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2005重庆教育聚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9:50 重庆晚报

  事件:打造西部教育新高地

  原西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摄影家高石汉老人在西南师范大学学习和生活了52年,去年7月17日,老人再次用相机记录下了这样的历史场面:由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西南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在各自经历了99载的分分和和之后,一墙之隔的两所重点大学又重新牵手,重庆又一高教航母扬帆起航。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是大家谈了10年的恋爱还没有领结婚证书,现在各方准备都已基本到位,国家教育部对西南大学的项目审批很顺利。西师、西农合并,以及随后的大学城竣工入驻,标志着重庆高校资源整合的成果,打造“西部教育新高地”也承载着重庆高校的希望。

  悲情姐弟抽签争上学

  “我们都想上学!姐姐也想!”10岁的弟弟石头不好意思地埋着头。为了与12岁的姐姐燕子公平竞争惟一的上学机会,在开学前一天,他向母亲提出姐弟俩抽签,“谁抽中了谁就继续上学,没抽中的就留在家干活。”

  姐弟俩生活在合川市张桥镇渡口村一户特困家庭。母亲周兴英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半身残废,30多年以来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一次。46岁的父亲彭栋礼是家里惟一的劳动力,可近几年患上了肾结石、骨质增生,下地干活非常吃力。

  2005年8月2日,鸡棚里30多只鸡突然死了,学费没有了,彭栋礼夫妇欲哭无泪,而两个孩子也将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只能有一个孩子上学。于是,10多岁的孩子竟然想出这个公平却又残酷的办法——让自己的手抽签来决定自己今后的命运。

  重庆42名小学生用作文连成畅销武侠小说

  原本是同桌间的“口水仗”,竟引出一本武侠小说——《张宋演义》,还“打”进央视。小说的作者——重庆珊瑚实验小学2006级2班的小武侠迷们作客央视《实话实说》,给全国观众细说了《张宋演义》背后的故事。

  《张宋演义》的始作俑者是珊瑚实验小学2006级2班学生张文杰。2003年4月,身材瘦小的张文杰念小学3年级,与班里高大的女生宋佳熹是同桌。因为“三八线”的缘故,两人闹了矛盾。处于“弱势”的张文杰在一篇作文中写了《两败俱伤》,文章中将宋佳熹“打翻在地”。

  这篇“檄文”激怒了作文成绩优秀的宋佳熹,她立马提笔反击……班主任张艳非但不予制止,反而火上浇油——自己当上“武林盟主”,将阵地“移师”校园网,及时发布最新战况,将班里更多同学拉进“江湖”。后来,市里其他学校,甚至福建的学生也加入进来。今年1月由小学生集体创作的21万余字章回体武侠小说《张宋演义》终于面世。目前,《张宋演义》第二部的接力创作已经开始。

  人物:

  刘念友:挖煤资助贫困学生

  3年来,每逢假期,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还给自己班上的贫困学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

  在刘念友从教的28年的时间里,在他的资助下,班上从来没有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这些孩子都在刘念友的资助下,没花一分钱学费,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学业。

  而更为可敬的是他对身边所有人的“谎言”:他对校长撒谎说“今年夏天才开始挖煤,才挖一天就被你发现”;对记者他撒谎说“挖煤时因为儿女上大学需要钱”;挖煤时他对家人撒谎说自己“出去打牌”;而对自己的学生,他则撒谎说“老师有钱”。

  这位乡村教师无疑是“2005年中国最可敬的人”,他以常人不可想象的隐忍方式坚守内心的美德,令人震撼和感动。

  邹晓彬:签下“生死状”山区支教

  2003年9月,46岁的邹晓彬得知市里组织支教活动,她主动向当时所在的江北区滨江小学申请,自愿到边远山区支教。

  丈夫生气:“你患心衰竭已8年,随时都有危险,是你支援别人还是别人支援你?”但邹坚持要去,丈夫无奈妥协。

  而滨江小学则一直不敢接受她的申请。眼看支教报名的截止日期快要到了,着急的邹晓彬书写了“生死状”——本人自愿到丰都县支援边远山区教育事业,支教期间,如发生意外,突发心脏病,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与学校无关。一纸“生死状”打动了学校,邹如愿来到距丰都新县城两小时车程的江池镇小学。

  刚到江池镇一个月,邹晓彬便为学校美化了墙壁,新建了厕所,给每间教室安装了4盏日光灯……然而,学校不知道,白天忙着张罗活动的邹老师,在晚上却完全依靠氧气袋。支教期间,邹晓彬曾3次被送进医院抢救,3次接到病危通知书。

  对于山里的孩子而言,他们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点,了解了大山之外的世界,邹晓彬带给孩子们希望和方向。

  网络编辑:翁正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