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下的西部高校阴影:西南大学低调入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15:5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吴红缨 重庆报道 相比5个月前的挂牌仪式,西南大学此时显得十分沉默。
7月17日挂牌的西南大学是由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成。两校仅一墙之隔,合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入围“211工程”。(“211工程”正式实施于1996年,共有92所高校成为第一批入围者。) “211”工程的实质是重新构建中国重点高校的资源分配体系,入围则意味着将拥有更多的资源支持。 而在这个围墙之外,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那些欲入围者即展开了争夺战。 西南大学的低调 今年9月,一则新闻到处流传,教育部决定从2005年9月8日起增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贵州大学等12所高校列入“211工程”建设行列。不久,又有报道称,教育部否认这个名单的真实性。 但12月13日记者一一打电话给名单上的高校,均得到肯定的答复。其中,大部分高校的官方网站上,都已标示本校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奇怪的是,西南大学没有出现在这个名单上。而“真实”的名单教育部至今未公布。 “教育部的正式文件12月初已下达到学校,第一期项目资金1000万也落实到位。”12月6日,西南大学“211工程”办公室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但这个消息只在学校一个小范围的会议上宣布,大部分师生都没有分享这则“喜讯”。 上述负责人谨慎地说,“全国很多大学都在争取这个名额,公布出来,会引起许多争议,”所以,“教育部要求,必须要低调”。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邓平对此分析说,“211”评选标准,使西部高校完全处于劣势,它在无形之中拉大了东、西部高校之间差距,教育部希望在公平与效益之间取得平衡,但 “211”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有其复杂性,争议在所难免。 与西南大学同期申报“211工程”的重庆另一所高校重庆医科大学,未能入围。该校党委书记王丕龙似乎对此早有预料,“国家支持的是综合性大学,单科类的高校很难进入”。 虽然如此,这个结果对重庆而言是可以接受的。这个年轻的直辖市太希望改变本地高校尴尬的格局——长期以来,重庆仅有一所“211工程”院校。 回顾当初,邓平认为,那是重庆高等教育的一次大败仗。除重庆大学顺利晋级外,部属院校包括被称为中国法律界“黄埔军校”的西南政法大学,较有实力的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均失利。 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的合并,在这种情况下被提了出来,激烈争论持续了七八年,最终在“211工程”目标上,反对者和赞成者达成了共识。 211工程背后的动力 重庆大学早就尝到了“211工程”的甜头。据该校副校长张宗益透露,教育部对该校“211工程”建设,“九五”和“十五”分别投入的资金数额为3000万和4000万,同时他们还获得重庆市政府1:1比例的配套资金。 张宗益说,重庆大学最近3年拿了7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相当于该校1978至2002年的总和,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上的排名也年年上升。 另外重庆大学是“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985工程”实施于1999年,“211”院校中有34所高校入围),第一期投入重庆大学的资金是3个亿。 以重庆大学近十年的发展,张宗益最直观的感受是,“‘211’院校肯定比非‘211’院校有优势,起码从管理部门来讲, 会更重视你。 而非‘985’院校肯定也比‘985’院校要吃亏,5年几个亿的资金,可以做很多事情。仅凭大学自身,哪来这么多钱?” 与重庆大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南政法大学。1997年,作为单科类大学,西政未能入选“211”。在之后的高校合并浪潮中,西政与重庆大学的合并因为种种原因未果。1999年,部属院校与部委脱钩改革,西政被下放重庆,成为地方性大学。 西政一位老教师向记者表达他的失落感,“作为地方院校,在财力、招生、人才吸引力上都大受局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显然不会倾力去打造一所不具战略意义的政法类院校。西政近些年实力有所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地方政府也以帮助高校进入“211”为重任。西南大学最终进入“211工程”,重庆政府的积极推动功不可没。当地观察人士分析称,政府的动机出于三个因素:第一,重庆宣称要成为长江上游的教育高地,仅仅拥有一所“211工程”大学与这个期望相差太远;第二是重庆财力有限,通过“211工程”可以得到中央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最重要的是, 西部高校是本地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主要来源, 政府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学生。 对于此次中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围“211”,西政行政法学教授唐尧总结为,“西政因为不能顺应体制,所以吃了亏。”而有西南大学的老师指出,如果西师与西农不合并,想入选“211”是不可能的。 西部高校阴影 据教育部公开的资料显示,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还在拉大。一是高等学校数量较少。2004年,在全国1707所普通高校中,东部地区11省份共759所,中部地区8省份547所,而西部地区12省份仅有401所。二是高校的质量差。第一批92所“211工程”高校中,西部仅16所,全国有5个省份没有“211工程”学校,除海南省外,其余4省区均集中在西部(西藏、贵州、宁夏、青海)。 即使是“211”入围的高校,资源获得也有所不同。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在一次教育工作会上曾透露,在“211工程”大学中,教育部分配给重庆大学的资金比较少,因为地方无法提供更多配套资金。西南大学显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而在东部发达地区则不是问题,比如中山大学,广东省政府提供的配套是教育部下拨资金的2倍。 为此,西南大学一位教育学者指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显然沿袭了过去的做法,如果这项工程长期实施,将恶化西部与东部之间的不平稳状态,限制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进而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因此,邓平建议,由于东部地区已完成资金积累过程,并有优越的软硬环境,加上地方政府对教育的大投入,教育部只需要对东部部属高校进行正常性投入即可,各种优惠投资如“211工程”、“重点院校建设”等,只给予政策即可。应把有限的“211工程”资金的绝大部分乃至全部集中投向西部大学。这既是一个政策导向问题,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