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南京职业教育撒播创富星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9:15 南京报业网

  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将于近日召开。

  “十五”期间,南京市教育发展实现了农村教育投入、优质教育资源增长、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人数“三个翻番”,并确保实现了义务教育覆盖率、城乡中小学信息技术“校校通”、残疾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城乡低保家庭义务教育享受政府助学“四个100%”,达到“全面普及、全面合格”的发展目标。本报今起推出相关报道,从财经视角全面展

示南京市教育发展的现状。

  【江苏商报报道】 本报记者曹露报道

  今秋开学,南京卫生学校的苏燕同学特别开心。她终于如愿以偿地放弃了普通高中的录取资格,选择了心仪的中专校。其实,苏燕今年中考考分达到了第一志愿报考的普高分数线,可她却改变主意,读卫校,将来当一名白衣天使。

  像苏燕这样考了高分放弃普高而直接选择中专校、职业高中的学生不在少数。据了解,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将孩子交给职高接受教育,职校也以其特色化教育、专业的技术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青睐,南京职校成为培养“蓝领”的摇篮。

  走出小作坊,走进大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初,南京的职业教育和其他省市一样得到迅速发展。最高峰时,全市有各类职业学校、普通中专、技工、技师学校近300所,在校学生数约10万人。但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施行,加上一些职校专业设置重复,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毕业生的就业得不到保证,职业教育陷入发展的低谷。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对于职业教育的艰难状况,南京市教育部门经过调研分析,开出了振兴职业教育的两大“处方”:一是整合资源做大做强,走出“小作坊”;二是创建特色做精做优,走进大市场。2000年起,南京市对职业学校进行撤并、重组、改造,原则上按照一个区(县)设立一所职业学校,城区不重复设置同类职校的布局。通过大刀阔斧地调整,合并了相似或相近专业,整合了优质资源,放大了强势专业,优化了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区一特色,优先服务本区,辐射社会各业,输送国际通才”的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态势。

  近五年来,全市普职比一直稳定在1∶1左右;职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另有近10%的毕业生通过各类考试升入了普通高校。南京市一位普通中学的名校长说:“红火的职业教育一点不比普通高中逊色。”

  培养适销对路的新“蓝领”

  据介绍,目前,南京市11个区2个县的行政区划中,每所职校结合区县经济发展特点,设置了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鼓楼区处于市中心,鼓楼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的湖南路商业一条街。学校围绕商品经营等城市“三产”做文章,设立了现代零售业经营、市场营销、货物整理、产品展销等长线专业。毕业生很轻松地就能在全市的各大商场、连锁店、名牌屋找到工作,有的干了几年后成了老板。

  “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集IT产品于一体的玄武区珠江路是南京远近闻名的计算机一条街,小到电脑的一颗螺钉,大到大型数字处理器,从品牌机到PC处理器以及相关的衍生产品、耗材等无所不包。该区所属的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就专门培养软硬件方面的技术型服务人才。学校先后创建了电子信息、电脑组装、新品推介、机器维护、专业杀毒等龙头专业。

  地处秦淮区的夫子庙是全国旅游风景区,是南京市旅游和饮食的集散地。每年,素有“天下文枢”美誉的南京夫子庙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旅游和饮食也成了该区的经济增长点。秦淮区所属的南京旅游营养职教中心专门培养旅游和饮食服务“蓝领”。学校培养的营养类、烹饪类、旅游类专业人才成了各大宾馆、旅行社的“抢手货”。毕业生不仅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遍布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广州白天鹅宾馆、东方航空公司、家乐福超市、各大旅行社等全国知名企业,有的毕业生被选送到北京中南海、中央直属机关工作,有的被推荐到国外企业工作,每届学生几乎100%就业。

  “一年入行,二年致富,三年小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里的职校立足城市三产,县城、农村的职校则扎根“三农”。高淳县是南京的“鱼米之乡”,地肥水美,蟹大鱼鲜,常年盛产无公害、多品种绿色蔬菜。高淳职业教育中心瞄准这一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等一系列办学举措一切以“农”字当头,开设了蔬菜种养技术、果树病虫害防治、农作物、水产品绿色生态养殖等专业。六合职业教育中心也针对当地农村特点,走培养农业人才带动农民致富的以“农”养“农”的发展路子。在六合老百姓中流传这样的“民谣”:职校毕业生“一年入行,二年致富,三年小康。”学校一位负责招生的老师说:“每年我们有三四个专业的招生数与报考数达到一比十几的比例。”

  南京市教育局负责人说,把课堂、实验室设在所在地区企业车间、农村禽类养殖场甚至是田头,进行现场指导、就地实习是保证毕业生“管用”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让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起来,起到了“实打实”的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减少了设备投入,节约了教学成本,可以把省下的钱用来引进“双师”型优秀教师。

  南京市招生办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各学校专业重置现象比较突出,如果第一年一所学校开设了一个热门专业,那么第二年肯定有不少学校不进行任何市场调研和分析,纷纷开设同类专业,盲目跟进,一窝蜂地上,导致专业“扎堆”。在招生时,发生生源“大战”。现在各校有各校的长项,有不少专业无法“复制”,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帮助。

  “秘诀”是把学校办到市场中

  “靠船下篙”是南京市职业学校校长们的“职教经”。职校的专业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就业率的高低是职校的生命线。

  “传统特色专业需要做精做强,但仅靠1~2个这样的专业还不够,必须挖掘一些新兴专业才能立足市场。”南京市江宁职教中心校长王福生说,好专业意味着好生源,意味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就业,就能够带动一个家庭致富。

  据了解,全市几乎每所学校都有1~2个叫得响的传统专业,是学校的“品牌”,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专业素养、毕业生信誉度等在社会、家长、学校中有较大影响。有百余年创办历史的南京市女子中专、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师范教育是她的“拳头”专业,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少学校招聘幼师就认这个学校。南京市财经学校以培养金融、财经、税务等方面的学生为见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校期间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本领,未出校门就成了“师傅”,毕业就能上岗,减少了岗前培训这一环节。多年来,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甚至二年级时,学生就被用人单位预订。现在,该校毕业生成了南京市各大银行、财政、税务等部门的“顶梁柱”。

  “人才基地”纷纷建成

  2002年,南京市莫愁职业学校原校长张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各大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古书籍日趋腐蚀、损坏,如果得不到保护,一些颇具价值的宝贵资料极有可能“灭绝”。听到这一信息后,学校立刻组织教师进行市场调研,经过充分论证后,学校开设了“古书修复专业”。当年试行招收30名学生,学生毕业后统统被高校和国家级图书馆以较高薪水抢走。现在,“古书修复专业”已成为学校的强势专业。尽管如此,学校没有盲目扩招,而是根据需求实行“订单培养”,确保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随着汽车步入家庭,与此相关的服务业成了“朝阳产业”。南京金陵职教中心看好这一市场潜力,2003年,学校与德国巴法利亚州上法兰肯区手工业管理局合作培养汽车维修人员。学生经中德考试委员会考核合格后,可赴德进行技能培训,获得德国国家汽车维修等级工证书。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汽车整体结构、运行情况和零配件的各自功能,德国手工业管理局赠送了3辆全进口宝马轿车给学校作为学生实习用车。目前,学校已建成为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汽车检测与维修首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实习基地。

  “云锦”是南京四大名品之一,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使云锦技艺后继有人,南京市浦口职业学校主动与云锦研究所联系,经审核,学校被确定为云锦设计、织造、宣传的人才基地。今年,南京云锦研究所与学校联合开设云锦工艺与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班。早在南京地铁筹建时,南京的职业学校就“盯”住地铁这一新兴行业。南京职教中心等学校迅速与地铁建设指挥中心联系,帮助培养地铁乘务、维护等专业人员。

  去年,教育部职教司的一位负责人到南京时说,南京市职业教育从复苏走向兴盛的“秘诀”正是把学校办到市场中,把课堂设在社会上,时时把握市场脉搏,以高质量就业为航标,量身定做自己的特色专业。

  10年培训输送2.8万名“国际通用”人才

  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南京职业教育在惠及全市城乡的同时,还把办学的触角伸向国外。今年8月30日,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先生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中国处处长维尔克先生,再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将对南京职业教育中心现有专业进行创新改造,为该校向高等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发展提供咨询和帮助。合作期间,基金会协助学校进一步推广“双元制”教学模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进行师资培养,开设高职专业实验班,加强与德国企业沟通,拓展电子信息类专业等方面的合作。

  在南京,因为接受了职业教育而领到“洋薪水”的,不仅仅是这些在校的学生们,城乡富余劳动力也能通过职前培训获得专业技能捧到“洋饭碗”。1995年起,南京职业教育中心与中国建筑总公司南洋公司、新加坡国家建设局合作,按照国际通用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国际通用”人才,10年累计培训并输送2.8万余名从事瓦工、木工、钢筋工的建筑劳务人员。2001年,南京职教中心等学校成立外派劳务工人员培训基地,培训本省及周边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下岗职工4000多人,学成后分别被派往约旦、斐济、毛里求斯、菲律宾和日本等国。

  让更多的人通过教育致富

  江苏省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比较了江苏与浙江、福建等兄弟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时说:“江苏的最大优势在教育、在人才,要发挥优势,让江苏人靠自己的头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创造财富、致富江苏人民。”富民先富脑袋。为了让教育资源最大化,让更多的人通过教育致富,南京市敞开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的大门好广纳生源。

  “失业主要是因为失业者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的规范要求。”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市再就业工作的王主任说,说白了,就是他们的知识、技能已经过时。如果对他们进行再培训,不仅可以致富家庭,而且可以创造出较大的社会财富。

  2002年,南京职业教育承担起再就业培训工作,免费培训全市下岗职工,开展面向农村骨干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每年,由各类职业学校至少培训1万名下岗职工,至少培训转移1万名农村骨干劳动力。南京市中华职教中心、下关职教中心、商业中专等学校开设了烹饪、家政服务、插花艺术等50多个专业。仅2004年上半年就培训了1.2万人次的下岗职工,有一大批下岗职工通过再就业培训走上了致富之路,他们又带动更多的下岗工人共同致富。

  记者了解到,接受教育的不仅仅是城里人,受惠的还有农村骨干劳动力。2004年,南京市各类职业学校、区县成人教育中心培训了30618人,培训后转移农村劳动力25440人。

  早在2000年,南京打通了城乡职校招生“壁垒”,农村初中毕业生可以报考城里或其他区县的任一所职业学校。据透露,南京市为了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正在考虑对六合、高淳、溧水等区县低保家庭考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每人每年奖励2000元。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说,职业教育能够产生现实的生产力,我们将继续探索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教育富民、教育强市。(2版《重磅报道》)

  (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