有作秀,是责任感让我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到现在。面对“大学生道德水平日渐滑落”“少数大学盲目扩招”、“英语考级考证弊端”等每一个大学肌体上的“毒瘤”,我觉得我有义务去记载我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人们需要真实来洗礼自己的灵魂。为了这种真实我们付出了许多,一年来我们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阻力,在此过程中我曾多次动摇过,想放弃它,但一种责任感的驱动让我坚持了下来。我几乎每日都在思考忙碌着这些文字,我和我的朋友几乎跑遍了全国的高校,只是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了献给我们的大学,为了一份责任。

  “在最近几年的书市上,几乎看不到一本是对大学的真实记录,有的只是一些校园爱情小说,于是我开始思索:那些小说就等于大学吗?崇拜童话般爱情的少男少女,难道相信其中的假想和虚构?大学朦胧面纱的背后有美丽也有丑陋,想象永远不能代表真实。于是,我和我的朋友们开始深入大学的内部,从社会民众所议论的热点入手,系统反映社会关心的大学诸多问题,并全面解析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从多角度透视我国高校存在的种种弊端和解决这些顽症的思路。真实地讲述大学里师生们的心声,期望唤起莘莘学子的自我反省,引起社会对中国大学的关注。”

  对于外界的非议,胡鑫略显无奈地说,我们为了这个调查付出的、放弃了很多,从北京到海南、从华北到上海,背着相机、采访机、笔记本。我们放弃了许多学习和休息时间,我们是在用身体支撑着一切压力和付出,但毕竟我们还是在校学生,我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为了调查我们不得不拿助学贷款、生活费来作路费。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去出书、去扬名。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在一个未知条件下进行的,我们是在做一场不知未来的赌注。别人的质疑,我们不想去解释,我们想说的是,9名学子近5万元经费,17万字的调查报告、14个月艰辛的付出就是我们的解释。当然,我们希望听到更多批评的声音,这是对我们的鞭策。也有人对我们的行为表示赞赏,在批评与赞赏中我们会不停的继续做下去。

  勇气应该受到应有的鼓励

  在采访中,许多人表示对此应该给予理解和鼓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树榕对《中国大学调查》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它让我更真实地了解了今天的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翟大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这是一部能震撼大学生及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是近几年校园文化中少有的记实作品!”

  安徽师范大学的沈正赋老师一直都很关注和支持这几位有激情的大学生,并给予了很多的指导。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介绍道,“我本身就是李阔、王莎莎两位同学的老师,在他们进行该调查的前后期都曾向我咨询过许多问题。我也很高兴的给予相应的指导。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都本着一种责任,克服困难和阻力去做这件事,在调查过程中吃了很多苦,真的不容易。我先后看过李阔和王莎莎两位同学的调查计划书和调查报告,他们做得很认真,里面涉及的都是真实的事件。由于他们能力和经验有限,在报告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对此,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去指责,给予他们的应该是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实习生 赵华光·

胡鑫:我们不是在作秀

  

胡鑫:我们不是在作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