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是谁在让教育产业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09:24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新华网与网友交流并回答了大家关心的众多问题。在这次交流中,王旭明有两个观点令人惊讶:其一,他说,对于“教育产业化”现象,教育部一开始就反对,“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其二,他又说,虽然高校扩招后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质量下滑,虽然义务教育比较普遍的存在择校费的问题,但是他依然认为教育改革是成功的。(2005年12月23日《东方早报》)

  我之所以惊讶于王旭明之教育部从一开始就反对“教育产业化”,是因为教育部毫无疑问应该是中国教育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同时更是中国教育政策的最高执行机构。而既然如此,我真的不知,教育部要将“教育产业化”的责任归咎于谁?

  那么,我们姑且就认为教育部现实上并不是中国教育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虽然这从道理上看起来是多么的荒谬。但是,它总不能也不是中国教育政策的最高执行机构吧?即使仅仅从中国教育政策的最高执行机构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来说,既然他们如此英明,既然他们一开始便反对“教育产业化”,既然他们知道“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那么,他们是不是又为反对“教育产业化”做了一点什么工作呢?都是哪些具体的工作?为什么我们一点也看不到?

  我之所以惊讶于王旭明之教育改革依然是成功的,是因为正像他自己所承认的那样,高校扩招后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质量下滑,而义务教育比较普遍的存在择校费的问题,同时更因为他在前面所承认的,作为中国教育改革政策主要内容的“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如此,我真的不知王旭明在这里使用的是一种什么逻辑?

  既然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成功的,那么,王旭明先生凭什么说“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既然“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那么,中国的教育改革为什么又依然是成功的呢?教育部在这之中究竟施展了什么样的魔法?

  我看得出,王旭明先生之所以说中国教育改革还是成功的,是说中国教育实现了“两个跨越”:使85%以上的人接受了义务教育,使20%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那么我们先说义务教育的问题。我不知王旭明所说的85%这个数字是从哪里得来的,而以他所谓“中国教育改革还算成功”的自我感觉,我想这个数字也一定是从他的考核体系中得来,义务教育的比例是越来越大。但是,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历时数月,先后到黑龙江、辽宁、内蒙、宁夏、新疆、西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16个省市进行实地调查,于今年初带给我们的一个结论。结论认为,当前,农民负担沉重,乡村学校校舍简陋破败,县乡九年义务教育达标后债台高筑,集中折射出农村教育的现实窘况。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已达到5.47%,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而就课题组在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流失率辍学率,比统计数字要高得多。(2005年1月18日《中国经济时报》)另据2005年6月27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中国社会调查所“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的案例研究”课题组的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农村仍存在着严重的辍学现象。课题组在以乡镇为样本的抽样调查时发现,被调查的17所农村初中学校,辍学率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最高的为74.37%,平均辍学率约为43%,大大超过了“普九”关于把农村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的要求。

  要知道,中国的主要人口在农村,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也是在农村,既然以上调查都表明中国农村教育近年来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那么我实在不明白,他所谓的使85%以上的人接受了义务教育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从哪一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成功!

  再说高等教育的问题。王旭明说改革前100个中国人中只有三四个人接受大学教育,而改革后100个中国人中已经有20个人能接受大学教育,它意味着中国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而就是凭此一点,他便说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那么,连王旭明先生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下滑又代表什么?为什么它不是说明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成功呢?

  何况,所谓的教育改革还把教育同就医、买房一起,变成中国人身上的“新三座大山”,从而让无数个家庭为了子女能接受大学教育演绎出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又怎么能说明中国教育改革的成功呢?

  一切一切说明,王旭明先生给我们就教育改革所做的解释是非常矛盾的,也是非常不坦诚的。由此而言,他与网友们的沟通,也就没有了多大的意义! ·作者系河北省泊头市第四中学教师·

  □苏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