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留学英国开始降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9:10 《华人世界》杂志

  文/翁萍

  曾几何时,留学英国曾经是贵族身份或贵族情调的象征。就是到了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留学英国似乎仍然是作为中国内地公派生的特权。

  然而英国广播公司的一篇文章说,如今就连英国北部的偏远小镇,长着娃娃脸的中
国大陆学子在大街小巷结伴而行,都成了“英伦风光”一景。

  留学英国的自费生越来越多

  如今,在英伦三岛,不论是名城巨埠,还是孤镇僻壤,上至牛津、剑桥,下至私立中学,都能看到中国学生的面孔,听到中国某个地域的口音──不仅有北京、上海这些达官贵人云集的大城市的口音,也有河南、东北这些过去被人视为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的口音。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大多都是自费生。

  尽管美国大学的知名度更高,提供奖学金的机会也更高,但如今过于苛刻的签证条件使许多中国学子望而却步;尽管在有些欧洲国家,如德国,外国人读大学也基本上是免费,但多数中国人仍然愿意选择英语国家作为“镀金”之地。英国虽然学费高昂,但因其悠久的教育传统、宽松的签证条件和英语的竞争优势,终于在今天成为中国学子的首选之地。

  但最近一位中国教育官员警告说,中国学生正被迫放弃攻读日益昂贵的英国大学学位,原因是他们在英国毕业后寻求短期工作时面临种种困难。

  在英国的多数大学里,毕业班学生在7月就必须上交毕业论文,但是能否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要11月到次年的3月之间才能知道。由于英国的生活费用昂贵,没有上学,也没有找工作所需要的毕业证书,但是各种账单照样如期而至。在这个阶段,中国留英学生往往处境尴尬,通常不是回国等待,就是在当地打零工维持生活。好不容易等到了毕业典礼,拿到了证书,但签证时间也将到期了,按照英国的法律,将不能在英国停留。这是造成中国学生很难在英国找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驻英国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王永达在伦敦接受《金融时报》中文网访谈时表示,在英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与获得英国大学学位同等重要,对中国学生也有同样的吸引力。

  “不错,在中国,雇主很看重你是否有个不错的外国学位,但他们更重视应聘者在国外的相关工作经历。遗憾的是,许多留英的中国学生并不具备这种有用的资历。”他表示。

  对苏格兰与英格兰推出鼓励政策,允许海外学生获得学位后在当地短期工作,王永达对此表示赞赏。不过,他坦率表示,现在的问题是,英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更多具体政策,切实落实这些优惠举措,真正帮助中国留学生受益。“到目前为止,中国学生从这些计划中得到的益处很少。”

  高付出,低收获

  英国著名报章《泰晤士报》出了两期关于中国的专版报道,第一期专门谈

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和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也许在部分上解释了中国新兴的“留学英国热”的经济原因,第二期则专门介绍留学英国的中国学子的情况。

  该报引述北京一家留学服务中心负责人的话说:“在英国留学花费不小,但由于中国实行一胎化政策,想送孩子赴英留学的家庭就会举家集资,为这个独生子女留学筹款。虽然这样的家庭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并不高,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类家庭的绝对数目还是很可观的。”但现在,这种情况将会成为过去式了。

  自今年夏天起,苏格兰地区启动名为“新天才”(Fresh Talent)计划,允许攻读理工科的海外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工作两年。今年二月,英国财相布朗(Gordon Brown)访华期间曾表示,将允许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在英国工作一年,但并没有说明实施这一计划的具体时间表。据初步了解,目前这一鼓励政策与机制尚未完全落实。

  目前,在英国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排名榜上,中国留学生仍居首位。据英国官方数据,2003-2004年期间,进入英国高等学府深造的中国学生就多达48000人。但是,最近两年,有迹象说明,留英高峰已过。

  王永达沿用英国驻华使馆文教处的数字:以英国驻华使馆批准的学生签证数为据,2002年,中国赴英学生约28,000人,2003年出现高峰,达35000人,2004年出现下滑,跌至18000人。今年,严重的滑坡趋势仍在继续。他预测说,从目前得到的不完整数据来推测,2005年到英国入学注册的中国学生最多不会超过10000人。

  在过去几年,中国留学大潮中出现英国热,并非偶然。不少专家认为,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的发祥地,英国有第一语言的语种优势,加上丰厚的文化底蕴,保守安宁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大不列颠传统的怀恋,加上英国教育(包括私校制度)与水平在欧美国家名列前茅(全球名校前10位排名,英国仅屈居美国之后)。诸多因素,使英国成为理想的留学之地。9·11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当局曾一度大幅收紧海外学生赴美的签证申请,将不少原本期待留美的中国学生推向英国,加上英国趁势在中国大规模推介英国教育。加上英国学制较短(大学本科3年,硕士仅1年),天时地利之下,遂形成留英高峰。

  到到2995年,据王永达参赞分析,留英人数看跌,有多种原因。英国海外学生学费每年都有上涨,加上在英国获取奖学金的机会很低,留学成本自然增加。“现在,到英国读一个普通大学的学士或者硕士学位,学费加上生活费,平均每年开支达两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0万元。若以中国城市中产阶层每户年收入10万元计,送孩子到英国留学一年,即便一家不吃不喝,也得供上3年的全部工资,代价很大。”

  全面下降留学热潮

  此外,英国大幅提高海外学生续签签证的费用,从原先免费的续签服务,到目前高达500英镑(合7500元人民币)的面试续签费。对此。各英国大学已对英国有关当局提出了激烈批评,称政府此举使许多学生对到英国学习望而却步。对此,王永达也颇有同感。“续签学生签证费用上涨,使中国学生十分反感和不满。”

  英国各大学对刚发布的海外留学生数据也深感不安。数据显示,来自非欧盟国家的海外学生人数出现急剧下滑。据估计,这些学生每年为英国教育产业的经济贡献高达8000万英镑,因为他们是按全额市场价格支付学费。

  据英国高等院校联合招生服务办公室(UCAS)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欧盟以外学生的入学人数增长仅0.9%。中国学生人数下降了22.5%,新加坡学生人数下降18.6%,马来西亚学生下降7.9%,香港学生下降3.3%。

  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HEFCE)执行主席霍华德•纽拜(HowardNewby)爵士告诉英国下院教育专门委员会,对那些把远东地区看作是取之不尽的学生和资金来源的英国大学校长们,上述数据应是一个警告。

  伦敦南岸大学工程学博士生、该校中国学联主席郭文亮谈及,一些英国大学把中国留学生当作“摇钱树”,损害了学校的声誉。来的学生多了,也就不免鱼目混杂,也使英国的一些学位背上了“贬值”的嫌疑。他说:有的大学在基础英语及学术资格方面降低了入学要求。“结果,一些不太合格的中国学生到校后才发觉,要达到学业要求十分吃力,甚至最后只能雇请别人帮忙来完成论文写作,以求及格过关。”

  在伦敦,偶而翻阅英国当地的华文报纸,时而可见为中国留学生学生提供论文写作或者文凭服务的分类广告。

  郭文亮还提及,英国,现在可能已不再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国家,很多人现在可能更愿意考虑去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或者新西兰。今年7月伦敦爆发恐怖袭击后,不少中国家长和学生对到英国留学是否安全也出现一些顾虑。“中国出现留学英国潮,已有三年,基本上可看出些眉目。三年当中,因为工作机会少,毕业后很难留下,不少学生垂头丧气地回国,一旦这种感觉传回国去,自然,再来的可能就少了。”

  现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全英学联秘书长郑磊则表示,一些中国国内的留学中介机构,在向学生推举学校的情况时常有出入,有的学生误上了不被中国政府认定学位的学校,值得汲取教训。他说:“在英留学有不少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近,全英学联在英国贸工部支持下发起全英学生“创业大赛”,以沟通留学生与英国产业界的联系,为他们在英国的事业发展创造契机”。

  链接:去英国留学应注意的重要事项

  留学,先过英语关

  上海一家留学机构英国部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接待过一些在职人员,他们工作忙没有足够时间学习外语,但都有很好的工作背景,他们想了解能不能利用工作的优势来弥补外语方面的欠缺。我们明确告诉他们,语言是硬指标,如果水平不到,学校肯定不会录取;而且,英语能力不行,怎么在那边学习和生活呢?英国的学校对雅思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筛选。所以,建议想出国的在职人员,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把英语学好,过关。”

  在英语方面,学生应该有很好的能力再去留学。某留学专家说:“曾经有学生问:能不能先在国内考个雅思成绩,然后再去英国学语言?‘我们不支持这样做,这样风险很大,在英国还可能因为语言的问题不能升学。所以,我们建议,一、要想去英国留学,就尽早学习雅思。这也涉及到留学预算,所以能在国内达标就尽量考出好成绩。二、尽早申请。确定要去英国留学,如果想2006年入学,现在就应该寄申请材料,即使没有语言成绩也可以寄材料。

  别让小伎俩造成信用危机

  有留学顾问透露:“目前,不要说像牛津这样的知名大学,英国综合排名前十位以及专业排名在前的学校,在招中国学生时更加谨慎了。因为有的中国学生说的与实际不符,材料与实际不符。”

  有个别中国学生因为“小节”问题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手机欠费,造成电信公司出现坏账。所以,现在英国有的电信公司不同中国学生签约,或者一定要中国学生提供正式的

银行卡。现在,中国学生在银行开户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因为有个别学生使用银行卡透支后不还款,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在英国,可以给手机保险,只要交很少的费用就可以。有个别学生耍小花样,说自己手机丢了,到保险公司索赔。还比如逃票等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学生的形象。专家说:“中国学生基本上不会触犯法律,前面说的这些行为虽然是个别人的问题,但涉及到信用问题,对中国学生整体或多或少有负面影响。近几年,英国学校和社会不像以前对中国学生评价那么好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