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地球博物馆藏"两极"珍宝 北极之"泥"南极之"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3:35 龙虎网

  【龙虎网讯】昨天下午,记者探访了藏有1000件展品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气势宏伟的新中国龙、精湛无比的九龙壁、颜色各异的方解石、历史沧桑的昆石让记者耳目一新。其中,北极之“泥”、南极之“花”更是令记者大开眼界。

  来自“两极”的珍宝

  “你们看!这件展品可是非常有意义的。”孙明志指着记者面前两管泥质展品告诉记者,这些泥可都是取自北极冰封的大地上,科学家们称之为北极沉积物。

  只见这两管北极沉积物呈黑色,表面还有一些水珠,“这些北极沉积物是1999年7月14日,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极圈内的楚科奇取到的。”孙明志告诉记者,当时是通过钻探的手段将这些常年冰封的冻土取出的,取出后便放在一个密封保温装置中,以确保沉积物的样本不受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北极科考队完成对它的研究后,北极“泥”就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76级古生物专业全班同学捐赠给母校。

  “这些沉积物里怎么还有白的、灰的块状物体呀?”记者好奇地问。孙明志笑着说,其实这件北极沉积物展品的主要成分是粉砂质泥,也就是黑色部分。而最珍贵的就是在这些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活体软体生物,这对研究北极的地质变化、生态状况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朵花真美啊!”记者突然发现在北极沉积物的旁边有一块被密封在玻璃罩之中的岩石,而这块岩石之上居然还长着黄紫相间的“花”。

  “这可不是‘花’,它的意义和价值可不一般呀!”孙明志笑着解释说,这是生长在南极岩石上的地衣。这块岩石是玄武岩,是南大校友周丽娅2002年在中国南极长城站附近采集的。当时主要是采集这块玄武岩,地衣则是因为它生长在玄武岩上顺便带回来的。这株地衣自采集岩石标本到今天已经离开南极3年多了,但是颜色没有丝毫变化。

  孙明志告诉记者,地衣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是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因为它能适应南极洲那种沙漠般的干燥和极度寒冷的环境,所以在南极大陆上地衣是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土著植物,大约共有350余种。它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的绿洲和时有冰雪覆盖的岩石表面。

  “你们不要看这株地衣只有几厘米高,但是它很可能已经生长了数千年了。”孙明志说,地衣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即使个体最大、生长速度较快的种类,每100年才生长1毫米。而据研究,一株10厘米高的地衣,其寿命大约有10000年。

  奇特的“龙”化石

  “看这块化石像不像中国人心目中的龙?”顺声望去,只见这块化石上的龙形态如一条明清时期常见的盘龙,龙头居中、呈三角形,龙尾上甩,龙爪则上下张扬,显得非常威武。

  “这块2.3×1.7米的大型化石中的生物名叫新中国龙,它属于鳍龙,正是因为形态酷似腾飞中的中华民族‘龙’图腾而得名的。”孙明志告诉记者,新中国龙生活在三叠级晚期(距今约2亿2千万年)的海洋环境中,而化石则出自于著名的贵州关岭化石群。孙明志介绍,龙是中华文明的图腾,中国人对于龙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博物馆不但在门厅中收藏了新中国龙化石,还在国道之中展示了一块“九龙壁”,在这块石板上,竟然同时聚集着大小不同的9条潜龙化石。

  孙明志告诉记者,潜龙是一种与现代四脚蛇非常相似的古代小型爬行动物,生活在白垩纪早期(距今一亿多年前)。发现这块化石的地层原来是湖泊,而且还有狼鳍鱼等化石共存,因此可以推断出潜龙生活于湖泊之中,以小型的鱼虾等为食。

  千姿百态方解石

  “这一展柜里展示的全部都是方解石。”孙明志指着记者面前一个大型展柜说。奇怪的是,这些石头尽管都叫方解石,但是形态、颜色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层层石塔、一根根石笋、一串串石葡萄、一朵朵石花……陈列在硕大的展柜中,美轮美奂;而且它们还呈现出各种色彩,紫红、血红、黛绿、菊黄、还有无色透明的,在灯光的照耀下放出夺目的光辉。

  为什么同样叫做方解石,它们的形态、颜色却有如此多的不同呢?孙明志告诉记者,方解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矿物,烧石灰、制水泥的石灰石都是方解石微晶或粗晶集合体。它可形成各式各样的单形晶体、六方柱、菱面体等等,因为它们之间又可相互聚合,就会形成千姿百态的晶簇。由于每一块方解石中所含的微量成分都不尽相同,所以就会有颜色的变化。

  “其实,方解石并不珍贵。”孙明志解释,因为方解石存在的形态很多,所以很少有机构将它们收集完全,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为了全面展示方解石的各种形态,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才收集到了这么多形态的方解石,这对于研究方解石有很大的帮助。

  名贵的昆石

  “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这是元朝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诗中对昆石的赞美。昆石,因产于江苏昆山而得名,它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奇石”。

  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中就展示着这种美丽的奇石。不过在这里,昆石除了具有审美意义、文化价值外,更具有研究价值。孙明志告诉记者,他们馆里展出了不少昆石,最重要的是还有两块编号分别为45045、45046的昆石原岩和昆石风化岩。

  孙明志介绍,大约在几亿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形成了昆石原岩。但是昆石原岩距离昆石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的,整块原岩看不出任何造型,没有镂空,颜色也很一般。经过很久的岁月,昆石原岩上的角砾渐渐地被风化掉,原岩逐渐显示出了棱角。之后再经过选坯、暴晒、冲洗、剔泥、雕琢、浸泡等复杂工艺,方能完成,又因数量一直很少,所以颇为名贵。

  探访攻略

  地理位置:南京大学田家炳楼4楼(汉口路22号);指数:★★★★开馆时间:每周二、四上午8:30—11:30,下午2:40—5:00(其它时间可提前预约);指数:★★★★交通:乘坐公交车6路、48路、91路、132路至广州路站下车或乘坐公交车11路、13路、20路、56路、65路、83路至云南路站下车即可;指数:★★★★门票:免费。指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