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聊聊“教书”与“读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14:21 金豹网-锦州晚报

  有些词儿,好像不必走脑,就能明白其义;其实,这种“明白”早已过时,甚至已是陈腐当弃。而有些词,似乎也不用过心,即可洞悉其义;其实,它固有的涵义,尽管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灼灼其华,可惜,它在我们的“洞悉"中早已荡然无存。“教书"、“读书"大概就是上述两类词中的典型代表。

  中国人习称老师是“教书的",看似天经地义,无可争议。书就是课本、教材,老

师,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一本一本教下去,就是自己的神圣使命。今天,一些理念更新比较早的教师,已经意识到这并不天经地义了,而绝大部分教师还在恪守着这个天经地义,更让人担忧的是,已是“盲人瞎马,夜半深池",还自以为驾轻就熟,悠然自得。

  那么,“教书"究竟何错之有呢?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树立一个重要的观念叫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也挂在某些老师的嘴头上,在行动上则有径庭之差。这一方面可能是心底没有认同,更多则属迫于习惯压力。新课改,要求老师的已经不是教多少本书了,而是要求老师完成课程目标,而这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任务"岂能仅以“教书"完成?“教书"充其量是把书上的死知识倒腾给学生,好一点的教师也能顾及小能力的培养。新课改的“第二维"目标,旨在通过过程体验,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获得终其一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要实现“第三维"目标则工夫更多在书外了:旨在让学生学会做人!而三维目标的核心则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仅仅把老师理解为“教书的"不是“小学而大遗"吗?而况,不从心底扭转这个观念,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这座舞台上的角色是无法转变的,构建民主对话的新课堂更无从谈起!

  学生上学要读书,也是天经地义的根本道理。生也有涯,学也无涯,人生短暂,大千世界、百态人生,不可能一一亲见亲历。要长见识、学做人,最重要的一条路径当然是读书。因此,学生在学期间以至长大了不上学了,理当须臾不可离开读书。可是,如所周知,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其勤其苦是不亚于历朝历代的儒生的,然而,从小学到大学,有几个人能够认认真真地读几本书啊!不要谈课外的“闲书",即便书包里的教材,真读过了吗?真读明白了吗?什么原因呢?我们的学校、我们老师们,仿佛大家都在自觉地、努力地、齐心地、一致地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坚决不让学生读书!不是吗?中小学的老师们、教研员们、专家学者们,都在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把所有的“书"都变成“题",以至于一课书被切成数十道小题,一本书要配几套练习册,学生上学“读书"就是要做永远也做不完的题单,哪怕“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也永远满足不了严师慈母的心愿!大学生,幸运的是不必做那么多题单了,论文也可以到网上下载,然而一门英语就要夺去你90%的精力,三更眠,五更起,口舌生疮--尽管已经意识到应该读一读那些“必读书"了,怎奈也是无暇顾及,爱莫能助!

  人文学科也好,自然学科也好,书起码都是要读明白的,即使是数理化,当然须要做一定量的题,但也得建立在深刻、全面领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遭遇践踏最为惨烈的还是语文,一篇美文,总要被切成无数碎片,让学生去猜那只言片语中文章写主也答不上来的含义、用意。近有一位学者这样总结,教语文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小朋友,跟我念。"而当今那些最走红、最看好、最知名、最受尊崇的高教们,往往是最会出题、最会编练习册的老师,介绍他时,名字前面总要冠以某某级大考的命题组成员、命题组长……呜呼,学生读书之被蔑视可知矣!

  我的这通感慨,难免有失偏颇,其大旨无非在于:一,老师别再一门心思只顾教课本上那些死知识;二,要千方百计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